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原因及对策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原因及对策

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 要]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在于目标沉重的学
校教育与浮躁的教师心态;急功近利的家庭教育;功能异化的社会引导。为此,
引领学生课外阅读要言传身教,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精心选择,推荐好书:加强
指导,学会读书;拓宽渠道,让学生在书海遨游,

[关键词]小学生 课外阅读 现状 原因 对策
1,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阅读总量
应不少于150万字。其目的就在于“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有人提出了“为生活
和命运而读”的口号,有调查指出:人的综合素质的70%来自课外阅读。那么学
生的课外阅读现状是怎样的呢?据笔者对某校六年级一个班的调查显示,全班
90%的同学从未到过市图书馆借书,许多同学甚至从未借过学校图书室的书。另
一项调查显示,小学生活中没有读过课外书的学生占14.5%,多数学生只偶尔看
一点,占71.2%,经常看的只占14.3%。少年儿童置身于浩瀚的书海中,却难以
开卷,更谈何有益。

2.原因分析。小学生为什么不愿课外阅读呢?
2.1 目标沉重的学校教育与浮躁的教师心态。尽管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已经
越来越多地重视了人自身的发展,但是学校教育依然不能达到使儿童在身心上完
全自由发展的程度。学校教育中过分功利化的现象虽屡遭鞭挞,却仍然比比皆是。
学校和教师口里喊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眼里却只盯着考试成绩和升学
指数,甚至不惜竭泽而渔。

2002年安徒生奖得主钱伯斯认为指导阅读“最主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我们是
否能把自己作为读者的热情传导给学生,是否能让孩子保持阅读的激情”。可是,
许多教师由于受市场经济冲击产生了浮躁而功利的心态,再加上应试的压力和繁
杂的事务,早就没有了那种“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心气了,读书、做学问缺乏动力
与激情,教学视野封闭、狭窄。

2.2 急功近利的家庭教育。多数家长对子女的爱经常表现为对孩子未来命
运的关心。家长所感受到的生存压力越大,对孩子的前途就越关心,就越会强制
自己的孩子更快、更充分地满足当前社会对一个成人的要求,而全然不顾孩子的
天性和兴趣,甚至不得不牺牲孩子当下的幸福。

2.3 功能异化的社会引导。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的时代,因特网、电子书
刊等信息技术给我们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书与电视、电
影和网络相比缺乏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这使得饱受压力的学生即使有了空
闲时间也仅是沉迷于电视影碟、电子游戏和“超级女声”,而远离了白雪公主和海
的女儿。而眼下的影视、出版、网络等媒体,无不出现浮躁、浅薄的趋势,逐步
失去凝重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而变成了消遣和享受。
3.引领学生课外阅读的对策。
3.1 言传身教,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作为一名教师,无论是在学习上,还
是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为学生作示范。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
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要想让学生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
要为学生带个好头。如果学生总是看到老师手不释卷,自然会受到感染和影响。
教师再经常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读书情况,并在课堂读一些好文章给学生听。此后
再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阅读,共同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学生的阅读兴趣便逐步
培养起来了。

3.2 精心选择,为学生推荐好书。除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古诗文和
建议的课外读物之外,还应该紧扣教材推荐相关读物,这样,不仅让学生深入理
解课文内容,还能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增长课外知识。另外还可以在班级定期
召开阅读好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互相推荐自己读的是什么书,它好在哪里,来
源何处,以达到资源共享。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荐好书的过程中,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的内容,更要加
深对书的感受。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撤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
光。”只有这样,在推荐书时教师才会游刃有余,才能让学生真正获得好书,充
分汲取书中的养分。

3.3 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读书。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课
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掌握必备的读书方法是独立阅读的基础。

①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
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同时也丰富
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②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
静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札说:“每句先逐字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
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法。
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
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
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
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③速读法。即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
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
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当今科学突飞猛
进,生活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这必然要求我们的工作讲质量
讲时效。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
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用速读法不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④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
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
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
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将自
己订阅的报刊杂志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
思与读随。

3.4 拓宽渠道,让学生在书海邀游。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读的书越多,
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因此,教师在给学生推荐各种好
书的同时,应注意拓宽学生获取书源的途径,让学生多读书。

①引导并要求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课外阅读是孩子在课外进行的一项学习活
动,家长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学生课外阅读质量。所以我们要求家长能带孩子到
书店和孩子一起选购那些思想内容健康、适合孩子的课外读物。

②鼓励网络阅读。、互联网的产生和被广泛应用,给我们的课外阅读开辟了
一条新途径。让学生通过网络开阔眼界,认真阅读,广览博采,为我所用。

总之,多给孩予们一片蓝天、一块绿地,他们便如沐春风,如啜琼浆,阅读
也就自然地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