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地理各章节重、难点

人教版初中地理各章节重、难点

第四节
地形图的辨读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其分界线。
3.四大洋的分布及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1.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2.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3.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2.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降水量柱状图的分析;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1.通过分析地图认识世界气候的复杂多样及地区差异大2.明确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3.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1.运用中国人口分布图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2.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第三节
民族
1.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色,养成各民族团结和睦的情感。2.通过判读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读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特点。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如何处理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1.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第二节
“鱼类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
1.运用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运用所学的知识,以长三角为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3.季节变化、五带的划分。
1.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自转过程,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差现象与自转的关系。
2. 通过演示,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低的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公转的关系。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地图三要素的应用
1.比例尺的大小比较。
2.在经纬网地图上别方向。
第十章




1.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两极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及成因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各章节重难点


重点
难点
第一章
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节
疆域
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性评价
第二节
人口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国界线的划定及国界纠纷;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
第六章
我们
生活

大洲

亚洲
第一节
位置和范围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第二节
自然环境
1.学会分析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二节
干旱的宝地
——塔里木盆地
1.塔里木盆地主要城镇、绿洲及交通线的分布特点。
2.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西气东输工程。
塔里木盆地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对河流、绿洲分布的作用和影响。
第九章
青藏
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4.结合有关资料说明长三角地区的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1.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第三节
“东方明珠”
——香港和澳门
1.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
2.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的经济联系。
1.针对地狭人稠的现状,如何实现拓展空间与保护环境的双赢;
2.运用地图和资料,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第二节
巴西
1.巴西人种构成特征;
2.经济特征及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3.热带雨林的作用、开发与保护;
4.主要城市及分布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1.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工业和农业生产及城市发展的影响,
2.如何进行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③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河流、气候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第七章










第一节
日本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日本地形特征以及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分析国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东南亚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东南亚的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理解“十字路口”的位置特点。2.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过阅读地图等资料分析归纳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分析地形、地势特点对于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二节
气候
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1.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第三节
河流
1.黄河、长江的地理概况。
2.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3.长江的开发利用与治理。
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1.会观察、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特征
分析并表达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差异及原因。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
堆积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黄土的由来、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其危害
第七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北京长期作为政治中心的区位优势。
2.波斯湾石油外运的三条航线
第二节
欧洲西部
1.欧盟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
2.欧盟主要成员国及分布;
3.欧洲西部主要工业区的分布;
4;发达的畜牧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众多国家的名称及分布
2.各种图表的判读与分析
3.本区气候的成因和特征
第三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能运用相关图片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第四章





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1.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
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3.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3.人口问题及对策。
4.三大人种的地区分布。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建筑。
1.六大工作语言的分布。
2.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区。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聚落的保护与发展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第五章
发展与
合作
领土的概念;世界主要国家的分布;世界主要国际组织
4.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1.分析俄罗斯的地形特点对河流的影响;
2.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特征;
3.分析俄罗斯发达的航空工业与较落后的轻工业的原因。


重点
难点
第八章











第一节
中东
1.中东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
2.中东成为长期热点地区的地理背景;
3.中东石油在世界的重要地位
1.中东成为长期热点地区的地理背景
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二节
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
“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中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了解中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中国发展中的问题。
第四章







第一节
交通运输
1.我国主要铁路线的名称,我国重要交通枢纽名称。
2.我国交通运输网络地区分布特点。
3.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设计经济合理的旅游路线
第二节
农业
1.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分析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的农业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