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导学案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导学案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导学案)
编写人:段慧辉
【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重点难点】
【重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年龄金字塔图辨析。

【学情分析】
关于人口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接触过,本节内容虽然比初中内容深化一步,但难度不是很大,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学生较易理解。

【教学策略】
1、要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并能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

2、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3
第一课时
基础自主预习
(阅读课文内容,归纳要点,并进行同桌相互检查)
完成下列问题的探索
一、世界人口增长
读图1-1-2(世界人口增长),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1 、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什么?
2、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3、世界人口增长的“拐点”各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
二、人口增长模式
1世界人口变动,从哪些方面来衡量哪?
2 当自然增长率大于零时,人口总数? 表现为增长;当自然增长率小于零时,人口总数就?表现为增长。

2)读图回答下题:
10 20 30
(1)、A、B两地的自然增长率是多少?
(2)、A、B两地的人口增长有何特点?
3、分析:
1)世界人口增长的变化具有什么规律性?
2)世界人口增长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读图1-1-3(世界人口增长阶段)图1-1-6 、图1-1-7、图1-1-8及相关课文,结合完成Ⅰ、“高高低”模式
⑴、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什么?
⑵、“高高低”模式的时空分布是什么?
⑶、形成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原因是什么?
Ⅱ、过渡模式
⑷、该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哪两个阶段?
⑸、高增长阶段的特征什么?原因是?
⑹、高增长阶段的时空分布是什么?
⑺、增长下降阶段的特征是什么?原因是?
⑻、增长下降阶段的时空分布是什么?
Ⅲ、“三低”模式
⑼、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什么?
⑽、“三低”模式的时空分布是什么?
⑾、形成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
由此可得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影响出生率、死亡率的因素除生产力因素外,还有自然灾害、战争、疾病、粮食供给、医疗卫生条件、文化教育水平、生育观念、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政策等。

●【知识拓展】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利与弊
过渡模式:
利:
弊:
“三低”模式
利:
弊:。

自读:人口金字塔图,了解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认识金字塔与人口的增长状况。

●合作探究
(1)怎样的人口增长才是合适的?
(2)、近代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分布在哪些人口增长阶段?
(3)三种人口增长模式(1-1-6、1-1-7、1-1-8)分别对应哪种人口金字塔图1-1-4?(4)、为什么1-1-8模式死亡率高于1-1-7?
(5)、人口金字塔按ABC标号的话,A图和C图人口金字塔在年龄上结构上有什么不同?会带来什么影响?解决措施是?
(6)、在图1-1-3上绘制出总人口增长曲线
●易错点和易混点
①、某时段人口增长数量的多少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两个方面。

②、影响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只要人口出生率高于人口死亡率,总人口数就会持续增加。

当我国人口出生率等于人口死亡率时,总人口数将达到最高峰。

④、“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人口增长模式因老龄人口比重较高,死亡率可能上升。

⑤、理想的人口增长模式是走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后保持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相对稳定,从而实现人口与自然、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第二课时
三、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读表1―1―1(1750―1940年世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分析回答:
(1)两类地区的“三率”高低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2)两类地区“三率”的变化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结论:两类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
●读图1―1―9(世界各洲人口增长及2006年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分析回答:
(1)图里描述哪些要素?如何看?
(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最低的地区?
(3)从1900年以来,哪个大洲的人口增加得最多/少?
(4)1900-1950年人口增长得最快/慢的大洲是哪个?1950-2006年人口增长得最快/慢的大洲是哪个?
(5)欧洲和北美洲在人口增长方面有什么异同,为什么?
●你会阅读和分析图1―1―10(20世纪世界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静动态发展吗??
四、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发展中国家:
问题:
对策:
△发达国家:
问题:△
对策:
资料.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三个主要途径
●小结: 【过关检测】
右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回答1—2题:
1、四国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C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和德国人口死亡率、出生率相似的国家应该是:A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右图是1997年亚洲、非洲、欧洲和北美洲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回答3~4题: 3.能够表示欧洲人口增长模式的是( A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①比③人口死亡率高的原因是( C ) A .③的生活水平高 B .①的环境污染严重 C .①的人口老龄化严重
D .③已完成人口增长类型的转变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们逐渐摆脱了完全依赖自然环境的状况,人们的营养水平和保障生命的各种条件,特别是医疗卫生条件得到了改善,也就是说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部是导致人口死亡率下降的原因。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但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真正实现,要通过生育率下降来完成。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5.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不同步,其根本原因是( A ) A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 .生育观念不同 C .自然环境不同 D .营养水平不同
6.目前上海面临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 D )
A .卫星城镇人口比重大
B .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
C .人口年龄构成轻,生育高峰压力大
D .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赡养照顾众多老人负担过重
西欧北美 发达国家 自发实现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与文化等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和意愿,并最终导致了生育行为变化的结果
中国 政府措施与 自发行为 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与文化尚不发达,传统观念重。

因此政府通过宣传教育,采取有效措施。

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生育观
念开始改变 日本新 加坡等
政府措施 与自发行为 一方面生育观念和意愿改变,另一方面政府又采取鼓励节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
读右上图“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判断7-8题
7、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
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15-6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 )
A、39%
B、23%
C、13%
D、78%
8、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
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

因此,新世纪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A )
A、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B、控制人口的盲目流动
C、逷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青少年儿童比重
9.读“1950~1997年部分大洲人口增长图”和“1997年部分大洲人口再生产表”,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表中的字母填入相应的大洲名称后面。

非洲______、______,北美______、______,欧洲______、______,拉美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近几十年来,国家人口增长很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3)二战后,__________国家人口增长缓慢,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因引起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