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复习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写于 1935 年,是当时进步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2、在歌曲和乐曲中,有许多是从弱拍或弱位起音的,开始的小节称为弱起小节或“不完全小节”。
3、把一个音符的时值平均分成三等份,叫三连音。
4、在音乐中有很多表示力度的记号,“f”表示强,“p”表示弱。
“<”表示渐强、“>”表示渐弱。
“”表示自由延长记号;“-”表示保持音;“︵”表示连音线。
5、唱名:1 2 3 4 5 6 7
音名:C D E F G A B
6、四三拍的拍号是3/4 ,强弱规律是强弱弱。
八六拍的拍号是6/8 强弱规律是:强弱弱次强弱弱。
7、四二拍的拍号是:2/4,强弱规律是:强弱,四四拍的拍号是:4/4,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
8、豫剧又称河南梆子,伴奏乐器主要有板胡、小三弦、笛子。
歌曲《看大戏》主要吸收了豫剧的唱腔风格,代表作有《花木兰》,演员代表:常香玉。
9、歌曲《保卫黄河》是组曲《黄河大合唱》中的一首,《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
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瑶》、《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其中第六乐章《保卫黄河》的演唱形式是轮唱。
作曲洗星海,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和管弦乐曲。
代表作品有《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
10、歌曲《难忘今宵》是乔羽作词。
乔羽的代表作有:《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爱我中华》、《大风车》等。
11、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是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作曲刘炽,刘炽是著名作曲家,代表作有:《我的祖国》、《英雄赞歌》、《让我们荡起双桨》。
12、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和《黄河大合唱》被选入“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13、D.C是反复记号的一种形式。
指从头反复,到Fine处结束。
14、切分音的几种形式:
15、“0”在音乐中称为(休止符)
16、全音符:全休止符:二分音符:二分休止符:
四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八分音符:八分休止符:
十六分音符:十六分休止符:
17、音乐中记谱法有简谱记谱法和五线谱记谱法,小学中常用简谱记谱法。
五线谱中音符与写法如下:
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十六分音符:
18、《牧民的一天》和《灵隐钟声》的演奏形式是电子琴独奏。
19歌曲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轮唱、领唱、对唱、联唱等。
20、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是羌族民歌,《晚钟》是俄罗斯民歌。
21、歌曲《拉萨谣》是何训田作曲。
拉萨谣在创作上明显的特征是重复加变化。
何训田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何训田对西藏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他收集的西藏民歌就有几百首。
其中《阿姐鼓》在世界上都很有名。
22、“∨”是换气记号;“▼”是顿音记号;“>”是重音记号;“”是下滑记号;“”表示上滑音记号;“#”表示升记号;“♭”表示降级号。
23、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我国戏曲种类大约有三百六十多种。
比较著名的有:豫剧、越剧、评剧、河北梆子、京剧、昆曲、粤剧、黄梅戏等。
24、河北梆子流行于河北地区,代表作有《花木兰》,伴奏乐曲主要
有:板胡、笛子、梆子、笙。
25、越剧产生于浙江,流行于上海、浙江、苏南。
用浙江方言演唱。
代表作《屈原》,欣赏曲《橘树尚且性刚强》就选自《屈原》。
26、评剧源于河北省,流行于北京、天津、华北、东北。
唱腔口语化、伴奏乐曲以板胡为主。
代表作《花为媒》,欣赏曲《报花名》就选自《花为媒》。
27、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有:黄自、刘天华、肖友梅、李叔同等。
歌曲《送别》是李叔同的代表作。
世界著名的音乐家有:海顿、舒伯特、巴赫、亨德尔等。
28、《迎春》是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的配乐选段。
《风》是电影《英雄》的配乐选段。
29、简谱的书写
调号:1=D 拍号:2/4
小节线:| (用竖线将每一小节划分开线叫小节线)
终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