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课文围绕“动物”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猫》《母鸡》《白鹅》,一次习作“我的动物朋友”,一个“语文园地”。
《猫》这篇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们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母鸡》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白鹅》向我们展现了一只高傲的白鹅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高傲的白鹅,无不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体会不同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在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写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动物,要写出它的特点。
1.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学会默读课文,读出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3.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4.体会课文语言的趣味。
5.引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写出它的特点。
重点默读课文,读出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难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猫》2课时《母鸡》2课时《白鹅》2课时习作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3猫这是一篇需要精读的课文。
老舍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可爱特点的描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作者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用平实、朴素无雕琢的语言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课文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老舍是用什么写作方法来表现猫的性格特点的,体会老舍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1.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法,展示不同形态的猫,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辅以图文,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通过读(范读、默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使学生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让学生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再通过反复诵读,进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领会,达到体会作者感情的效果。
【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
2.默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感情。
重点了解猫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难点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教师: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老舍。
2课时1.学习本课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理解猫的性格“古怪”。
重点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难点感知第1自然段的写作特点。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1.出示多媒体课件:不同形态的猫。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小动物,它们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猫就是其中的一种。
你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2.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特别喜欢猫,还为它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近老舍先生家的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
先圈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2.预习汇报。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猫的哪些特点?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古怪”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满月的小猫的?(小组交流,讨论汇报)4.课文中哪两个句子最能概括猫和满月的小猫的特点呢?找一找并画出来。
(课件出示:(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讨论:是每段的总起句,课文就是围绕这两句话来写的。
)5.句子比较。
(课件出示)(1)猫的性格有些古怪。
(2)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读一读,看看这两个句子哪个更好些?为什么呢?“实在”还可以换成哪些词呢?(“实在”更加突出了猫性格的古怪,使语气更加肯定。
)三、读中感悟,理解猫性格的“古怪”(一)学生自由读文。
思考: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相关的句子,边读边作批注。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汇报。
第2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课文中有哪些自然段的写法和它一样?1.从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猫的“老实”呢?(1)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猫睡觉时的样子)。
(找出重点词语:乖、睡大觉、无忧无虑、不过问)(2)谁能把猫的这种无忧无虑的性格特点,用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呢?(3)“乖”本来是用来形容小孩子的词,这里却用在了猫的身上,从中你看出了什么?这句话我们该怎么读呢?试一试,读出你的喜爱来。
2.从哪几句话又能看出猫很“贪玩”呢?(1)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猫玩耍的样子)。
(找出重点词语:一天一夜、任凭……也)(2)“任凭”可以换成哪些词呢?谁能用“任凭”说一句话?(3)想一想,都有谁会怎么呼唤它呢?3.按前面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猫的“尽职”又表现在哪儿呢?(1)学生读句子,教师放课件(猫捉老鼠时的样子)(找出重点词语:屏息凝视、非……不可)(2)“屏息凝视”是否意味着猫不呼吸了呢?让我们屏息凝视3秒钟,有什么感觉?猫要这样“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猫啊?(3)读一读,读出猫尽职的性格特点来。
4.猫的这些古怪的性格特点,课文是用怎样的句式连起来的呢? 引导学生找出后进行比较。
(1)“说它老实吧,它的确( );可是(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 )可是( )” (2)“它很老实,它的确( );可是( );它很贪玩,的确是……可是……” (3)仔细读一读,体会有什么不同?从中你感觉到什么?(4)情境创设:这么贪玩的猫,家里来了客人,老舍先生会怎么说呢?(5)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笔下的猫仿佛就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6)大声地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这种感情来。
5.猫还有什么古怪的性格特点吗?(1)学生读句子,小组合作,找出相关语句。
(2)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呢?课件出示:“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
”①理解“蹭”。
什么是蹭呢?做个动作看看,会有什么感觉呢?此时的猫在作者的眼里像什么呢?②怎么才能读出这种喜爱之情呢?(3)课件出示:“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 ①说说你对“小梅花”的理解?②作者把猫的脏脚印说成是几朵梅花,从中可以看出什么呢? ③让我们读出老舍先生的喜爱之情吧!(4)课件出示:“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
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①猫的叫声有长短,有粗细,这么多的变化,像是在……②本是平常的叫声,可在作者的笔下却是这样的丰富多彩,从中你感觉到什么呢? ③带着这种情感读读这一句吧。
6.猫的性格古怪还可以从哪几句话看出来呢?(1)课件出示:“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2)哪些词语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找出重点词语:藏起来、不要说……就是……) 四、课堂小结,提纲挈领1.老舍先生家的猫性格真是古怪。
(引读:它既……又……学生接读)。
2.老舍先生用平实的语言,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猫性格的古怪和他对猫的喜爱之情。
那么,他笔下的满月小猫又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性格古怪 ⎩⎪⎨⎪⎧老实 贪玩 尽职温柔可亲 一声不出胆小 勇猛1.体会满月小猫的可爱。
2.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
3.初步尝试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重点体会满月小猫的可爱。
难点用加点的词语写一段话。
一、师生谈话,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老舍先生笔下那只性格古怪的猫,那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猫的性格特点?填空:它既(),又();既(),又();既(),又()。
二、品读欣赏,体会满月小猫的可爱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哪句话最能概括满月小猫的特点?(1)课件出示:“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
(学生读这一句。
)(2)这一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呢?(过渡句,也是本段的中心句)(3)为什么用了一个“更”字?这说明了什么呢?(满月的小猫更惹人喜爱)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满月的小猫“更好玩”呢?画出文中的句子,多读几遍。
3.学生汇报,交流。
出示重点词句: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没完没了、摔跟头……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
4.课件出示:小猫玩耍的场景。
多淘气的小猫啊!面对满月的小猫作者没有责打而是满心的喜爱,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理解“生气勃勃”并说一句话。
5.默读课文。
三、对比阅读,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1.总结过渡:老舍先生抓住了猫的性格有些古怪的特点,写出了对猫的喜爱之情,其他作家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猫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阅读链接”中的片段,相信大家会有新的收获。
2.指生读夏丏尊的《猫》、周而复的《猫》,引导学生总结出夏丏尊是围绕人对猫的态度来写猫的,周而复是抓住外形和神态特点写猫的。
3.说说老舍是围绕猫得哪些方面来写的?4.交流三位作家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时,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总结全篇,情感升华1.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
作者在写猫和满月小猫的时候,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了哪些事例呢?2.小练笔。
(1)自读“小练笔”。
(2)指生说出这段话的特点。
(3)学生仿写一只小动物。
(4)朗读、欣赏、评价学生作品。
五、指导写字1.学生自写田字格中的生字,给生字组词。
2.学生交流识字、写字要领。
3.教师提示“遭、殃、盆”等生字的写法。
4.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
满月的小猫:天真可爱开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画面中,获得生动、直观的感受,引领学生融入到文本中去阅读、去探究,让学生乐学、善学。
在教学中,我还让学生真正走进课文,领悟文字所表达的效果。
如对本文中“蹭”“屏息凝视”“丰富多腔”等词语的理解,没有停留在字面上的解释,而是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体验去想象、去理解,去感悟。
由于学生已经进行充分的朗读,获得了一定的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融合,因此心有所悟,体会到了那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神韵。
本节课我还采用了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4母鸡本课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叙述了作者对母鸡的态度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形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