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教案
对又快。
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得多。
3.同桌合作,一人读课文,另一人听,指出读的好的地方或
是不太好的地方。
课外作业新设计
1.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禾()()()
灬()()()
2.看拼音,写汉字。
chēnɡzhùdǐchuán rán
()象()子到()上()()后
3.文中有几种称象的方法,哪种最好?
(共四步。分别是:赶象上船——在船舷上做记号——把大
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称石头的重量。)(课件出示15/16
图文)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图。曹冲赶象上船——船舷上画一条
线——赶象上岸,装上石头——称石头
(板书:曹冲赶象上船画一条线赶象上岸装上石头称石头)
(3)为什么要在船舷上画线呢?(是为了记下大象的吃水
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的意思。不过曹冲还未成年
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2.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
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份,编为“青州
积累卡,交流自己积累的
词句。
“日积月累”编排了《小儿
垂钓》一诗。重点是背诵
积累古诗。
“我爱阅读”提供了《王二
小》的故事。重点是阅读
《王二小》,感受二小的机
智勇敢。
字的意思再辨析;二是先弄清
句式的用法,再联系生活利用
句式说话。
“写话”先说后写,用上学过的词
语来形容玩具,还要注意格式
要求。
“展示台”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
人才。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本课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七岁的小曹冲想出称象的好
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就
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1.曹冲简介:
曹冲,(196年-208年),字仓舒,曹操之子。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
课题:4曹冲称象
【教学要求】
1.认识“曹、员”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生字,认读生字组
成的词语。
用“一边……一边……”的
句式。重点是能辨析与运
用同音字,学习用“一
边……一边……”的句式。
“写话”主要是写写自己喜
欢的玩具。重点是抓住玩
具的好玩的特点写。
“展示台”展示了词句积累
的范例。重点是学习制作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读,
体会到加点
字的好处,去
掉了就没有
了这种表达
的效果。】
【设计意图:
实物的演示,
一目了然,更
位置,即大象的重量)
(4)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的地方为止?
(石头装到船下沉的地方,才和大象的重量相同。)
(5)实验演示指名学生上讲台,一边说一边通过道具实验演
示曹冲的称象办法,教师提醒全班学生认真观察。
3.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故事,今天
又学了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的故事,那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
什么难题,想了什么办法解决呢?还有什么难题,现在没有想到
解决的办法,说出来吧,大家帮你想办法,好吗?
学生提问题,其他同学解决问题。
课外作业新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止()重()议()砍()
正()量()蚁()吹()
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官员们的称象办法
(1)四个同学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再互换角色朗读
(2)思考、讨论:官员们提出了什么称象办法?他们的办法
好吗?为什么?
(板书:官员们造大秤)
4.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
(2)曹冲称象的办法需要几个步骤?分别是什么?
替石头称象。一名士兵的体重只有一百多斤,用士兵代替石头称,误差要小得多。
士兵们跑到船上去,不费吹灰之力。最后,只要每个士兵称出自己的体重,全部
加起来,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这样称不是更快更容易吗?
不足之处:
对学生鼓励与赞赏不够。
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也要多给予学生掌声与喝彩,少责难与批评,使学生成为
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且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开拓型
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笼络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
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
,身
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
高又大。
(3)激发想象,发展思维和语言:(课件出示13)
大象的身子像(—堵墙)
大象的身子还像()。
腿像(四根柱子)
腿还像()。
(4)(课件出示14)出示并比较两个句子:
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第二个句子好,加上“到底”起到强调的作用。)
【设计意图:
多元识字和
写字的指导
是低年级阶
段语文教学
的重点内容,
也是部编版
教材的学习
要点。】
答案:
1.禾(种)(秧)(稼)
灬(然)(黑)(燕)
2.称柱底船然
3.文中有三种称象的方法,分别是:有的说造一杆大秤称;有的说把大象
割成一块一块的称;曹冲的方法是把象赶到船上称。
曹冲的方法最好,最管用。
第二课时
称象办法的巧妙)
5.指导朗读最后一段,注意“微笑着”“果然”这两个词的语
气。
三、升华认识,拓展思维。
1.一头大象,官员们想不出好办法称它的重量,小曹冲怎么
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呢?(曹冲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善于联想)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
(可以用士兵来代替石头称象。)
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课时目标
1 .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2.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
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具准备
1.教学课件
2.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
的重量)、小石块等。
曹员根议论重量线止
1.指名领读,正音。注意平舌音与翘舌音,前鼻音与后鼻音
的区别。
“柱、秤、称、站、船、重、止、然”是翘舌音,“做、岁、曹”
是平舌音。“杆、论、砍、线”是前鼻音。“量”是后鼻音。
2.自由练读,开火车读。
3.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指名读,齐读。
4.多元认字:
(1)实物演示法:学习“秤”可以实物演示“一杆秤”,说说“秤
“然”上下结构,四点底的大小位置要注意,拉开适当的间距,
首尾两点稍大一些,右上“犬”字,最后一点不能忘记。
“底”字,半包围结构,“氐”字的一横收笔在横中线上,向右上
倾斜,落笔比第一横长。斜勾要舒展,与左边的横平衡。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反馈检查,当堂达标。
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当小老师,抽读生字卡片。
2.复习词语:柱子做秤杆站出来果然七岁上船曹冲
议论砍倒重量官员为止一条线(课件出示10)
(1)指名学生认读生词。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谁能把这个故事简
单地给大家讲一讲?请学生讲一讲故事大概,其他同学补充。
(1)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2)圈出文中的生字,并给生字找几个朋友;
(3)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三、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出示生字(课件出示6)
zhùzuòchènɡɡǎn zhàn rán dǐsuìchuán chēnɡ
柱做秤杆站然底岁船称
cáo yuánɡēn yìlùn zhònɡliànɡxiàn zhǐ
2.用下列词语写句子。
(1)„才„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还
有没有更好
的办法来称
象呢?”的方
式引起学生
思考的热情,
果然有意外
的收获。】
(2)„到底„
3.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
冲称象的过程。
答案:
1.止(停止)重(重量)议(议论)砍(砍树)
正(正反)量(分量)蚁(蚂蚁)吹(吹气)
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
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
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子曹丕称
帝,追尊曹操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
2.(1)„才„我的弟弟今年才两岁。
(2)„到底„你到底去还是不去呢?
3.曹冲先赶象上船,再在船舷上做记号,接着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最后称石头的重量。)
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官员们造大秤
曹冲:曹冲赶象上船画一条线赶象上岸装上石头称石头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课文第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段。在教学第四
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课件出示4)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
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课文讲了(
)的故事。
(学生填“曹冲称象”正确,填“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