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判定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第一课时,其探究的主要
内容是“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以及“一
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这两种判定方法。
它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
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教学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首先,在探究判定定理的证明方法和运用判定定理
时,都用到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其次,平行四边形的
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两两对应的互逆定理,本节课在引入
新课时就是类比性质引入判定的。“启下”,首先,平行四边
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是研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基础;
其次,平行四边形性质、判定的探究模式从方法上为研究特
殊的平行四边形奠定了基础。并且,本节内容还是学生运用
化归思想、数学建模思想的良好素材,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
维和探索精神。
基于上述的思考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除了常规对定理的
掌握和应用等的基本目标以外,我还将“经历从生活问题建立
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如何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和
现象,提高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进一步理解数学理论的建立
方式。”确立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考虑到部分农学生今
后的发展,设立了分层目标:“初步理解数学模型,体会建立
数学模型的基本方式,体会由定理猜想逆命题,并加以证明
或推翻的数学实践过程。”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以学生教室中日光灯的悬挂
和身边无障碍通道扶手的安装为引例新定理,以牛顿的数学
桥为结尾(包含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让学生体验数学来
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点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然
而在介绍数学模型的基本知识时,过于匆忙,效果不甚理想。
为了在课堂中提供学生探究思维的空间,我提出了:“问
通过上述图形分析,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
行四边形?”的探究问题并让学生思考尝试给出所有的平行
四边形判定方法,学生在思考时方向不够明确,一开始有困
难,等了许久终于有学生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才想到了一条
判定定理,其他同学在他的提示下,纷纷由其他的一些性质,
找到了判定方法。由此我想到:首先老师在上课时要给学生
以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不要急于提示;其次在设计探究
性问题时,要从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明确题目的表达,
比如上述问题加上从平行四边形的各要素考虑就会更好一
些。
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我体会到:第一,教学方法是由教学
目的、教学内容决定的;第二,教师要驾驭教材。教材是教
学的依据,教师应该尊重它,这是对的,但这并不等于说,
教师一点不能变通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