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意见与关于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意见汇编

关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意见与关于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意见汇编

关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意见与关于城乡环卫一体化
管理意见汇编
关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意见
一、任务目标
围绕城乡环卫一体化目标,建立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一体化机制,加快建设垃圾中转站、村级收集点、环卫队伍,实现“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为人民群众创造清洁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环卫基础设施和组织建设
(一)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各村人口规模、垃圾产生量,在村级人员相对集中的区域设置垃圾收集池,1000人以下的村建设2个垃圾池,1000-XX人的村建设3-4个垃圾池,XX人以上的村建设4-6个垃圾池(垃圾池的标准为长宽高2:4:1.2或2:3:1.2,垃圾池开口为1米或1.2米,外墙统一刷草绿色涂料);有条件的村可以购买垃圾收集桶。

对于各村按照标准建设的垃圾池,镇财政每个给予500元的补助资金;购买垃圾收集桶40个以上(含40个)的,给予1000元的补助。

同时,镇政府给每个党总支配备1-2辆垃圾运输车。

(二)加强环卫组织建设。

镇政府成立环卫所,各党总支设立环卫一体化工作站,党总支主任兼任工作站站长,负责所辖区环卫日常工作。

各村按照人口总数的2‰配备保洁员,具体负责村内环境卫生的保洁、垃圾的收集以及垃圾收集点的卫生清理,实行定人员、定标准、定路段、定责任,做到日产日清,保洁常态化。

三、运作模式
(一)实行环卫有偿服务制度。

根据市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结合村级实际,由村级负责向每户每月收取8元的环卫服务费,其中4元上交镇环卫所,用于支付各村收集点到镇垃圾中转站的运输、车辆保养等费用;各村自留4元用于支付村级保洁员的工资及管理维护费用,做到专款专用,任何人不能截留、挪用。

(二)建立科学的运作程序。

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运作程序,建立科学的环卫一体化运作程序。

一是村收集:坚持每天一保洁、一天一清理的工作制度,各村保洁员每天定时保洁、定时收集垃圾,并运送到指定的垃圾收集池内。

二是镇转运:各环卫工作站定时将所辖村垃圾收集池内的垃圾运至镇垃圾压缩中转站。

三是市处理:垃圾经压缩后,由市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建立村民自治长效机制。

大力倡导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引导群众自觉摒弃乱扔垃圾、乱堆乱放等不良习惯,树立公共卫生意识,形成人人爱护环境、户户遵守制度的浓厚氛围。

各村要把环境卫生工作纳入《村民自治章程》,对于乱扔垃圾、不按规定上交环卫保洁费的群众,采取相应的村民自治措施。

(四)扩大环卫工作的覆盖面。

对于全镇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参照有关规定购买垃圾箱,上交保洁费,由环卫所负责实施。

四、组织领导
为确保环卫一体化工作顺利推进,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副书记、分管副镇长等同志任副组长,财政所、建房办、环保所、城管执法办、城管中队、环卫所、党总支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同时,坚
持把各村环卫一体化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每半月进行一次督查考核,对发现垃圾1处且1平方米以上(含1平方米)的村,扣罚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各50元,包村干部100元,两处以上(含两处)的村加倍处罚;对于发现垃圾3处以上(含3处)的党总支,扣罚包党总支领导、党总支书记各300元,党总支主任200元,并全镇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

关于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要求,以实现区村(居)环卫工作全覆盖、无缝隙管理为目标,建立环卫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村(居)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全区人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属地管理原则。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区村户配合联动。

区管委会对辖区内的环境卫生负总责,各社区负责本社区内环境卫生管理督导工作,各村(居)负责本村(居)范围内环境卫生清扫汇集保洁工作。

(二)集中处理原则。

按照“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方式,由户将生活垃圾放入指定的垃圾收集设施,保洁员将垃圾收集至村的垃圾收集点,区定期将各村的垃圾集中运至垃圾中转站或垃圾处理场,市里进行集中处理。

(三)有偿服务原则。

根据国家、地方有关法规,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方针,收取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村(居)民一定卫生费,补助到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清扫处理经费中。

三、措施要求
(一)区级
1、负责全区的垃圾清扫收集外运工作,实行划片包干责任制,做到日产日清,特别注重做好康城大街、姚前路、凤凰大街、永宁路、
永盛街、永兴街等重点路段和重点部位的垃圾清理和定期外运;负责我区垃圾中转站及处理场的日常管理工作。

2、组织区主要道路沿线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并自觉遵守环境卫生管理制度,按时倾倒存贮生活垃圾,区、村、企业联动,共同维护生产生活环境整洁干净,彻底解决脏乱差状况。

3、市规划控制区内所有道路实施全日保洁责任制,保持地面无暴露垃圾、无堆积污物。

4、集中力量做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组织实施,确保XX年4月底前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村(居)覆盖率达到100%。

(二)村级
1、将环卫工作纳入村规民约,结合本村实际,制定生活垃圾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以制度管理环卫,以村规约束村民,形成较为完善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2、在合适的地点设立垃圾筒,原则上按照每20户设立一个垃圾筒,村村都有保洁员,1000人以下的一名,1000人以上的两名,保洁员负责按区域收集本村垃圾至垃圾筒,并对本村的主街主路进行分段管理,做到日产日清,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定期对本村的沟渠、池塘等进行清理。

3、组织宣传村民积极参与村庄环境建设,要求村民将自己家庭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收集并用袋装好,定时、定点放置到垃圾存放点,禁止在街巷两侧及湾塘乱堆乱放,对家禽、家畜实行圈养。

制止乱倒垃圾、污物、污水、粪便和破坏环卫设施等行为。

4、组织专业队伍、集中三天时间对主街主路、背街小巷、沉积多年的“三大堆”进行“大扫除、大清理”活动,要求清理干净、彻底。

清理彻底后,经环卫办检查合格,按要求为其配备垃圾筒。

四、经费保障
区管委会全力保障环卫一体化管理工作所需资金。

各村(居)、各单位要按照环境卫生长效管理工作的目标,多渠道筹措、落实资金,确保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区管委会负责承担环卫所的工作经费,承担垃圾场日常维护费用,承担区内垃圾清运所需车辆的购置、维护费用,承担公共场所的垃圾存放设施的购置费用。

2、各村承担本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置费用、村内道路保洁费用、垃圾收集点建设费用及垃圾存放设施的购置费用等,每人每年承担环卫一体化资金30元(其中五保户、低保户及70岁以上老人除外)。

3、推行垃圾处置有偿服务。

根据国家、地方有关法规,区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按照“门前三包”的要求和“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按年度按标准缴纳卫生费,作为垃圾清扫处理经费。

五、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
1、4月17日—20日,由村集体组织专业队伍、集中时间对主街主路、背街小巷、沉积多年的“三大堆”进行“大扫除、大清理”活动,要求清理干净、彻底。

各企业负责将厂区、门口、墙边垃圾清理干净。

2、4月20日—25日,对我区范围内各村(居)及主要街路和企业集中配置垃圾筒,并制定保洁责任区考核机制,实行保洁质量与保洁员工资报酬挂钩。

3、4月25日前完成村级保洁员选聘上岗,实行统一考评管理。

4、4月30日前完成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工作,并交区统一代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