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进展论文

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进展论文

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进展【中图分类号】r 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323-01慢性肾脏病( chronic kidney diseases,ckd) 是指:( 1 )肾脏损伤 (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可以有或无肾小球滤过率( gfr)下降,可表现为下面任何1条:病理学检查异常,肾损伤的指标:包括血尿成分异常或摄影学异常。

( 2 )肾小球滤过率( gfr)< 6 0 ml/min/1.73 m≥3个月,有或无损伤依据[1]。

我国北京市石景山地区对40岁以上常住居民ckd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kd患病率为9.4%[2]。

而在全国的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ckd的患病率约为10%[3],中医药治疗ckd疗效肯定,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

1 病因病机在中医古籍中,虽然没有西医肾脏病的名称,但可归纳为与之相关的症状及证候,应属中医学“水肿”、“尿浊”、“淋证”、“尿血”、“癃闭”、“腰痛”、“虚损”、“虚劳”、“关格”等范畴[4]。

马居里[5]认为,ckd发病与正虚邪实、正邪相博有关,其中肾虚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杨霓芝[6]认为,ckd的关键病机为气虚血瘀,病机核心为脾胃气虚。

戴希文[7]认为,ckd病机总属正虚邪实,初期以邪实为主,后期以正气虚损更为明显,而湿热则贯穿于ckd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常与瘀血、浊邪、水邪、风毒等互结而致病情缠绵难愈。

王钢[8]认为,病机特点是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病变部位以肾为中心;疾病的一般变化规律是先伤于气,后损于阴;病情发展的必然转归是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

孙伟[9]认为,“湿”作为慢性肾脏病主要病机贯穿整个疾病发展全过程。

肾虚为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的基础,湿热为其进展之基,瘀血为病变进展之果。

王永均[10]认为,ckd的病因、病机及其演变规律可概括为:风湿之邪干预肾主封藏、主水、司开阖的职能(肾风、肾虚)—久病入络、久闭成痹,导致肾络瘀痹及肾微癞积形成(肾痹)—由体及用,肾的各种气化功能进一步衰减和丧失(肾劳)—病证进展,终致溺毒,甚而累及肾外多个系统。

2 辨证分型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特色,在ckd的临床治疗中,各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对其分型及治疗有着不同的体会。

张琳等[11]将ckd的病因归为毒邪,分为风毒、湿(水)毒、热(火)毒、瘀毒、痰毒、浊毒与溺毒、食毒与药毒。

李靖等[12]调查肾病专家后将ckd分为气血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气虚血瘀证、湿浊内蕴证、浊毒内生证、痰湿内蕴证。

于敏等[13]从体质方面论述,将ckd患者分为分为5个基本型: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痰)浊质、瘀血质。

3 临床治疗3.1 一般治疗: 陈以平[14]提出疏风宣散法、峻下逐水法、因势利导止血法、益肾健脾涩精法、清热利湿法、活血化瘀法、通腑泄浊法、淡渗利水法等八法治疗ckd。

刘伟[15]提倡①平补肾元,兼顾五脏;②清利活血,阻断进展;③巧用泄浊,延缓肾衰;④辨证辨病,中西合璧等四项防治ckd。

杨洪涛[16]则强调重用附子、温肾祛邪,痰瘀论治、祛瘀化痰,疏利少阳、标本兼治等方法。

郭兆安[17]提出了络病学说在ckd中的应用,并介绍了辛香通络、虫蚁搜络、藤类入络、络虚通补等法。

张振忠[18]的经验:①突出扶助正气②活血化瘀贯穿始终③重视淡渗利水④勿忘清利热邪⑤要知封土涩关。

于家菊[19]特别强调“活血化瘀”是治疗ckd的基本法则。

3.2 经方治疗:古方因为组方严谨,安全有效,故常受到临床医家的青睐,在中医临床肾脏病治疗中运用极为广泛。

3.2.1 六味地黄丸:蔡惠芳等[20]观察六味地黄丸对5/6肾切除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的影响。

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具有降低5/6 肾切除大鼠bun、cr水平,提高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作用。

林洁茹等[21]采用腹腔注射阿霉素诱导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探讨六味地黄制剂对阿霉素性大鼠肾病综合征的影响。

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能降低病鼠bun、cr水平(p<0.01)及tc、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含量( p<0.01)。

刘卿等[22]观察了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能显著抑制nf —κb、icam—1蛋白表达,减少尿蛋白排泄量以及降低肾功能各项指标(p< 0.01)。

董滟等[23]通过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大鼠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血管损伤的作用的实验,观察了血糖、hcy、24 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

结果显示,六味地黄丸大、中、小剂量组hcy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cy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

3.2.2 玉屏风散: 蔡浙毅等[24]将6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氯沙坦治疗2个月。

结果:浮肿、乏力、腰酸、慢性肾炎复发等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尿蛋白定性和24 h 尿蛋白定量减少程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朱利文[25]将肾病综合征病例随机分为玉屏风散加味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2l例,观察治疗显效(尿蛋白转阴) 后,自强的松半量(30 mg/d)维持后再次撤减起4、8、l2周末尿蛋白含量,及强的松停用1年末24 h 尿蛋白定量情况。

结果:再次撤减第8、l2周24h 尿蛋白定量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强的松停用1年末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3.3 特殊疗法3.3.1 结肠透析: 王玲等[27]将72例crf患者随机分为结肠透析机治疗组和传统中药灌肠对照组,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治疗2周后,结肠透析机治疗组在中医症候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bun、scr及ua水平下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宋永亮等[28-30]临床观察亦证实结肠透析机序贯治疗疗效及对肾功能的改善均显著强于传统灌肠法及单纯基础治疗。

刘立昌等[31]观察采用结肠透析机序贯治疗49例crf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现,该治疗方法不仅对中、早期肾衰竭患者有效,对尿毒症患者也有肯定疗效。

4 结语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疗效肯定,但难以普及与推广,缺乏可操作性。

据此认为,今后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强:( 1 ) 深化中医对ckd病因病机研究,使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客观化;( 2 ) 科学性地完善和规范中医药治疗ckd的疗效评判,增强其定量化指标;( 3 ) 发扬中医药辨证论治ckd的特色优势;( 4 ) 采用循证医学制定与验证中医药临床最佳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1] 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evaluation classification , and stratification. kidney disease quality initiative [j]am j kidney dis,2002,39(2 suppl 2): s1-246[2]张路霞、左力、徐国宾,等. 北京市石景山地区中老年人群中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肾病杂志,2006,22(2):67-71[3]郑法雷,章友康,陈香美,等.慢性肾脏病——公共卫生领域的新挑战.北京医学,2009,31(3):129-130[4]方东行,何立群,娄国菁. 历代医家对中医肾和肾病的认识[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10):965-967 [5]李宁,李现成. 马居里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j]. 中医研究,2011,24(3):55-57[6]张再康,王立新,包昆,等. 杨霓芝教授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学术思想[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10(2):98-100[7]霍保民,郭吻,饶向荣. 戴希文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经验总结[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1):87-88 [8]朱俊. 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脏病的创新性思维撷英[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2):102-103[9]刘琼,孙伟. 孙伟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j]. 吉林中医药,2010,30(1):14-16[10]陈洪宇. 王永钧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8(11):624-627 [11]张琳,曹式丽. 慢性肾脏病的致病毒邪与中医辨证解毒治疗[j].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0):1928-1930 [12]李靖,解红霞,戴文先,等. 慢性肾脏病分期的中医证候专家调查分析报告[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10(12):1089-1091[13]于敏,张波,王姣,等. 从中医体质学说论治慢性肾脏病的思路与方法[j]. 中医杂志,2010,51(4):368-370 [14]傅贵平,邓跃毅,崔莉,等. 陈以平治肾八法及用药经验拾萃[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8):1039-1040 [15]孙伟. 益肾清利活血治疗慢性肾脏病精粹[j]. 江苏中医药,2011,43(2):1-3[16]于光华,杨洪涛. 杨洪涛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经验初探[j]. 吉林中医药,2010,30(1):19-20[17]郭兆安. 络病学说及其在肾脏病中的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10(11):1032-1034[18]陈颖,张振忠. 张振忠教授运用六经辨证论治肾脏病经验探微[j].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5):395-396 [19]刘彤宇、韩履祺. 于家菊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肾脏病的经验[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8(4):190-191 [20]蔡惠芳,谭元生,何泽云,等.六味地黄丸对大鼠5/6肾切除肾功能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7( 2):l7-19[21]林洁茹,潘竞锵,肖柳英,等.六味地黄胶囊及六味地黄汤加味对阿霉素性大鼠肾病综合征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研究,2005, 18(3):17-l9[22]刘卿,周于禄,裴奇,等.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 27 (6):40-43[23]董滟,董慧君,卢小龙,等.六味地丸对糖尿病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症肾血管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j]. 四川中医,2008,26 (3):12-l4[24]蔡浙毅,吴锋,费秀丽.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 (10):1533-1534[25]朱利文.玉屏风散对强的松反应及nsi型病程的影响[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 (7):38-39[26]陈新宇,左翠萍,王兴英,等. 血必净治疗慢性肾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0,5(35):146-147 [27]王玲,王亿平,朱敏,等.结肠透析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10 (7):621-623[28]宋永亮,陶兴,孙伟.三位一体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 (5):13-15 [29]王亚娟,杨朔,俞小龙.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9,44 (4):264-265 [30]吕勇,余蓉,王亿平.3种中药结肠透析方式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疗效比较[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 (5):439-440 [31]刘立昌,刘新,陈鲜花,等.采用js—308结肠透析机配合中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9例[j].中医研究,2008,21(3):47-49作者单位:610075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