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论文--浅谈高血压患者护理

毕业论文--浅谈高血压患者护理

南华大学社区护理专业(自考)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刘凤云班级:1010 学号:911310200120毕业论文题目:浅谈高血压患者护理题目类型:理论研究题目来源:学生自选题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从 2011 年 7月 1 日至 2011 年 10 月 1日1、毕业论文(设计)内容要求(或内容纲要:字数>500字):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

方法总结189例患者的护理经验。

结果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治疗效果满意,患者均康复出院。

结论精心的护理指导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老年人1 临床资料2 护理2.1 健康教育2.2 心理护理:2.2.1 心理疏导;2.2.2 减轻压力,保持心理平衡;2.2.3 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2.3 一般护理2.4 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2.4.1 目前抗高血压药物;2.4.2 用药注意事项2.5饮食护理2.6 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血压2.7 康复指导:2.7.1 疾病知识指导;2.7.2 用药指导;2.7.3 自我监测指导3 小结2、主要参考文献[1] 黄萍.高血压病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1):6768.[2] 王立.高血压患者的中医护理.湖北中医杂志,2007,29(8):47 43[3] 王云开,王梦洪,郑泽琪,等.科素压和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对照研究.高血压杂志,1996,7(4):293-295.[4] 尚海鹏.高血压防治新进展.新医学,1999,30(4):244.[5] 刘海燕.高血压病人临床护理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0,8(15):5903、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安排:指导老师(签名):时间:年月日系部负责人(签名):时间:年月日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

方法总结189例患者的护理经验。

结果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治疗效果满意,患者均康复出院。

结论精心的护理指导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老年人目录一、摘要关键词二、正文1 临床资料2 护理2.1 健康教育2.2 心理护理2.2.1 心理疏导2.2.2 减轻压力,保持心理平衡2.2.3 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2.3 一般护理2.4 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2.4.1 目前抗高血压药物2.4.2 用药注意事项2.5饮食护理2.6 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血压2.7 康复指导2.7.1 疾病知识指导2.7.2 用药指导2.7.3 自我监测指导3 小结三、参考文献浅谈高血压患者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

方法总结189例患者的护理经验。

结果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治疗效果满意,患者均康复出院。

结论精心的护理指导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老年人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的疾病,若失治误治或护理不当,可导致心、脑、肾等器官的损伤。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病因病机多为精神紧张,思虑过度,七情五志过极;或劳累过度,嗜食肥甘,饮酒过度,导致机体阴阳失去平衡,气血经脉运行失常,或气郁化火,或血瘀阻络,或气机失调、痰湿上蒙清窍。

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和症候分类实施辨证护理,可有助于提高高血压病的预后,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89 例,其中男109例,女80例;年龄最大93岁,最小60岁;合并脑梗塞41例,脑出血2例,冠心病46例,肾衰5例。

经过积极治疗与精心的护理,患者血压控制良好。

2 护理2.1 健康教育入院时护理人员首先给患者介绍有关高血压病的知识,如饮食方式、运动方式、生活方式及用药常识;出院后,嘱患者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定期检查血压,尤其对有家族史的患者更应注意定期检查,要坚持长期服药。

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能擅自停药或换药。

2.2 心理护理2.2.1 心理疏导患者多表现有易激动、焦虑及抑郁等心理特点,而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良刺激等因素均与本病密切相关。

因此,对待患者应耐心、亲切、和蔼、周到。

根据患者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同时,让患者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帮助患者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对人对事有一颗宽容心的人。

2.2.2 减轻压力,保持心理平衡长期的抑郁或情绪激动,急剧而强烈的精神创伤可使交感-肾上腺素活性增加,血压升高,因此,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减轻精神压力,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等不良刺激,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要了解老年患者的性格特征及有关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心理疏导,教会患者训练自我控制能力,对于易激动的老年患者做好家属工作,减少不良刺激,保证患者有安静舒适的营养环境2.2.3 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呼吸、音乐治疗等。

综上所述,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护士必须了解高血压新的诊断标准及降压目标,指导病人合理用药,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加强心理护理,从而提高老年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

2.3 一般护理护理人员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环境安静、干净整洁;床单保持清洁舒适,室内光线柔和;室温18~20℃;湿度在50%~60%的环境下生活;医护人员面对患者要做到文明礼貌,服务热情又周到,使患者时时感到温暖舒适;在治疗期间患者因气血亏虚,髓海不充而活动无耐力,心脾两虚而疲乏无力,肝阳上亢而头痛、头晕,患者需卧床休息,闭目养神,避免大幅度改变体位及下蹲,下床及入厕时需要人陪扶,忌久蹲;沐浴时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以防止发生意外;观察患者头痛和头晕的发作时间、程度、性质,伴随症状及血压、脉搏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并陪送患者做各种检查;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按时送水送药到床旁;待患者的血压平稳症状减轻后鼓励其下床活动,与其协商制定活动计划,指导患者进行缓慢的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进行重复性的肢体循环运动,保持肌张力;活动场所光线要充足,无障碍物,地面无水渍,防滑;患者如活动时发生头晕、耳鸣、眼花、血压升高、脉搏增快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2.4 应用药物治疗的护理2.4.1 目前抗高血压药物主要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Ca2+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

利尿剂是通过排钠利尿降低血容量达到降压目的。

利尿剂应用不当可致电解质紊乱、高血糖、高尿酸血症、低钾血症、血脂代谢紊乱;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心肌收缩力,延长房室传导时间,老年人β-受体功能降低,可引起低血糖、心率减慢、支气管痉挛、末梢循环障碍,因此不宜单独使用,应用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呼吸、血糖等变化,是否有心动过缓;Ca2+通道阻滞剂可使交感神经反射性增强,导致头痛,面部潮红,下肢浮肿,心动过速,使用过程中还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转换酶抑制剂对顽固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明显,但部分患者可出现血钾升高、粒细胞降低、膜性肾病、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还可引起刺激性干咳及血管性水肿。

患者应用此药时应随时监测血常规、尿常规,如有异常,告知医生,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α-受体阻滞剂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2.4.2 用药注意事项降压药物的使用从小剂量的开始,遵医嘱调整剂量,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多数病人需长期服用维持量。

注意降压不宜过快过低,服药后如有晕厥、恶心、乏力应立即平卧,并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部血流量。

老年病人,服药后不要站立太久,因长时间站立会使腿部血管扩张,血液淤积于下肢,脑部血流量减少,导致晕厥。

用药期间指导病人起床不宜太快,动作不宜过猛,防止头晕加重; 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以防晕倒引起外伤。

2.5饮食护理其一、应选用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素的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内脏、鱼子等食物,补充适量蛋白质。

进食钠盐过多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之一,盐中的钠能收缩血管,使小血管壁水肿,细胞外渗透压增高、肢体水肿。

体内水分经。

肾排出时,又会随尿液同时排钾、碘、硒等多种元素,使体液中钾钠比例失调,体内营养代谢失衡。

其二、戒烟、控制饮酒,保证足够钾、钙、镁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摄入。

富含钾的食物进入人体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

足量的钙、镁对治疗高血压有益。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饮食的护理干预,发现调整饮食结构能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的升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试验表明,对高血压病人每日食盐量由原来的10.5 g降低到4.7-5.8g,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4-6mmHg。

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预防便秘,因排便用力可使血压上升,甚至造成血管破裂。

肥胖者应控制体重,减少每日总热量。

中医学认为嗜酒肥甘可致脾胃积热,灼伤脾肾阴;并可损伤脾胃,痰浊内阻,清阳不升,还可诱发高血压病;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饮食清淡:低盐,每天的食盐量最大不超过6 g;适当补充蛋白质,如瘦肉、去皮的鸡鸭、淡水鱼;饮食应低脂,忌食油腻甜黏、辛辣和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少食含胆固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及蛋黄类食品等;痰湿重者可给苡仁粥,山药粥以健脾除湿;肝阳偏亢者,可食用植物油、芹菜、紫菜、黑木耳、山楂、海蜇、马兰头等凉拌菜,常食绿豆汤及荠菜汤等食品;久病不愈及气血亏虚者可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猪肝、瘦肉、鱼等血肉有情之品,还可饮用鳖甲汤、芝麻糊、核桃仁、荸荠桃泥等食品;血脂过高患者可以服用三七花泡水代茶;肥胖患者应适当控制食量,不易饮食过饱。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需培养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为防止大便干结难解排便时久蹲或者用力而发生的脑溢血等并发症,患者需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香蕉等,还可吃蜂蜜水,或给予番泻叶泡水口服。

2.6 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可以降低血压在运动前先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情况,以决定自己的运动种类、强度、频率和持续运动时间。

中老年人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门球等。

跑步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

因为跑步使胆固醇不沉积于血管,所以血管弹性增加,不至于硬化;加之练长跑的人心肌纤维增厚,心脏收缩能力加强,并使神经系统对血液循环器官的调节机能改善,血流的外周阻力降低,使得在安静时的血压较同年龄的正常人低。

一个人跑步年限越长,则血压降低也越明显,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防治运动疗法。

运动强度因人而异,运动频率一般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 min即可,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所选择的运动种类以及气候条件等而定。

2.7 康复指导2.7.1 疾病知识指导向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引起高血压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及高血压对机体的危害,以引起高度重视,坚持长期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正常的水平,以减少对靶器官的进一步损害。

2.7.2 用药指导告诉老年患者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副作用。

指导老年患者及家属坚持服药治疗,帮助老年患者建立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

教育老年患者服药剂量必须按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徒然撤换药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