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中生物信息的传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神经冲动又是怎样产生的?
受到刺激时,造成局部区域Na+大量内流,使电位反转为 内正外负。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刺激
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神经纤维上) 的传导
⑴传导过程:刺激→电位变化→电位差→局 部电流→ 又刺激相邻未兴奋部位 ⑵传导形式:局部电流 ⑶传导特点:可以是双向的
神经递质
产生:由内质网、高尔基体产生(线粒体 参与供能)
受体:突触后膜上糖蛋白 作用:使后膜兴奋或抑制 去向:作用后被分解
神经系统信息传递的进展 ——缝隙连接
缝隙连接是神经元/胶质细胞之间的另一种 信息传递方式,是细胞间直接通讯的管道, 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传递不同神 经元细胞间的化学信息和电信息,除了已 知的代谢调控、离子缓冲、能量转移等功 能外,也涉及“钙波”、ATP受体信号等, 在调节神经发育和维持神经系统特有功能 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神经系统中生物信息的传递
反射弧的模式图
反射过程中各部分的作用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中枢神经系统 基本组成
周围神经系统
基本单位——神经元
神经元
神经元组成
细胞体 轴突 树突
神经纤维:神经元的 轴突或长的树突 以 及套在外面的髓鞘。
信息在神经元上是以生物电的形式 传导的。
膜电位是怎样形成的?
静息状态下,由膜内的K+和膜外的Na+维持的。内负外正。
信息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
(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结构:突触 突触前膜
突触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2、传导过程:兴奋 突触小体 突出间隙 突触后膜 下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3、传导方向:单向传递 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出前膜的突触小泡内, 只能由突出前膜释放,作用突触后膜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