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必背三讲李白诗十一首

小学必背三讲李白诗十一首

李白必背诗九+2首《古/朗月行(节录)》(唐)李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注释:朗月行:为乐府古题,应连读;呼:称呼;疑:怀疑;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译文及诗句含义:小时/不识/月译: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呼作/白玉/盘译:把它称为白玉盘。

前两句主要从月亮的形状入手,月亮和白玉盘都是圆的。

又疑/瑶台/镜译:又怀疑它是瑶台里的镜子。

飞在/青云/端译: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后两句主要从月亮的发光的角度描写的。

全诗的主旨:用天真无邪的儿童的眼光来写月亮,充满诙谐幽默、天真稚趣。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床:古时的坐塌。

可坐可卧的卧具;疑:好像,以为;举:抬,仰;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译文及诗句含义:床前/明月/光译:床前洒满了皎洁的月光。

疑是/地上/霜译:好像地上铺了一层秋霜。

举头/望/明月译:抬头遥望天上的明月。

低头/思/故乡译:低头思念起久别的故乡。

全诗的主旨:用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山:庐山;香炉:香炉峰;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银河:又称天河;九天:九重天,形容极高的天空。

表达瀑布落差巨大。

紫烟:紫色烟雾。

日光照射在瀑布附近,水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紫色译文及诗句含义:日照/香炉/生/紫烟译:阳光的照在香炉峰上,生起紫色的烟雾。

遥看/瀑布/挂/前川译:远远望去一帘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飞流/直下/三千/尺译: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译:莫非是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全诗的主旨:这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山水诗。

表现了诗人开阔的心胸和豪放的情怀,也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壮丽山河的热爱。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踏歌:古代民歌的一种歌唱形式,歌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可以边走边唱;不及:比不上译文及诗句含义:李白/乘舟/将欲/行译:李白乘船准备出发远行了。

忽闻/岸上/踏歌/声译: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译:桃花潭水纵然深达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译:也比不过汪伦送我的深情。

全诗的主旨:这是一首送别诗。

运用通俗易懂、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了与汪伦之间深厚、淳朴的友谊。

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和大胆的比喻,将桃花潭水与离别之情对比,既真挚又清新,令人回味无穷。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黄鹤楼:楼名,位于今武汉;之:到,去;广陵:扬州旧名;下:沿江顺流而下;唯:只;天际:天边;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故称“西辞”。

辞:告别;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译文及诗句含义:故人/西辞/黄鹤楼译: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告别。

烟花/三月/下/扬州译:在繁花盛开的三月顺流东下,去往扬州。

前两句交代送别的人物、地点和时间。

流露出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

孤帆/远影/碧空/尽译:孤帆远去在水天尽头。

唯见/长江/天际/流译:我只看见浩浩江水,流向天边。

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朋友漂向远方。

诗人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

全诗的主旨:这是一首送别诗。

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扬州所作。

全诗意境深远,感情含蓄热烈。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敬亭山:位于今安徽宜州市郊,山上旧有敬亭;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两不厌:诗人把山拟人化了,觉得自己与敬亭山互相看不够。

厌:满足译文及诗句含义:众鸟/高飞/尽译:全鸟高飞逐渐看不见踪影。

孤云/独去/闲译:一朵白云也悠闲地向远处飘去。

前两句突出诗人独坐敬亭山的孤独和落寞。

相看/两/不厌译:和我终日相对却看不够的。

只有/敬/亭山译:只有闲静的朋友敬亭山。

后两句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社会中世态炎凉的厌恶之情。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chóng)/山。

注释:白帝城:今重庆奉节白帝山上;朝:早晨;辞:告别,离开;江陵:今湖北荆州市;还:返回;啼:叫;住:停息;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译文及诗句含义:朝辞/白帝/彩云/间译:清晨离开云霞缭绕的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译:到达千里之遥的江陵只用了一天的时间。

两岸/猿声/啼/不住译:两岸的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响。

轻舟/已过/万重(chóng)/山译:一叶小舟已驶过万重山峦。

全诗的主旨: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展现了诗人善用夸张的笔法和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秋浦歌》(唐)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注释:秋浦:今安徽贵池西南,那里有秋浦河;缘:因为;个:“这样”的意思;秋霜:形容头发像秋霜一样白译文及诗句含义:白发/三千/丈译:满头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译:因为忧愁才有这样长。

前两句出语天真,用夸张手法描写白发竟然有“三千丈”那样长。

把作者内心的愁苦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不知/明镜/里译:不知明亮镜子中的我啊。

何处/得/秋霜译:从哪里来的满头秋霜?后两句水到渠成,用“不知”两字写出一种惊奇和叹息,年华逝去的感慨得到深刻地抒发。

全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理想和抱负未能实现而年华消逝的苦闷和伤感。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天门山:今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江北的叫西梁山,江南的叫东梁山。

梁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叫做天门山;楚江:即长江。

古时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回:“转变方向;两岸青山:指西梁山和东梁山;日边来: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译文及诗句含义:天门/中断/楚江/开译: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从中间断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译: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突然回旋徘徊。

两岸/青山/相对/出译:两岸青山相对,巍峨耸立。

孤帆/一片/日边/来译:一片白帆从旭日东升的远处飞快地漂来。

全诗的主旨:这是一首写景诗。

描写天门山的巍峨险峻和长江的汹涌浩荡,热情赞颂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清平调》(唐)李白云想衣裳(cháng)花想容,春风拂槛(jiàn)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注释: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若非……会向……:不是……就是……;群玉、瑶台: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译文及诗句含义:云想衣裳(cháng)花想容译:可以说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

春风拂槛(jiàn)露华浓译:春风拂过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丽。

若非群玉山头见译: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

会向瑶台月下逢译: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将:偕,和;相期:相约;云汉:天河译文及诗句含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译: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译: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

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译: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译: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诗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译: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译: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译: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

全诗的主旨: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