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DS职业探索量表自我评鉴报告

SDS职业探索量表自我评鉴报告

姓名:XXX
性別:女
出生日期:民國XX年XX月XX日
測驗日期:民國XX年XX月XX日
年齡:20歲
教育程度:OOOO大學OOO系OO年級
測驗者:MMMMMMMM
引介原因
受測者XXX目前就讀OOO系OO年級,且修習"KKK"課程,因而接觸此"職業探索量表"測驗。

除藉此熟知受測者之人格類型及職業取向適合度,另外更藉由測驗的實施與施測者的說明與解釋來了解測驗方法與理論背景。

再透過評鑑報告的撰寫告加熟悉此測驗。

行為觀察
由於是團體施測,僅對受測者進行略觀察。

受測者對本測驗表現出高度興趣,雖由於團體施測使受測者略受他人影響,但並未影響受測者的作答情緒和洞悉,受測者依然保有高度專注。

受測過程中,因受測者對於指導語充分了解,作答過程頗為順利。

解釋分析
1.综合代碼
综合代碼表現受測者與各類型的相似程度。

受測者的综 合代碼為ISC,
表示其與研究行最相似,社會型次之,然後事務型。

與其人格型態相同的
職業從業人員有:助教,食品品管人員,麻醉科醫師。

然而,從縱合代碼
自比性來看,ISC的分數為39/37/22,研究和社會程度是非常
相近的,而事務型則遠遠落後且十分接近的藝術型(20)及實用型(20)。

2.側面圖
①ㄧ致性分析
由六個側面圖來看可發現,唯"活動"分測驗的升降趨勢與其他不同,剩
餘的五個升降趨勢十分相似。

就整體來說,ㄧ致性不差。

①區分性分析
就受測者總分來看,RIASEC分別為20/39/20/37/15/22。

其中IS明顯高於其他類型分數,E則明顯低於其他。

但IS的差異介於0到8之間,RAC亦如此,因此無法明確區分 個類型,但若以組別(高分/中間分數/低分)來看則區分性高。

就高峰來看,除升降趨勢有異的"活動"外,其餘皆大致呈現研究及社會兩高峰,表示設測者對於這兩方面皆較有興趣,且
兩者興趣度接近。

3.職業憧憬
●ㄧ致性
受測者的職業憧憬代碼以有SIC/ISA/SAE,三個職業中S皆在
頭兩位置,其中兩個職業的I也出在在前兩位,但有一個職業異動較大,
整體來看ㄧ致性應屬中等。

表示受測者對自我能力與滿足感可能仍在探索
中。

●諧和度
受測者在Zener-Schnuelle諧和度指標為2,在Hollan的六角形模式諧和度為2。

受測者的諧和度位於中偏低,表示受測者的夢想與實際測量不甚
相似,興趣不穩定。

4.ㄧ致性分析
综合代碼前兩碼SI非相鄰亦非對角,ㄧ致性指數為2。

表現中等ㄧ致性。

5.常模分數之解釋
各類型所得分數差異在常模上被放大,受測者個人最高的分測驗分數在常模上也表現的非常高,但個人次高者在常模上卻沒有顯示這麼高,雖然原始分數差異極小,但在常模比較上便能看出差異。

但各類型仍有分組現象。

結果與建議
由以上解釋分析可知受測者的人格內在ㄧ致性居中,受測者可能需要有足夠的興趣或動機以穩定的兼顧兩者,或選擇單一方向發展。

另ㄧ方面,由综合代碼的分數看出,受測者的分化程度有分組現象,且組間分化高,組內分化小。

分化程度會影響SDS的預測效度,受測者亦表示對高分組有高度的興趣,未來可朝兼顧高分組中兩類型的方向前進,或是多參考資料作為考慮選擇的依據。

由側面圖可看出受測者在活動、能力、興趣及自我評估方面的一致性高,表示其综合代碼之穩定性高,更能代表真正人格。

受測者在活動、能力、興趣及自我評估的側面圖高峰,除活動為單峰(I)外,其他大多為雙峰,分布在「綜合代碼」的前兩種類型,即研究型(I)和社會型(S)。

從各方面來看,都可以發現受測者對於高分組---研究與社會型在測驗中反映出來的結果特別好,由此,建議受測者選擇综合此兩類型能力的工作。

然而,在職業憧憬與综合代碼的諧和度屬中等,因此建議受測者再依各分測驗的分數及其在百分等級上的分佈,對其未來的職業取向做進一步的詳細考慮。

心得
這次的測驗可以讓我深一層了解到自己的職業興趣,對我生涯規劃有許多幫助。

當然,我之所以進行這項測驗,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學習並了解測驗本身,畢竟這是我必須具備的專業技能之ㄧ。

我覺得這是一個考慮很周到的測驗,選擇職業我們會有許多考量,而測驗中也從各個角度去替我們測量,例如能力和興趣...等等,甚
至連我們主觀和內在真正需要都替我們做了評估,是非常人性化的測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