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文版】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二文言文阅读训练3
新高考新题目
2010-01-26 1841
送孟东野序
韩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於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
至于人也亦然,人之声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
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
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
伊尹鸣殷。
周公鸣周。
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
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其弗信也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
楚。
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
臧孙辰、孟轲、苟卿,以道鸣者也。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
秦之兴,李期鸣之。
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善鸣者也。
其下魏晋氏,鸣之者不及于古,然未尝绝也。
就其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衰,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折、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
其存也在下者,孟东野始以其诗鸣。
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
其他侵淫于汉氏矣。
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
三子之鸣信善矣。
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
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者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其于人也亦然②鸣者不及于古
B.①凡出乎口而为声者②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C.①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②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
D.①人之于言也亦然②有若不释然者
9.下列名句编者按为四组,分别表现曹端“不平则鸣”和“善于鸣”的一组是
A.①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②伊尹鸣殷。
周公鸣周。
B.①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②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
C.①三子之鸣信善矣②其在上也奚以喜
D.①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②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10.下列分析与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先说物体得不到平静便发出响声,后说鸣有善和不善之分,两层意思互为表里。
B.本文一方面说文章必须有所感而作,另一方面又说文章应当是对时代社会感受的产物,体现了的著文观点。
C.本文是一篇赠序,借送别之机来劝慰孟郊,并为孟郊不被朝廷重用而不平,也是劝慰孟郊顺“天意”,顺自然。
D.本文旁征博引,历史名人,信手拈来,始终围绕“鸣”字做文章,笔意纵横,淋漓痛快,从自然界到人类,层层剥笋,得出“劝”意。
11.把第I卷文言文材料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2)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
8910
C A C
11.(10分)
(1)也许老天爷认为他的德行丑恶而不屑一顾吧?不然,为什么不让那些真正擅长言辞的人发言呢?
(2)还是使他们遭受穷困忧愁的煎迫而吟咏自己的不幸呢?
附译文
大凡物不能维持其平静状态就要发出鸣叫声。
草木没有声音,风吹动它就发声。
水没有声音,风激荡它就发声。
水波飞溅,是有东西在激起它;水流迅疾,是有东西在阻塞它;水沸腾了,是用燃料在烧它。
金石之类的声音,是用东西敲击它才发声。
人们的言辞也是这样,总是有不得已之情才需用言辞来表达。
他们歌唱总是有情思,他们哭诉总是有忧伤。
凡是出于口而发为声音的,大抵都是有不平的原因吧!
音乐,是把人们郁结于心中的情感宣泄出来的声音,还需要选择那些善于发声的东西来借助它发声。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乐器,就是物中善于发声的。
天在四时变化方面也是这样,选择那些善于鸣叫的借助它们来鸣。
所以用鸟鸣来表现春,用雷鸣来表现夏,用虫鸣来表现秋,用风鸣来表现冬。
四季的递相推移变化,一定也是有不能维持其平静状态的原因吧!
对于人也是一样。
人的声音最精妙的是言语,而文章辞采对言语来说,又是其中尤为精妙的,尤其需要选择那善于鸣叫的来借助他们鸣叫。
在唐尧、虞舜时,咎陶、禹,就是善鸣的,所以就借助他们来鸣。
夔不能用文章辞采来鸣,又自己借助于乐曲《韶》来鸣。
夏朝的时候,太康的五个弟弟用他们的歌诗来鸣。
伊尹鸣于殷,周公鸣于周。
凡是记载在《诗》、《书》等六经中的,都是很善于鸣的。
周朝衰败时,孔子等人发出了鸣声,那声宏大而远播。
《论语》中说“上天将要让孔夫子像木铎一样作用巨大。
”这难道不是真的吗?到了周末时,庄周用他想象超常的文辞来鸣,楚是个大国,当他败亡时,用屈原来鸣。
臧孙辰、孟轲、荀卿,都是用他们的思想学说来鸣。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类,都是用自己的主张来鸣。
秦朝建立后,由李斯鸣秦。
汉朝时,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是最善于鸣的人,魏、晋两代以下,鸣不平的人已经赶不上古代,但是也不曾断绝。
就其中好的来说,他们的鸣声浅薄而轻浮,他们的节奏频繁而急促,他们的文辞放荡而颓伤,他们的情志松懈而放肆,他们的著作,杂乱而没有法度。
大概是上天认为那个时代德行丑恶而不顾惜他们吧?为什么不让那些善于鸣的人鸣呢?
唐朝统一天下后,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都用他们所擅长的来鸣。
现在还活着而处在下位的,孟郊字东野,才专以他的诗来鸣。
他那些好的作品已超过魏、晋两代的人,如努力不懈就可以赶上古代人;其余的作品也接近汉代的了。
跟我交往的人里,李翱、张籍是最特出的。
三个人的鸣声的确是很好的了。
不知上天是要使他们声音和畅来歌唱国家的兴盛呢?还是要使他们处境穷困、心情愁苦让他们去歌唱自身的不幸呢?三个人的命运,是系之于上天了。
那么他们居于上位有什么可喜?居于下位又有什么可悲呢?东野到江南去供职,好像有些不愉快,所以我谈了命运决定于天这番话来劝解他。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挠阻止
B.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假凭借
C.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荒唐广大,漫无边际
D.东野之役于江南役外放供职做官。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是()
A.水之无声,风荡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
B.其跃也或激之其于人也亦然
C.其声清以浮是故以鸟鸣春
D.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
12.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
)
A.本文是一篇阐发文学创作原理的独具一格的赠言,从内容到表达形式都令人叹为观
止。
B.本文旁征博引,始终围绕“鸣”字做文章,从自然界到人类,层层剥笋,得出“劝”
意。
C.在韩愈看来,无论是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只要有“文辞”传世的,皆是“善
鸣者”。
D.韩愈对历史上各时期的善鸣者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从而自然地引出对孟东野诗作的
推崇。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2)将天丑其德莫之顾耶?
(3)其在下者奚以悲!
14.从本文来看,韩愈在先秦诸子中特别推崇谁?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2,4,6
10.A 11.A 12.D
13.(1)大凡事物得不到平衡就要发出声音。
(2)大概是上天认为这个时代德行丑恶而不愿顾念他们吧?
(3)他们身处下位又何足为悲!
14.孔子。
①只对“孔子之徒”有“其声大而远”的评价。
②且引用《传》中的话来写孔子“善鸣”,再用感叹句突出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