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可行性报告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可行性报告

园林技术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二 一一年七月园林技术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一、设置专业的必要性1. 行业背景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在国际范围内已引起高度重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城市先进程度的不可或缺的参照体系。

近年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与迅猛发展,建设城市现代化的同时,讲求生活、工作、交通、游憩四大城市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经验,环境艺术、公共艺术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

但在绝大多数城市中,公共环境、公共设施、公共传播和公共艺术的整体水准还十分低弱,亟待提高,人才欠缺,亟待培养。

目前宁夏沿黄城市带和黄河金岸重点建设项目200项,吴忠黄河文化展示园、黄河人家、青铜峡黄河大峡谷、平罗塞上江南博物馆等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同时继续实施滨河大道两侧生态绿化、湿地保护和景观水系建设,年内计划新增绿化面积30万亩,开发水面4万亩,整治黄河两岸土地6.5万亩,全力打造宁夏沿黄“绿肺”。

为此,除继续维持现有的环境条件外,要需要新建一批公园、园林建筑和城市中心绿地;新建住宅小区、立交桥和道路两侧,需要更多的花坛、绿篱、假山、雕塑、绿化风景带去点缀;卫星城及农村小城镇的绿地规划,远郊的自然风景区、森林公园及休闲农庄等发展方兴未艾;现有园林景点需要维护和完善。

这些都需要大量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能在基层从事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施工、园林植物栽植与养护和园林管理的专门技术人才。

因此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时代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要求。

2. 社会需求(1)生源分析该专业的生源是有两个来源:一是普通高中生源,这是主要来源;二是“三校”生生源,这是辅助来源。

从地理区域来讲,宁夏生源是主要生源,而外省生源是辅助生源。

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形成了良好的生源状况。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社会的影响力较大,各高校对该专业的评价都十分肯定。

全国设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80多所高校,大部分都是重点专业,有的还是国家级重点专业。

总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生源很好,特别在我校具有优越办学条件和良好社会声誉的情况下招生是肯定没有生源问题。

(2)就业前景环境艺术设计的就业面很广,环境艺术的专业涵盖从过去的室内设计发展到今天室外设计、广场设计、园林设计、街道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设计等全方位、多范围的设计领域。

设计也由过去偏重于硬件设施环境的设计转变为今天重视人的生理、行为、心理环境创造的更广泛和更深意义的理解。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目前就业情况:环境艺术设计在国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则属于本世纪的一门新学科,才刚刚起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环艺设计几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特别是住宅商品化后,环艺设计从十年前只是从国外和港、台画报上看到的图画,进入了千家万户和各事业、机关.单位,特别室内装修的造价同建筑的造价的比例从70年代的2-8%上升到了现在的约80-100%,以至更多。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景观设计的热潮,景观建设已经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景观设计师的需求日益增多。

目前已有上万计的设计人员从事景观设计工作,但是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在人居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人地关系失调,环境恶化,自然文化遗产遭到蚕食等问题,景观设计专业人才依然奇缺。

由于景观设计专业长期包含在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及园林设计等诸专业设计之中,从事景观设计专业的人员资格参差不齐,影响了景观建设的质量提升。

据有关部门对目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的人员调查,主要由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由建筑学专业转为从事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二是由美术专业转为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三是受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人员担任,但这部分人仅占20%左右,院校培养的专业设计人员,还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所以说环艺专业将拥有美好的前景。

三、教学条件1. 师资条件①、学院师资:目前在职教职工总数101人(含长期聘用人员16名),专职教师67人,其中实训指导教师18人,另有兼职教师9人,外聘教师21人。

教师中有高级讲师22名、高级工程师4名、讲师8名;有高级实验师1名、实验师3名;“双师型”教师12人,占全校教师的比例为18 % 。

②、本系师资:学院从专业课教师中遴选部分具有本专业学习背景及其从事与本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相关的教师和聘请兼职教师组成本专业师资队伍,形成有13名专职结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知识结合较为合理的教学团队。

本专业现有专任专业课教师13名,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4名,占专任专业课教师31%,中级职称教师1名,占7%;中级职称以上教师比例达32%;专业教师全部达本科以上学历,硕士学位以上教师5名,占35.2%;专职双师型教师2名,占15.5%;实训教师全部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证书。

有兼职教师5名,占专业教师总数的27.7%。

兼职教师主要来宁夏自治区林业厅、林业调查规划院、三北防护林建设局的工程师,宁夏大学的教授,银川市园林局的工程师,他们在园林规划和设计以及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方面的研究有较深的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6.教师基本情况表2. 实验实训条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可利用实验实训资源可充分满足教学过程的基本要求,可利用实验实训资源如下:1、机房仪器设备2. 环境艺术工作室(1)主要功能①园林设计软件的学习;②利用园林设计软件进行园林绿化工程设计;③专业技能培训;④毕业综合实习;⑤满足园林工程、园林技术、环境艺术等专业实训教学需要。

(2)仪器设备3.园林制图实训室(1)主要功能①制图工具的熟悉和使用;②园林设计实训;③毕业综合实习;④满足园林工程、园林技术、环境艺术等专业实训教学需要。

(2)仪器设备4.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授课室(画室)(1)主要功能①绘画工具的熟悉和使用;②园林设计实训;③毕业综合实习;④满足园林工程、园林技术、环境艺术等专业实训教学需要。

(2)仪器设备四、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和人才培养方案在教与学的实施过程中,(高职)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熟练美观地绘制施工图、效果图;能熟练地运用CAD、Photoshop、3D MAX等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有机地融合材料与工艺方面的知识完成建筑装饰施工的基本环节及项目。

同时,本专业的学生还具备了必备的理论知识:懂得建筑装饰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并具备对中、小型项目的独立方案设计能力;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等。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即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符合本专业和本行业发展趋势和需求。

在此过程中,本专业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教师队伍管理、实训场(室)、校外实习基地的基本建设管理等。

宏观地说,本专业的教学内容或知识点可分为两种类别:科学类与艺术类。

艺术类的知识点应建立在必要的美术基础及美术修养上,而对入学学生情况的调查表明:稍有美术基础或认识的学生仅占生源的85%。

也就是说,本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的任务是: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管理手段,使美术基础能力不强的教育对象,能够在特定的时期内掌握必要的艺术方面的知识点,并具备较好的艺术表达能力。

针对以上情况,本专业努力改进教学管理工作,以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基本出发点,形成了有专业特色与活力的教学运行机制,具体如下:一、广泛展开真题真做的教学方式所谓真题真做就是结合具体的实例,要求学生动手作设计。

真题真做应把握几个重要环节:提供设计任务书;加强指导教师的辅导力度;进行认真的作业评讲工作;以评奖颁发证书的方式对每次真题真做的习作进行总结与必要的鼓励。

例如03级学生进行“校区规划设计竞赛”作业时,广大学生投入了较大的工作热情,积极地收集资料,相互交流。

在整个作业过程中,其设计构思及表达表现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本专业把真题真做的教学方式纳为重要的教改内容之一,该方式对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技能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与优点:1.能有效地激发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在真题真做的良性竞争氛围下,学生充分调动潜力,采用不同的形式把知识点纵向贯通起来,在知识的融汇方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真题真做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为把本专业学生培养成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推行目标作品教学法所谓目标作品教学法,就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阶段性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特定的阶段及特定的时间内,拿出符合特定要求的作品来。

以学生作品来衡量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水平;同时,以学生作品对专业教师进行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

本专业对“美术基础”、“效果图”、“装饰设计与制图”三门主干课程制定了较为严格的“目标作品”管理办法,并且把“目标作品”与学院每年一度的“科技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张旗鼓地组织好学生作品展,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把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及不同水平的作品拿出来参展,使学生在纵、横两个方向上进行类比与交流,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美术基础及表现能力。

同时,本专业把学生“目标作品”的质和量作为教师业绩评定的重要指标,以此作为教学评优的主要参考因素,调动了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教师参与教学方法研究及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探索起到了良性促进作用。

三、切合专业及行业发展趋势,适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尤其是校企合作的方式,广泛地开展社会市场需求调查,把握本专业的发展趋势,组织校内和社会用人单位专家论证学生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基本规格、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并对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更新。

1.本专业在“效果图”、“装饰设计与制图”等主干课程上做了相应的教学内容的调整,在把握课程教学大纲服从课程结构与教学计划的整体要求这一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勇于创新教学知识点,摒弃旧的已老化的教学内容,使本专业的主干课程能够保持一定的前瞻性,符合专业及行业的发展趋势及需求。

2.根据本专业强调形象思维及视觉效果的特点,提倡专业教师使用实物投影等电教手段,直观地为学生提供色彩、质感、造型等视觉效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模仿能力与创新意识。

3.把组织学生参观、写生等方式作为教学形式的重要补充。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学习方式,99级学生在美术基础上、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上均有了较大的提高。

例如03环艺(1)班学生吴喜腾、徐哲君等学生在暑期写生活动中大大地提高了速写能力,在原来美术基础能力不足的情形下逐步发展成为该班表现技法突出的学生。

由此可见,采用多形式的教学手段,从临摹、写生到创作的基本环节得到充分的解决,能够培养出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优秀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