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级会计实务最实用笔记讲义

中级会计实务最实用笔记讲义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第一章总论一、会计管理会计(将来时)企业会计→ 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过去时)行政单位:收付实现制预算会计→事业单位:事业活动(收付实现制)经营活动(权责发生制)非营利组织:权责发生制二、财务目标1、目标:为决策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为决策者提供帮助。

2、两种观点:⑴ 受托责任观:更多强调可靠性,按照历史成本计价,站在经营者角度。

⑵ 决策有用观:更多强调相关性(有用),采用其他的计量方法,站在投资者角度。

3、使用人:⑴投资者⑵债权人⑶政府(工商、税务、银行、财政、证监会、保监会)⑷社会公众三、会议基本假设(4 个):是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基础确认→ 确定认可,是不是收入计量→ 计算、量化、是多少报告→反映主营业务收→营业收入假设基本含义具体内容总公司与分公司、母公司、子公司、集会计主体“人”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不是投资者),空间范围团会计主体>法律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但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假设企业长生不老,不会破产清算固定资产进行历史成本和折旧的基础附注说明持续经营能力会计分期人为划分核算的区间段会计年度=1 年会计中期<1 年货币计量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度量(实物量度、记账本位币:一般是人民币劳动量度)外币: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四、会计基础1、会计确认基础: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计价重置成本2、会计计量基础: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含义举例历史成本(实际成本)取得或制造所需要发生的各项支出通常情况下采用固定资产购进时买价及相关杂费作为入账价值重置成本(现行成本)按当前条件重新取得,同样资产所需支出⑴⑵存货盘盈固定资产盘盈可变现净值将其变现后获得的净价值⑴⑵存货的期末计价资产减值时,可收回金额的确定现值(P)未来现金流量折算为现在的价值⑴ 固定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⑵ 无形资产以分期付款方式取得⑶ 分期收款方式实现的销售收入⑷ 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⑸ 资产减值中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⑹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要考虑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⑴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市价)在公平交易中双方自愿进行交换的价值⑵⑶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⑷股份支付⑸生物资产例:下列项目中,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有(B D )A、商誉B、交易性金融资产C、无形资产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8 个,无权责发生制)1、可靠性:真实、受托责任目标、是会计的灵魂2、相关性:有用性、决策有用目标,相关性以可靠性为基础3、可理解性:4、可比性:横向可比→同一时期,不同企业(可比性)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一贯性)5、实质重于形式:经济实质、法律形式⑴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⑵ 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⑶ 售后租回不确认收入⑷ 分期付款购买商品⑸ 长期股权投资中,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判断标准6、重要性:通过性质、金额大小来判断7、谨慎性:不高估资产、收入和利润,不低估负债、费用和亏损或有资产:基本确定或有负债:很可能⑴ 减值准备的计提⑵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加速折旧摊销⑶ 预计负债的确认基本确定:95%<X<100% 可能:5%<X≤50%很可能:50%<X≤95%极小可能:0<X≤5%⑷ 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⑸ 无法估计销售退回可能性8、及时性:收集、处理、报告及时例:下列属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有(A C )A、商品销售后以固定的价格回购,不确认收入B、单位金额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合并进行减值测试(重要性)C、将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同企业的资产入账D、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 年1 月在所有上市公司执行(可比性)六、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七、利得和损失非日常活动/偶然活动利得记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记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贷方)记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损失记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借方)收入日常活动费用例:下列关于会计要素表述中正确的是( B )A、负债的特征这一是企业承担的潜在义务B、资产的特征之一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C、利润是企业一定期内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D、收入是所有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例:企业发生的各项利得或损失均应记入当期损益(×)第二章存货一、存货的概念1、定义:存放在企业货物2、特征:⑴ 持有目的:生产领用、出售、出租、管理耗用⑵ 持有时间:≤1 年⑶ 在生产耗用中可能改变实物形态3、确认条件:⑴很可能流入企业⑵ 价值可靠计量4、内容:购进:材料采购、在途物资、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周转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加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委托加工物资销售: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存货跌价准备不包括:⑴ 工程物资:房屋、建筑物(含税)生产线、生产用机器(不含税)⑵ 代其他企业保管的存货二、存货的增加业务1、外购原材料、周转材料入账价值项目包括不包括买价发票金额相关税金① 不能抵扣的进项;② 进口关税、消费税;③ 城建税、教育费附加;④ 资源税一般纳税人取得专票,取得认证相关杂费① 运输费;② 装卸、保管、包装、仓储费;③ 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④ 入库前的挑选费7%作进项非正常损耗入库后的挑选、整理、押金商品流通企业进货费用:⑴ 记入存货的采购成本⑵ 先归集→期末已售:转入主营业务成本未售:转入存货的成本⑶ 金额小→记入当期损益的销售费用例:一般纳税人购原材料200 公斤,货款6000 元,增值税1020 元,保险费350 元,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130 元,入库时短缺10%属合理损耗,问入库的单位成本是(D )A、32.4B、33.33C、35.28D、362、委托加工物资取得存货材料的成本+加工费+运输费+税费⑴ 发出材料借:委托加工物资贷:原材料⑵ 支付往返的运输费借:委托加工物资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⑶ 支付加工费借:委托加工物资贷:银行存款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消费税=(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⑸ 加工收回借:原材料库存商品贷:委托加工物资3、自制:材料成本+加工费用+其他成本4、接受投资(协议价,不公允的按公允价)借:原材料库存商品贷:股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5、接受捐赠借: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营业外收入6、提供劳务取得按照劳务的直接成本+其他直接费用+该存货的间接费用7、非货币资产交换(以物换物)8、债务重组9、企业合并取得三、存货的期末计价1、计量原则: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2、相关概念成本: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账面余额)可变现净值=市场价(合同价)—至完工时发生的成本—预计的销售费用—预计的税金3、确认可变现净值时考虑的因素:⑴ 售价要有确凿的证据⑵原材料直接出售原材料(加工)→库存商品→出售⑶ 日后事项4、可变现净值确定库存商品:合同部分:合同价(合同单价×合同数量)—销售费用—相关税金无合同部分:市场价(市场单价×数量)—销售费用—相关税金部分合同、部分无合同:分别按有合同、无合同进行处理原材料:直接出售:同库存商品,合同价/市场价—销售费用—相关税金生产成库存商品后出售:库存商品成本=原材料实际成本+进一步加工费用库存商品可变现净值=合同价/市场价—销售费用—相关税金只有成本大于可变现净值时,才考虑材料是否减值材料实际成本:历史成本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库存商品的合同价/市场价—进一步加工成本—销售费用—相关税金总结:① 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计提减值② 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减值③ 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减值④库存商品成本<可变现净值材料成本<可变现净值不计提减值5、计提存货的减值方法⑴ 按单项存货计提:最精确,最复杂⑵ 对数量多、单价低、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相同,具有同等的风险和报酬,可以合并按类别计提单项计提减值≥按类别计提的减值6、减值迹象的判断部分的减值:① 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② 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③ 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④ 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⑤ 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全部的减值:① 已霉烂变质的存货;② 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③ 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④ 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7、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转销存货跌价准备转回:存货发生减值后,继续持有期间价值回升与下降的原因相同时,在计提的限额内恢复存货的价值存货跌价准备转销:已经出售处置的存货,其原先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应一并从账上注销(直接或按比率注销)例:某企业月初购进原材料,买价100 万元,运费10 万元,材料已入库,款项已支付,第一个月末,该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110 万元;第二个月末该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89.3 万元;第三个月末该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为99.3 万元;第四个月初,出售该材料一半,售价50 万元,税率17%。

购进时:借:原材料109.3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7贷:银行存款127第一月末账面余额为109.3 万元,可变现净值110 万元,成本<可变现净值,按109.3 万元计量第二月末账面余额为109.3 万元,可变现净值89.3 万元,成本>可变现净值,发生减值20 万元借:资产减值损失20贷:存货跌价准备20账面价值:89.3 万元第三月末账面余额为109.3 万元,可变现净值99.3 万元,发生减值10 万元,已计提20 万元,应转回10万元(计提的限额内,上升的原因相同)借:存货跌价准备10贷:资产减值损失10账面价值:109.3-20+10=99.3 万元第四月初,出售价50 万元借:银行存款58.5贷:其他业务收入5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结转已销材料的账面余额借:其他业务成本54.65(109.3/2)贷:原材料54.65(109.3/2)转销已计提的减值:借:存货跌价准备5(10/2)贷:其他业务成本5(10/2)或:借:其他业务成本49.65存货跌价准备5贷:原材料54.65第三章固定资产一、固定资产的概念1、定义:价值大、使用期限长、使用中保持原有形态2、特征:⑴ 持有目的:生产经营、管理、出租、提供劳务,不是为了出售(营业外收入)⑵ 使用寿命长于 1 年,单位价值较大,区别于低值易耗品⑶ 有实物形态,并保持原态,区别于无形资产和存货3、内容⑴ 自用的房屋建筑物⑵ 自用或经营出租的机器设备⑶ 工具、器具⑷ 交通工具⑸ 环保的设备、安全设备⑹高价周转件⑺ 价值较大的备品备件、维修设备⑻ 飞机的引擎、单独入账作为固定资产不包括:⑴ 经营出租的房屋、建筑物,应作为投资性房地产⑵ 房地产行业开发的商品房及土地使用权(开发产品)⑶ 生物资产⑷ 处于处置状态,没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二、固定资产的增加业务1、外购:不需安装需安装入账成本=买价+进口的关税+消费税+装卸费+运输费+专业人员服务费+不允许抵扣增值税例:某企业购进一批设备,买价100 万,进口关税50 万元,增值税税率17%,运输费10 万元,其他的杂费0.7 万元,该批设备中A 设备的公允价值为50 万元、B 设备的公允价值为30 万元、C 设备的公允价值20万元,不需要进行安装入账价值=100+50+10×(1-7%)+0.7=160 万元⑴ 共同成本=160 万元⑵ 分配标准之和=50+30+20=100 万元⑶ 分配率=160÷100=1.6⑷ 分配:A 设备:50×1.6=80万元B 设备:30×1.6=48万元C 设备:20×1.6=32 万元⑸ 分录:借:固定资产—A80B48C32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6.2 (150×17%+10×7%=26.2)贷:银行存款186.22、自建自营工程:工程物资(建机器设备不含税,建房屋含税)→工程领用物资→工程领用原材料/库存商品→工程人员工资(劳务费)→完工→多余物资转为原材料出包工程: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待摊支出(共同的间接成本)待摊支出:工程管理费、可行性研究费、临时设施费、公证费、监理费、税金、资本化借款利息、建设时期盘亏、联合试车费通过在建工程核算:⑴ 外购需要安装⑵ 自建的自营工程⑶ 自建的出包工程⑷ 资本化的后续支出⑸ 购安全生产设备3、租入的固定资产⑴ 融资租入:视同自有的固定资产借:固定资产(现值)借:财务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贷:未确认融资费用贷:长期应付款⑵ 经营租入:不作为固定资产借:预付账款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贷:预付账款/银行存款4、接受投资的固定资产(协议价、不公允的按公允价入账)借:固定资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5、接受捐赠借:固定资产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营业外收入6、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的差错)借:固定资产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不是待处理财产损益)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10%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0%7、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不同于清理费用,主要用于油气资产、核设施⑴购买: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预计负债(现值)⑵计提利息:借:财务费用贷:预计负债⑶支付弃置费用:借:预计负债贷:银行存款8、安全生产设备、安生生产费(新增)⑴ 计提安生生产费借:生产成本贷: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理解专用基金)⑵ 购置安生生产设备借:在建工程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⑶ 完工投入生产用借:固定资产—安生设备贷:在建工程借: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累计折旧(全额一次计提折旧,今后不计提)⑷ 用于平常的费用化支出借:专项储备—安全生产费贷:银行存款例:下列关于高危行业企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处理中不正确的是( D )A、企业提取安全生产费时,应当记入“专项设备”科目中B、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时,属于费用化支出的应直接冲减专项储备C、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形成固定资产的应按照形成固定资产冲减专项储备D、企业使用提取的安全生产费形成固定资产的,应按该项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分期计提折旧二、固定资产使用期间1、累计折旧:先考虑折旧,再考虑减值2、折旧的范围包括:⑴ 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⑵ 没有竣工,但达到使用状态,暂估入账,竣工后调账,不调折旧⑶ 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⑷ 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⑸ 不需用、未使用、闲置的固定资产,记入管理费用⑹ 季节性的停用,大修理期间,记入相关资产或期间费用⑺ 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行业设备投入使用时全额计提折旧不包括:⑴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⑵ 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固定资产⑶ 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⑷ 单独入账的土地⑸ 融资租出的固定资产⑹ 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⑺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改良支出期间3、折旧的方法① 年限平均法② 工作量法③ 年数总和法④ 双倍余额递减法4、折旧分录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其他业务成本贷:累计折旧5、减值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旦计提,不得转回,处置时可以转销减值后再计提折旧时,按减值后的账面价值重新计提折旧6、后续支出⑴ 资本化支出:①固定资产投入改造:借:在建工程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②换下旧零件(账面价值)借:营业外支出贷:在建工程③换上新零件借:在建工程贷:银行存款④工资借:在建工程贷:应付职工薪酬⑤完工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⑵ 费用化支出车间或厂部管理上修理费用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修理费用计入销售费用不符合资本化条件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例:购买飞机一架10000 万元,其中发动机3000 万元,预计使用20 年,直线法,无残值,第三年末,飞机可收加金额7000 万元,可使用年限变更为13 年,第五年,换下旧发动机,换上购买的新发动机4000万元,支付安装人员工资100 万元,更新改造完毕投入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