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县前峰硫铁矿(非煤地下矿山)作业规程单位:上蔡前峰西矿段硫矿山技术负责人: 黄尊光编写人: 朱自芬2004年6月目录第一章概况第二章地质说明第三章采矿方法第四章回采作业安全规程第五章爆破作业第六章爆破作业安全要求第七章顶板管理第八章通风、防水、防尘、供电第九章掘进工作面要求第十章掘进作业安全规程第十一章安全制度第十二章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第十三章避灾撤人路线附图:1、上蔡前峰西矿段硫矿山房柱采矿方法图2、上蔡前峰西矿段硫矿山回采和采准切割巷道炮眼布置图3、上蔡前峰西矿段硫矿山开拓通风系统图4、上蔡前峰西矿段硫矿山井下供电系统图5、上蔡前峰西矿段硫矿山排水系统图6、上蔡前峰西矿段硫矿山运输系统图7、上蔡前峰西矿段硫矿山避灾路线图第一章概况上蔡前峰西矿段硫矿山位于大田县城北北西方向,直距12公里处,始建于82年10月。
用819及768平硐开拓,与845平硐形成回风,793中段为辅助中段平巷。
矿山规模为年产矿石3万吨,年工作天数330天,每天两班工作日。
采矿方法以房柱法为主。
第二章地质说明一、矿体特征矿体均赋存于船山--栖霞组灰岩与前泥盆系变质岩(AnD)之间不整合面上及其附近灰岩层位之大理岩和矽卡岩中。
为矽卡岩型硫、多金属矿床,主要矿体为磁黄铁矿矿体,次要矿体为铅锌矿体、闪锌矿体、磁铁矿体,再次为黄铜矿体、方铅矿体、铜铅锌矿体。
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各矿体储量资料和开采现状及地质调查,至2002年10月,883米水平以上的硫铁矿已采完,819水平处于残采阶段。
多金属矿体未开采动用消耗储量,因矿体小、品位低、储量分散,属难利用矿体,仅部分伴生铜矿已随硫铁矿开采而消失。
二、地质构造岩层总体为NWW-SEE走向,倾向SSW,倾角一般250左右。
次级褶皱发育,主要受大合--菖坑背斜、银顶格向斜、下坑背斜控制。
区内断裂极为发育,主要断裂有NW走向的F1, F13,近 EW走向的F6及NNE走向的F19四条,F1是该矿段内最大控矿断裂,具有先压后张多期性和继承性之特征。
三、矿床开采技术和水文地质条件矿床为硫铁矿为主的硫、多金属矿,埋深不大,区内地形高差大,.1.适宜平硐开拓,矿体围岩以矽卡岩为主,围岩较稳固,受F l断层影响,局部较破碎,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存在分叉、尖灭、波状起伏现象,矿体厚度、品位大部分较稳定,矿石致密坚硬,较稳固。
陡节理裂隙及其氧化带、F1断层破碎带软弱层稳定性差。
不良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是边坡稳定性差,坑道局部有冒顶、坍塌、流沙现象,对开采有一定影响,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矿体均位于当地最低侵蚀面以上,大气降水是矿床充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矿床周围无大的地表水体和流水沟河,围岩渗水性强,节理裂隙氧化带是矿床充水主要因素,平硐开采及地形有利于自流排泄、疏干,因此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第三章采矿方法本矿819水平以上为残采阶段,只剩100~101线间北部少量硫矿,矿体倾角20º,最大厚度20米,赋存于830~855水平之间,倾向SSW,用房柱采矿法。
掘进的采准工程如下:自矿体底盘824水平向855中段底部掘一25米长二次放矿运输平巷1(规格1.6m×1.8m),再向顶部掘放矿溜井2(规格2m×2m)与沿矿体顶板切割上山3(规格1.6m×1.8m)联通,通向855中段,分别1#上层峒PD879、PD870,1#下层峒868形成回风(见附图1)。
并把PD819用作人行和送材料设备。
将矿房矿石沿水平划为13层,每层2米,从855中段回风巷起,依次降底,由上到下顺倾斜推进,用YT28型气腿式凿岩机在井口打2米左右的倾斜浅眼。
爆破后形成工作面,由井口向四周推进。
在100线留3米宽的间柱,沿走向每隔12米留4×4m2房柱,矿柱沿倾斜间距为7米。
由于受硫矿销路的影响,日出矿量约50多吨即可。
用双排眼一次爆破,.2.宽度1.3米,长度不超过6米,打眼垂直高度为1.8米(见附图2),爆下大块矿石用人工锤打或补小炮使矿石直径不超过40cm,人工装上小推车运送至放矿井,在824中段用相同的方法二次放矿至5#放矿台,用农用车通过PD819运输大巷运至堆矿点。
(附图6)掘进产生的废渣,用相同的方法运至排渣场。
第四章爆破作业第一节穿孔作业矿山穿孔设备采用YTP26、YT28型气腿式凿岩机,根据矿山生产规模,选用3台凿岩机,其中2台工作,1台备用;另配备3台W-2.6/5电动移动式空压机,排气量为3m3,供气压力0.5Mpa,其中2台工作,1台备用。
浅眼爆破产生的大块二次破碎钻孔工作与采剥工作采用相同设备。
第二节爆破一、回采井下采场爆破有两个以上自由面,一次爆破炸药量大,炸药单耗低,我矿采用房柱法采矿浅孔爆破(见附图2-a)1、爆破方法:爆破采用双排眼从左至右交错排列方式(见附图2-a),一次点火起爆,起爆按炮眼1~11顺序,一次起爆水平距离不超过6m。
2、爆破参数:孔径42mm;最小抵抗线1.0m;炮眼深度1.8m,孔距0.8~1.0m,填塞长度0.8m。
3、炮眼布置在平台上距工作面1.0m处,从左至右用风钻凿眼,深度1.8m,炮眼间距为0.8~1.0m,炮眼倾角为缓倾斜。
.3.4、炮眼封堵:采用1:3的泥沙混合炮泥,湿度为20%,封堵长度须1m以上。
5、炮眼装药结构:采用反向连续装药。
6、装药量:单孔装药量为4节炸药、1发雷管、2.3~2.5m导火索。
二、井巷掘进爆破井下掘进爆破是井筒和水平巷道掘进的爆破技术。
由于井巷掘进只有一个岩石自由面,爆破夹制作用很大,而且井巷断面规格和方向又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掘进方式和炮眼布置都有特定的规定。
1、爆破方法:一次点火,按掏槽孔→辅助孔→周边孔顺序起爆(见附图2)。
起爆材料用硝铵炸药、导火索、火雷管。
2、爆破参数:孔径42mm,炮眼深度1.8m,填塞长度0.8m。
3、炮眼布置:按功能和起爆顺序分为掏槽孔、辅助孔、周边孔。
各种规格巷道炮眼布置(见附图2),且周边孔的炮眼与断面倾角保持85°左右,为下次打眼提供足够的自由面(见附图2-d)。
4、炮眼封堵:采用1:3的泥沙混合炮泥,湿度为20%,封堵长度须1m以上。
5、炮眼装药结构:采用正向连续装药。
6、装药量:单孔装药量为7节炸药、1发雷管、1.5-1.8m导火索。
.4.第五章爆破作业安全要求一、安全爆破作业由于爆破作业经常接触易燃易爆危险品,所以从事爆破作业人员必须受过爆破技术训练,熟悉爆破器材性能、操作方法和安全规程。
爆破作业按先后顺序可分为施工准备、炮位验收、起爆体加工、装药、堵塞、起爆、检查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都必须做好,才能保证爆破作业的安全。
1、爆破作业的准备工作中小型爆破是每个矿山几乎每天都进行的日常作业,一般都有一支熟练的爆破技术工人组成的队伍,但总结爆破事故的教训,仍应强调注意以下几点:(1)严禁打残眼。
(2)放炮前的联系工作要做好,尤其是在贯通爆破时,两个对向掌子面相距15m时,应错开爆破;达到7m时,必须停止一方作业,爆破前应通知对方的掌子面,双方设警戒。
两个放炮点互有影响时,应当一个点先放炮,检查完毕后,另一个点再放炮。
2、炮位验收炮位验收工作包括以下内容:(1)炮位施工是否准确,如果和设计差异较大,影响爆破效果或危及安全生产,应重新打炮眼;差异不大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药量。
(2)检查炮位安全情况,有无乱孔、堵孔和卡孔现象。
(3)炮孔内是否有水,如有水应采取防水措施,以免炸药受潮失效或雷管拒爆。
(4)撤除现场一切工具、机械设备及堆存的材料。
3、装药和充填作业装药和充填是非常紧张而又细致的工作,装药应由爆破工或受过装.5.药训练的工人在爆破工指导下进行。
在装药充填作业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安全问题:(1)搬运炸药时,每人每次不得超过规定数量,尽量保护好炸药的外皮包装,如有撒药应及时清扫。
(2)随时检查道路,巷道的安全情况,注意处理浮石。
(3) 巷道内照明和场地照明,都应采用低压电(36伏以下)行灯、探照灯、绝缘手电筒、矿灯,都要有相应的安全措施。
(4)禁止用铁棍装药。
如发现堵孔,在未装入雷管前,可以用铜制金属杆处理。
无法处理的,应采取措施和其他炮孔的药包一齐爆掉。
(5)填塞炮孔时,要十分小心,防止破坏起爆线路,禁止用石块和可燃性材料填塞炮孔,禁止捣固直接接触药包的填塞材料或用填塞材料冲击药包。
(6)禁止拔出或硬拉起药柱中的导火索。
4、起爆起爆方法为导火索起爆法导火索起爆法:导火索起爆必须采用一次点火法点火。
一人点火的组数不得超过5组,特殊情况下,允许单个点火,但一人连续单个点火的根数,在地下不得超过5根,导火索长度应保证点火后,人员能撤至安全地点,最短不得小于1.2m。
同一工作面由一人以上同时点火时,应由组长负责协调点火工作,掌握信号管和计时导火索燃烧情况,及时发出撤至安全地点的命令。
信号管和计时导火索的长度不得超过该次被点炮眼中最短导火索安全长度的1/3。
点火时,必须用导火索或专用点火器材点火,严禁用火柴、烟头和灯火点火。
严禁脚踩和挤压已点燃的导火索。
5、爆破后检查明火起爆应查炮数,井下爆破在最后一炮响后15分钟才可以进入爆区,要重点检查有无拒爆或半爆现象。
检查后如果发现有拒爆药包或对.6.全爆有猜疑时,应先设警戒,爆破后危石应设危险标志,经处理后警戒才能解除;如发现盲炮,应采取安全处理方法。
二、爆破的安全距离爆破时,因产生爆破地震波、空气冲击波、飞石及爆破毒气,所以在爆破之前,必须先确定危险边界,并设置明显的标志或岗哨。
凡在危险边界以内的人员、设备,应提前组织撤离。
在开始装药之后,要禁止与爆破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内。
三、爆破的二次处理对爆破作业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对于盲炮的预防与处理。
(一)盲炮的预防与处理在爆破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起爆药包(雷管)瞎火和炸药部分或全部未爆的现象叫做盲炮。
盲炮不仅影响爆破效果,而且处理盲炮有着较大的危险,处理不当,易产生事故。
产生盲炮的主要原因是火雷管、炸药受潮变质而造成的。
1、预防盲炮的措施(1)改善爆破器材的保管条件。
防止雷管、导火索变质,发放前应严格检验,对质量不合格的应予报废。
发放时。
对不同燃速的导火索要分批使用。
(2)改善操作技术。
对火雷管应保证导火索与雷管紧密联结,避免导火索与雷管、雷管与药包脱离。
(3)防水措施。
在有水工作面装药,应采取可靠的防水措施,以避免爆炸材料受潮吸水。
2、盲炮处理发现盲炮要及时处理,暂不能及时处理的盲炮,应在其附近设明显标志,并采取相应措施。
处理盲炮时,禁止无关人员在附近做其他工作。
在有自爆可能的高硫、高温矿床内,产生盲炮后应划定危险区,在交换班时,必须将盲炮地点、个数和周围情况向下一班交代清楚,盲炮处理后,要检查和清理残余未爆的爆炸材料,确定安全后,方可撤去警戒标志,进行施工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