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人口迁移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类型。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
(重点)3.理解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影响。
(重难点)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1.人口迁移(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属性①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的人口流动行为。
②空间属性: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3)分类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它包括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②国内迁移: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4)形式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2)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其他因素包括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优惠政策的出台等。
二、国际人口迁移1.影响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2.特点(1)20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目的地主要是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①15世纪:欧洲殖民者及其从非洲贩运的奴隶移民到“新大陆”。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各国形成涌向美国及加拿大的移民潮。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①国际人口的政治性迁移急剧增加。
②国际人口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
欧洲由人口迁出地变为人口迁入地。
③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
拉丁美洲取代欧洲成为美国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地。
20世纪70年代后,亚洲迁入美国的人数也超过了欧洲。
三、我国人口迁移1.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1)影响①对我国人口分布状况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2)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方面。
2.我国当代的人口迁移阶段特点方向20世纪80年代以前组织性迁移为主,自发性迁移一直比较少方向: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西南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口流动日益活跃,组织性迁移的比重逐渐下降,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从中部向东部迁移,西南、西北向东部迁移的趋势扩大。
一定数量的人口向北美、欧洲各国和澳大利亚等国迁移(1)小王高中毕业后每年外出务工属于国内人口迁移。
( )(2)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一定是经济因素。
(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受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属于政治因素移民。
( )(4)人口迁入对迁入地来说都是有利影响。
( )(5)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迁移规模空前庞大,其主要目的是务工与经商。
影响该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因素B.政治因素C.经济因素D.文化因素提示:(1)×小王每年外出务工属于人口流动。
(2)×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受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属于文化教育因素移民。
(4)×人口迁入对迁入地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
(5)C [该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的,以务工和经商为主,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
所以影响该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联合国发布的国际移民报告显示,全球国际移民人数在2015年已达到2.44亿。
目前,国际移民居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约4 700万人,其次是德国和俄罗斯,人数都约为1 200万,从国际移民的出生地来看,印度是最大的移民输出国,有约1 600万人移民海外,其次是墨西哥和俄罗斯,中国排在第四位,有约1 000万人。
境内移民是中国移民的重要特征之一。
中国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使得大量劳动力从西部流向东部以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和教育水平。
问题 1 (综合思维)我国历史上有“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等人口迁移方式,哪一种迁移方式的移民与上述材料中的移民类型相同?提示:“走西口”“闯关东”均是指我国历史上的国内人口迁移,而“下南洋”则是指国际人口迁移,与材料中所述的移民类型相同。
问题 2 (区域认知)目前,墨西哥的国际人口迁移与其历史上的国际人口迁移有何不同?提示:墨西哥是一个移民国家,历史上主要是人口迁入,而目前则是人口迁出。
问题3 (综合思维)影响现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提示:影响现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归纳总结]1.人口迁移的判断人口迁移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二是居住地的改变应为永久或长期的;三是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图示如下: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
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环境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37°N以南)迁移土壤通过影响农业发展而影响人口迁移,如农业社会人类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淡水其分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规模,如早期的逐水草而居矿产资源随其早期开发利用而引起人口迁移和流动,如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经济发展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在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造成大量人口迁移交通和通信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如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文化教育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的改变,促进了人口迁移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的迁移起重要作用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政策政策尤其是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尤其重要,如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如历史上我国都城变换和朝代更迭引起的人口迁移战争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并引发人口迁移,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方法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例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1.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目前迁入人口规模与工资水平相关示意图(图中数据越大,表示规模越大,水平越高)。
读图回答(1)~(3)题。
(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推知下列影响迁入人口规模大小因素中影响最小的是( )A.工资水平B.房价C.空间距离D.教育资源(2)根据图示信息,推测未来迁入人口回流规模最大的省区是( )A.北京B.上海C.广东D.安徽(3)对西藏当前人口迁移状况原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经济、交通的快速发展②迷人的风土人情及文化魅力③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④与沿海差异较大的工资水平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B (2)C (3)A [ 第(1)题,经济发达的城市,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较高,教育质量高,吸引大量的人口迁入,人口迁移时多选择距离较近的发达城市,因此A、C、D都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较大;城市房价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较小。
第(2)题,人口回流现象是指原来在一线城市的打工人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流家乡的情况。
广东经济发达,人口迁入量大,随着该地产业发展优势条件的丧失,会出现大量的人口回流现象。
第(3)题,读图,西藏为人口净迁入省区,得益于青藏铁路的修建,改善了交通条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西部大开发促进了西藏经济发展,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纪50~70年代,支边支内、上山下乡。
曾经如火如荼的青春,伴随着朝阳蓬勃向上。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是那一时期人们参与这场特殊的人口迁移的心态。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变革,我国出现了“民工潮”这一特殊现象。
我国东部存在五个主要的民工吸引场,民工多从中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孔雀东南飞”是形象的比喻。
问题 1 (综合思维)“支边支内、上山下乡”和“民工潮”这两次大规模人口迁移的特点有何不同?提示:“支边支内、上山下乡”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民工潮”是自发的。
问题2 (综合思维)改革开放后,“孔雀东南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经济因素,务工经商。
[归纳总结]1.19世纪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任何人口迁移都会对迁入地区和迁出地区的各个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具体总结如下: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2.武汉市为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2018年7月14日在网上公布了大学生留汉落户试行政策通知:留汉大学毕业生年龄不满40周岁的,可凭毕业证申请登记为武汉市常住户口,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龄限制。
据此完成(1)~(2)题。
(1)武汉市实施这一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A.扩大城市人口规模B.减轻农村人口压力C.吸纳高端人才D.城乡均衡发展(2)大学生留汉落户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当地( )①减缓人口老龄化速度②增加城市发展活力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④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1)C (2)A [第(1)题,学生留汉落户试行政策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和高学历人才,故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吸纳高端人才。
第(2)题,大学生留汉落户政策主要是针对40岁以内的人口,能减缓人口老龄化速度,带动消费和技术的进步,增加城市发展活力,①②对;大学生留汉落户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大学生等高学历人才,对城乡一体化进程影响较小,人口增加会加大城市生态环境压力,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③④错,故A项正确。
]地理实践力:认识人口迁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人口迁出为主的地区,造成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应该关注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的问题;人口迁入为主的地区,劳动力的数量增加,应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预防犯罪率的上升等;春运期间加大人口主要迁入地及迁出地之间的运力;人口迁移影响不同地区出现不同的人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