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废气与粉尘排放管理制度

废气与粉尘排放管理制度

废气与粉尘排放管理制度
1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本厂对废气、粉尘的控制、监测及管理。

保护和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防止废气、粉尘的污染。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厂所产生废气、粉尘的管理。

3引用文件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6297-1996)
3.2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 5748-1985)
3.3 《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4职责
4.1安全保卫科负责协调环保部门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测,并负责废气、粉尘治理设备的运行监督。

4.2动力工段负责锅炉烟气排放和煤炭燃烧产生的粉尘的控制,负责中央除尘系统的维护管理。

4.3机动车辆管理部门负责所管车辆的尾气排放管理。

4.4人力资源科负责组织培训,提高员工环境保护意识。

4.5各工段负责生产设备运行的日常管理。

5术语
6工作程序
6.1废气、粉尘排放管理原则
减少废气、粉尘的产生,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

a) 部门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个人依法进行检举、监督。

b) 购置新设备和进行技术改造时,应采用资源和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

c) 防治废气、粉尘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确有必要拆除或闲置的须经安全保卫科同意。

d) 部门防治废气、粉尘污染的设备要做到定人管理,定期维修,定期清扫。

e) 环境卫生责任区要做到定人管理,定人清扫,不留死角。

f) 严格执行设备保养制度,保证设备运行良好,减少废气与粉尘的污染。

6.2废气、粉尘的来源
6.2.1废气的来源
——工段除尘器排放、净气;
——锅炉燃烧排放的废气;
——中央空调除尘器排放、净气;
——机动车辆产生的尾气;
——工段产生工艺尾气。

6.2.2粉尘的来源
——锅炉燃烧排放的粉尘;
——薄片、制丝、卷接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6.3废气、粉尘的控制
6.3.1废气排放控制
——各工段做好各类除尘器的日保、周保和定期维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除尘器排放净气出口浓度应小于120mg/m3,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除尘效率;——各工段所有工艺尾气应进入管道排放;
——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车辆司机在发现车辆尾气排放异常时必须及时进行维修,减少废气的污染;
——厂区内不得焚烧树叶、树枝、垃圾、废纸和残漆等;
——任何使用易挥发油类及化学物质的过程中,应先检查油桶及化学品包装(或盛载物)是否完好,若发生打翻、泄漏油类及易挥发性化学品,应参照《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执行,防止大量油类及化学气体挥发,造成对人体的伤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供应商等相关方应提供和保证油类或化学品的商品质量和良好包装,以上物资入库时,验收和仓管人员应仔细检查,防止泄漏挥发;
——对有易挥发气体、油类贮存区应保持避光低温(室温以下)通风等措施。

因发生事故或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排放或泄漏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物质,按《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执行。

6.3.2粉尘的控制
薄片、制丝、卷接包生产过程所产生的粉尘,通过负压收尘系统进入中央除尘器处理;
锅炉燃烧产生的粉尘,经除尘器处理后,由烟囱排出。

6.4废气、粉尘的监测
安全保卫科委托市环保局对工段进行监测,每年一次。

若检测废气、粉尘结果超标,由安全保卫科负责监督各除尘设备使用部门对除尘等设备进行检修,使废气、粉尘检测结果达到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

7记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