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思路和启示文/刘艳敏・国家图书馆 刘艳伶・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当代信息化的主题是信息资源运用。
因特网的广泛应用对政府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子政务应运而生,政务信息具有与其它信息资源不同的特点。
加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课题。
本文针对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利用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研究思路与几点启示。
当前我国的信息化发展进程已经从信息资源基础建设阶段走进了信息资源利用阶段。
新的阶段要有新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信息资源利用。
当前我国信息化工作应当突出强调创新、开放、竞争、合作、协调,紧紧抓住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重点,按照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方向,开创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
加快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步伐、推进信息化应用进程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一、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信息资源就是指信息和信息载体。
从广义范围来讲还包括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所需的,包括传递、加工和配置这些信息的信息技术以及参与信息资源开发、运用和管理的人。
把这些要素都纳入信息资源的范畴,是因为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实现离不开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综合作用。
只有按照确定的信息资源运用目的加以配置并组成信息系统,信息诸要素的社会价值才能真正得到实现,信息资源也才能真正充分开发和利用。
信息资源分为政府性信息资源、公益性信息资源和商业性信息资源;对于政府性信息资源而言,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主要是推动信息公开和跨部门的信息共享。
2002年3月,在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召开的第一次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上,“信息化从政府信息化开始”成为五点决议之一。
电子政务(Electronic-Government 或简称e-government),主要指各级政府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进行办公,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为社会公众和自身提供一体化的高效、优质、廉洁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从国际上看,从1999年开始,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连续两年把通过信息化改革发展中国家的政府组织、重组公共管理、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作为其工作的重点。
德国于2000年9月18日发起了“联邦在线2005”,旨在保证社会各界更简便、快速与便利地使用联邦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日本于2001年初制定了“电子日本战略”,首要目的就是全面推进电子政务。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始自1999年的“政府上网工程”,经过几年的努力,政府信息化建设进展迅速,有效地促进了政府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了各级政府的办公效率,增加了政府管理的透明度。
如今,我国97%以上的地区和部门已建成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网,并且正在加速建设政务内网和外网平台,以及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整合信息资源,重点推进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宏观经济管理、金关、金税、金财、金卡、金审、金盾、社会保障、金农、金水和金质等12个业务系统,即“两网一站十二金 ”,以统一平台和标准覆盖了我国电子政务急需建设的各个方面,标志着我国将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的基础框架。
电子政务的信息服务包含的内容很多,它包括网上信息发布、政府政策公开等多方面的资源建设。
电子政务可以实现政府的信息服务。
各级政府互联网上建有自己的网站,公众可以查询其机构构成、政策条文、国务院公告,相当于政府的“窗口”。
这个“窗口”一方面可为百姓提供信息服务,加强与百姓的沟通与联系;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政府采购电子化,这样既能够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促进廉政建设,同时又可加大企业的竞争,降低成本,节省政府开支,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此外,电子政务还包括实现电子政府及政府部门的重构等许多内容。
从公众角度来看,政府和公众双方通过电子政务的方式可实现双向的和直接的沟通和互动,这对于建立良性的、健康的政府公众关系至关重要。
同时,通过电子化和网络化实现政府的服务职能,如办理护照、办理车牌、缴纳个人税款等,能够让公众充分体验和享受电子政务的便利和效率。
但根据社会公众的反映,目前我国电子政务还存在以下不足的现象:1. 更新不及时与交互性差政务信息公开作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功能被各级政府不断提到,同时由于其实现的简便性,信息公开成为各级政府网站最先提供的功能。
据光明日报报道:成都市政府的信息门户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问题,很多信息都沿用了多年前的数据。
据调查,很多市民在访问所在城市的门户网站时,都反映政府留下的业务查询、民众投诉的方式多是电子邮件的方式,查寻起来很不方便,采用电话方式的很少,即使有电话,号码也已经有了改变,而网站却没有同步更新。
2. 软件平台缺乏协调规划,造成信息资源浪费电子政务是社会信息化的“领头羊”,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最重要领域之一。
某种意义上,它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政务的核心不是电子,而是政务,电子是为政务提供支撑和服务的。
由于基层单位使用多个不同的系统软件,因此许多信息重复录入,造成人力、设备和资源的浪费。
二、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针对目前所存在的不足现象,如何有效开发和综合利用政府信息资源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
作为我国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库和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我国电子政务应用水平的提高。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级四大资源库──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以及宏观经济数据库建设步伐也在加快。
在信息化发展进入信息资源运用阶段的同时,围绕著信息资源运用这一主题,信息资源安全、信息资源整合、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资源配置、信息资源管理等支持持续提升信息系统效能的各个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新的发展。
但由于电子政务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网页更新不及时、资源浪费等现象,使得网络技术应用成为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与电子商务相比,电子政务对信息的安全有着更高的要求。
目前,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整体研发能力还有待提高,而政府的信息安全技术又必须由我们自主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我国的电于政务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从软、硬件各个角度来完善内部网的建设。
建立起一个安全的、可靠的、标准化的应用平台。
完成政府信息上网的初期准备。
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技术水平的宽带网络,建设以光缆、微波、卫星传输为先导,建设高速率、高可靠性、智能化的传输网络及宽带多媒体网和宽带接入网,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要求。
数据、多媒体和因特网实现用户宽带接入,推进无线宽带接入业务发展,重点要充分利用现有光缆网络资源,采用WDM(波分复用)或DWDM(密集波分复用)等技术进行扩容,增加业务承载能力。
逐步建设综合各种业务的宽带城域网络平台。
逐步实现10M/100M带宽的接入能力。
在发展光纤接入的同时,积极开展无线接入业务,作为光纤接入的补充,开展固定无线接入业务。
发展移动通信无线接入数据业务,建立基于GPRS技术的无线接入网络,提供因特网 / 内部网、移动办公、道路导航等服务。
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实施信息化重大工程,并组织开展政府网上应用调查,扩大政府业务网上应用范围,提高应用水平。
其次,建立政府信息数据库,使政府信息管理从手工式管理走向数据化、网络化管理。
还要建立完善方便使用的对外服务窗口,便于用户查询、反馈。
要有健全的信息网络管理系统,确保政府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信息资源的所有者认定和使用权限。
三、几点启示信息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经济资源,我国电子政务的推行包括三个层面的问题,:第一是认识问题,包括对电子政务的目标、价值、意义、时机、重要性、利弊等方面的认识,只有形成共识,才能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
第二是操作问题,比如管理、规划、投资、标准、组织、阶段性、评价、系统结构、运营、法律制度和环境等。
第三是工程技术问题,也就是项目实施和方案问题,这里包括软硬件、安全、认证、人员培训等。
目前,我国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电子政务建设同样离不开法律、规范和标准的保障,应以持续发展观作为电子政务自身发展的指导思想,通过主导和带动作用,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实现协调发展。
(1)以2004年8月改版的北京“首都之窗”为例,我国的电子政务要能够为公众提供有用信息、更新及时的政府窗口,公众需要能够与之交互方便的电子政务门户,需要能够像并联审批、网上直报这样的一站式、一网式电子政务服务系统。
电子政务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服务阶段,主要特征是打破部门界限,建立一个以功能为主导的、以政府服务对象为中心的网上政府,以达到为市民提供自我服务的目的。
(2)在现代信息社会,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是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标志,政府必须依靠信息化系统履行职能并实现政府管理创新,电子政务本身就是政府管理创新。
因而,加快电子政务发展,既是政府转变职能和管理创新的主观要求,又是政府转变职能和管理创新的客观动力。
我们要加快体制改革,克服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困难。
通过行政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打破部门对信息资源的垄断,逐步提高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度。
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为保障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我国要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加强管理机构建设。
电子政务是对国家政府机关现行政策实施的推动,打造数字政府,使得政府和企业、公众的关系更加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