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视觉语言研究课程论文论文题目格式塔组织原则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学生姓名刘伟指导老师孙湘明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专业学号设计艺术学101311009完成时间2011年6月目录摘要 (II)1.引言………………………………………………………………………………………………...错误!未定义书签。
2.格式塔组织原则与标志设计 (1)2.1格式塔组织原则 (1)2.2标志设计 (2)2.3艺术心理学理论 (2)3.标志设计中的组织原则 (2)3. 1 整体性 (2)3. 1. 1边界线的处理 (3)3. 1. 2图底关系的处理 (3)3. 2简洁性 (4)3. 2. 1 相似、接近、连续原则 (4)3. 2. 2 对称与均衡原则 (4)3. 2. 3 闭合原则 (4)3. 3 醒目性 (5)3. 3. 1 共生原则 (5)3. 3. 2 对比原则 (7)3. 3. 3 分离原则 (6)4.标志设计中运用格式塔原理注意事项 (6)5.总结 (7)参考文献 (7)摘要标志作为一种传达信息的符号,要易被人识别和理解,其设计就要符合人们接受信息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因此,知觉格式塔组织原则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是否恰当,是决定一个标志设计成功与否的因素之一。
本文从标志设计的整体性,简洁性,醒目性三个方面论述了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作为设计师,只有擅长利用这些原则,才能使设计更好地符合人的认知规律。
关键词:标志;符号;组织原则;标志图形1、引言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可看到各种各样的标志,如商标、企业标志、路标等等,标志已在无形中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标志图形是一种视觉语言,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的目的就是能够迅速准确的传达出信息,为企业建立一种视觉的形象。
标志图形的主要功能就是传播视觉信息,因此就有必要考虑信息传达的有效性、准确性,同时要被受众所理解。
若想设计的标志图形能够吸引大众的眼球,那么标志的设计就必须可辨性高、信息完整、视觉冲击力强,并能够引发消费者的联想。
在许多领域,心理学和视觉艺术有着共同的研究兴趣,视知觉便是其中的一个。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了解人的知觉与心理的关系,对一些现象更是能够通过心理学进行解释和指导。
标志的图形设计和视觉心理、艺术造型、语言符号等多个学科有着很多的交叉,特别是视觉心理对图形的影响特别明显,因此通过对心理学的研究应用到标志的设计中,可以为设计师提供一种设计方法和设计思维。
2、格式塔组织原则与标志设计2.1格式塔组织原则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中心概念是知觉的组织。
按格式塔学派的观点,知觉世界一开始就是有组织的,而且组织的单位的形成以及图形在背景上的浮现,都是建立在先天给定的规律基础上的。
组织的过程就是将一些元素统一在一起,而我们能够感知到完整的单位,这不单单是组织过程的结果。
那些元素之间发生着某些相互联系,由此而产生的完形整体所具备的性质是组织部分所没有的,这就是著名的格式塔名言:整体在性质上不等于部分之和。
格式塔心理学家根据对知觉的大量研究结果,提出了如下一些形成一个良好格式塔的组织原则或因素:图形与背景、最短距离原则或邻近的原则、类似原则、共同命运原则、完形倾向性或良好完形原则、闭合的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空间,也可适用于时间;不仅适用于知觉,也可适用于其他的心理现象。
2.2标志设计标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商标。
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表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
现代标志承载着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综合信息传递的媒介。
标志作为企业CIS战略的最主要部分,在企业形象传递过程中,是应用最广泛、出现频率最高,同时也是最关键的元素。
企业强大的整体实力、完善的管理机制、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都被涵概于标志中,通过不断的刺激和反复刻画,深深的留在受众心中。
2.3艺术心理学理论艺术心理学也称“心理学美学”。
研究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过程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艺术创作中的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想像和审美思维,艺术欣赏中的理解、判断和鉴赏以及艺术家的个性心理结构等。
代表人物有:鲁宾,考夫卡和阿恩海姆。
3、标志设计中的组织原则标志作为一种示意、识别、警告甚至命令的大众传播符号而存在,它比语言文字的信息量更大、更准确、更强烈,且具有世界性。
因此,一个好的标志,必须具有超语言、跨地区的通用性,依此特性,易辨认、易理解、易记忆就成了标志设计的首要原则。
格式塔原理告诉我们视觉形象首先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被认知的,而后才以部分的形式被认知。
即是一个不断组织、简化、统一的过程,正是通过这一过程,才能产生出易于理解、协调的整体。
长期以来设计师都知道作品的整体感与和谐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在标志图形设计中无论是设计师还是大众都不喜欢那种无序的形象。
这种观点与格式塔的组织原则理论不谋而合。
3.1整体性格式塔心理学研究表明:整体性特征不仅可以直接感知,而且是一种基本的知觉现象。
在感知视觉对象的更多细节前,整体特征就已映入了眼帘。
模式识别研究也表明:人眼识别一个形象,首先将图形和背景区分,然后从整体上给予把握,最后再逐步地识别细节。
Navon 系列研究表明,总体特征的知觉快于局部特征的知觉。
其他相关的研究也发现了构型优势效应,即图形整体比部分要易于识别。
所以,一个标志应自成整体,成整体的目标容易使它从周围的其它对象中区别出来。
3.1.1边界线的处理边界线是分化的视野中图形与背景的交界线,这条分界线越清晰,越有助于形成图形知觉。
在知觉中我们常将图形和背景共有的边界线判归图形而非背景。
在设计中为了强调整体感,可以给标志图形加上明确的边界线,如把它放在一个方形、圆形或三角形的边框里面,加强标志的视觉整体感,使标志从背景中突显出来,引起人们的注意。
3.1.2图底关系的处理要加强标志的整体感,还应做到图形和背景分明。
格式塔学派强调这种形基模式是视知觉的一种自发和先天的结构,是视知觉组织的最简单、最原始的形式。
标志设计的图形常与背景有较大的反差,如把黑色或蓝色符号置于白色背景上。
总之,图形与背景的反差越强烈,越引人注目。
3.2简洁性阿恩海姆指出:“在视知觉中,一旦达到了对某一范式的最简单的理解,它就会显得更稳定,具有更多意义,更易于掌握”。
人眼倾向于将一个图形知觉成结构特征数目最少的形式,这种简化性用知觉范畴模式解释就是说人眼所感受到的刺激模式越简单,理解就越容易。
“简化”往往具有某种对立于“简单”的另一种意思,被看作是艺术品的一个极为简单的技巧,而使他们的结构整体看上去很简单。
3.2.1 相似、接近、连续原则知觉组织上,相似、接近或连续的图形容易看成一个整体。
在标志设计中,当涉及的要素较多时,为了简化特征数目,往往把这些要素进行分组归类。
如进行字母组合设计标志时,将各个字母的笔画、形状加以适当的变形处理,使之彼此在外形轮廓、位置、方向上等趋于一致,以达到简化的效果。
最著名的例子便是可口可乐商标字体的设计,该标志采用了连笔的艺术体形式,将八个字母一气呵成,使整个设计流畅、飘逸,加强了该标志的整体性、联想性和象征性。
在将文字与图形进行组合设计时,也常常将文字处理成与图形的轮廓相似和基本吻合,彼此穿插,互相呼应,以期达到一致的视觉效果。
如中国人民银行的标志,以三个相同的古币形呈三角排开,对应构成一个“人”字形,而三个古币也是“人”字的近似形,三人成众,众多的“人”字形成了“人民”的意念,整个标志简明、生动、形象,贴切地表达了中国人民银行的基本概念。
3.2.2 对称与均衡原则在视觉领域中,有一种对称及由此产生的“平衡”感的视觉效果。
为什么人们对对称的形式情有独钟呢? 也许是因为自然界中的生物大多是对称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与实践中,逐渐接受并熟悉了这种对称的形式,而“熟悉”的模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往往是简洁的,而且是“好”的。
在阿恩海姆看来,在知觉中有一种创造最规则、最对称、最稳定以及尽可能平衡的形式的倾向。
贡布里奇则认为:“在对称图形中,中心轴是一种‘吸引眼睛的磁铁’,是序列中唯一没重复的部分。
对称看上去,能够扩展我们的视域”。
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视觉搜索行为,达到视觉的节省。
对称既是大自然的定律,又符合人的生理要求和心理习惯。
因此,在标志设计中,对称平衡形式是设计师最钟爱的设计手法之一,它不仅可以精简设计要素,而且设计出来的符号庄重、大方、稳定,且易于识别与制作。
设计中除对称外,以均衡获取平衡也能使画面灵巧、活泼。
在标志设计中,这种均衡可以通过形状、色彩、面积、方向等的相互牵引来获得。
3.2.3 闭合原则格式塔学派的另一知觉组合原则就是闭合,闭合是人类的一种知觉倾向,它为知觉图形提供完善的定界的形式。
贡布里奇提出了“连贯性假设”一说来解释这种现象。
卡尼察则认为,一个不完整的图形之所以能被看成一个虚幻的三角形,是因为我们能外推或填补空缺的轮廓。
人类已经习惯于环境中的直线和几何图形,因此,能从过去的经验或相同的形式中推断或“填补”出三角形。
不管怎样,人类确实具有对“完结假设”的推论倾向,将这种完形的闭合倾向运用到标志设计中,往往能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3.3 醒目性整齐、规则、有秩序的事物都容易被人感知,但太容易被人感知的事物有时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容易使人忘记。
而对规则的破坏,如平整织物上的一个污点,则会象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观众的眼睛。
在标志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观众这种求新求奇的心理特点,进行引人注目的标志符号设计。
3.3.1 共生原则共生图形就是图形与图形之间边缘线的相互重合,图形与图形相互连接,构成共生的结构。
视觉认知心理学研究证明,当人们的视觉注视着某个事物时,从视觉心理上会相应地减弱周围物象的感知和注意,而当我们再移动视觉中心时,新的视觉对象便会成为视觉中心突显出来。
共生的图形就是利用这种视觉特点,表现模棱两可的视觉意象。
这种图地共生、阴阳共存的创意原则,在标志设计中倍受青睐。
如中国易学中的太极符号,其黑与白、阴与阳、天与地,在共生的结构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3.3.2 对比原则有对比即有差异。
在标志设计中,对比能使图形与背景容易分离,可使形态互为反衬、相互烘托,因而可增强标志的表现力。
标志设计中的对比有形状对比、色彩对比、位置对比、质地对比等。
突变则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对比形式,是指图形在某一个位置上突破了整体的构图规律,从而成为引人注目的特殊形象,成为该图形中的指示中心和设计高潮,通常是标志设计中的一种常用手法。
3.3.3 分离原则人们对事物的认知,通常是以视觉的完形为基础的,如果将某个独立的物体作分割处理,就会在视觉上产生支离破碎之感,这种支离和破碎违反了人们追求完美的本性,但却能紧紧抓住观众的视线,达到出奇制胜、醒目夺人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