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用法规范知识试卷答案

数字用法规范知识试卷答案

语文报社编校业务培训测试题(一)
数字用法规范知识试卷答案(满分:100分)部门姓名等级
中国旅游特产门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从(1996)年6月1日起实施。

2.《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由(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3.统计表中的数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4.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5.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应使用(汉字)。

6.物理量量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并要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7.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

8.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不适用于重排古籍和文学书刊。

(√)
2.年份可以简写,如1999年可以写成99年。

(×)
3.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要求使用汉字。

(√)
4.“星期几”能够使用阿拉伯数字。

(×)
5.经测量,长度为二十二米。

(×)
6.这位离休干部将自己的四千五百册图书捐赠给希望小学。

(×)
7.经过11个月的奋战,我们顺利完成全年生产任务。

(√)
8.××厂去年的产值是400万元,今年是520万元,今年比去年增长了130%。

(×)9.今年我省外贸出口产品近300多个品种,比去年有所增加。

(×)
10.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中间必须加上顿号,如:“十三、四岁。

”(×)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词语中,数字用法正确的是(D)。

A.九十年代B.第3季度C.10月革命D.七上八下2.下列词语中,数字用法错误的是(D)。

A.八国联军B.五省一市C.五四运动D.13届4中全会3.“2丈2尺”转写成汉字时,正确的写法是(A )。

A.两丈两尺B.二丈两尺C.两丈二尺D.两丈零二尺
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
4.句子“安娜一家姐妹四人,三妹也已经两岁了。

”中有“一、四、三、两”等数字,它们所表示的意思是(D )。

A.“一”表示“整”;“四”是确数;“三”表示序数;“两”表示概数。

B.“一”是确数;“四”是“四个”;“三”表示“第三”;“两”是计量数。

C.“一”即“1 ”;“四”即“4 ”;“三”即“3 ”;“两”同“2 ”。

D.“一”即“整个”;“四”即“四个”;“三”即“第三”;“两”即“2 ”。

5.下列句子中与数字搭配上没有语病的是(C)。

A.观看这场足球赛的超过三四万人。

B.他的年龄大致在五十上下。

C.不远了,大概还有十公里。

D.上海到日本,约莫要飞一个多小时。

6.下面对概数和约数的数字用法作了叙述,其中不当的是(B )。

A.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

B.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的约数必须用汉字。

C.用相邻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概数时,不能再与“多”“余”等词组合。

D.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

7.下列词语中都有数字,可以改写为阿拉伯数字的是(D )。

A.两个重要问题B.高中三年级学生
C.八月十五中秋节D.十月一日国庆节
8.“一九五0年我国西藏察隅地区曾发生了1次3·8级的特大地震。

”这句话中数字书写全部错误的是(D )。

A.一九五O年,1次,3·8级B.1次,3·8级
C.一九五O年,1次D.一九五O年,3·8级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14分)
1.下列叙述中,符合国家标准关于阿拉伯数字用法规定的是(ACD )。

A.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要用阿拉伯数字。

B.带“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时,如果是10以上较大数值要用阿拉伯数字。

C.凡统计表中的数值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D.部分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如代码、代号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

2.在计时时,下列情况必须使用汉字( ABD )。

A.夏历B.星期C.重大事件发生日D.清以前的非公历纪年3.下列词语中,数字用法正确的是( ACD )。

A.“五二”声明B.“9·13”事件C.“一·二八”抗战D.“九一八”事件
4.下列表时间的方式不当的是(AB )。

A.1988-9-18 B.北京时间14∶45分
C.清咸丰十年D.一节课45分钟
5.下列语句中数字用法错误的是:(ABD )。

A.他一般从晚上10时起要工作2个小时。

B.他为了画一幅脸谱,往往工作到凌晨1、2点钟,花上2天的时间。

C.他几乎每天都要用六七个小时进行脸谱设计,他的一幅脸谱在市场上的零售价超过300元。

D.他那不到20平方左右的卧室兼“工作室”里,摊放着20多幅脸谱画。

6.下列语句中表示约数的用法正确的是:(BD )。

A.这次参加比赛的人数大约要超过500人以上。

B.本学会10年来举行学术会议4次,发表论文近200篇,吸收了约50位新会员。

C.眼下时装销售大战,一件流行上装将近300元左右。

D.四十上下的中年人,其中有三分之一左右染上吸烟的坏习惯。

7.在竖排时,下列情况可保留阿拉伯数字( BD )。

A.年月日B.产品型号C.统计数D.药品标号
五、请纠正下题中的数字用法错误(每题2分,共30分)
1.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秦王政完成统一,称始皇帝。

(221 )
2.农历8月15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八月十五)
3.今天下午三点三十分召开全社大会。

(3点30分)
4.星期6晚上,中央电视台将转播一场精彩的足球赛。

(六)
5.这篇文章原载于《××日报》(2007.3.10)第五版。

(2007-03-10)
6.从1988年至95年,我们公司的年利润翻了几番。

(1998年-1995年)7.现在的准确时间是14:28:3。

(14:28:03 )
8.晚上六点30分少儿节目开始播放。

(6点30分)
9.这个厂的工人年收入已达到1万8千元。

( 1.8万)
10.从宾馆到火车站只有 .55公里。

(0.55公里)
11.预计今年我省棉花将会比去年增产10-15%。

(10%-15% )
12.八四三六一部队担负了特殊的任务。

(84361)
13.我们要认真学习国办发第十二号文件。

(12 )
1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四九三页,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八年版(4,493,1958年)
注:例句见《语言文字规范手册》225页“11 引文标注”的“示例1”
15.鲁迅:《孔已己》,见《鲁迅选集·小说散文卷》,第十二至十六页,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年(12页~16页,1990 )
注:例句见《语言文字规范手册》225页“11 引文标注”的“示例3”
六、综合运用题:请用校对符号纠正下题中的数字用法错误(每题10分,共20分)
1.著名画家达·芬奇(1452年-1519年),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

他十五岁来到佛罗伦萨, 学艺于韦罗基奥的作坊, 一四七二年入画家行会。

七十年代中期个人风格已趋成熟,1482至1499年间一直工作于米兰。

他前半生际遇坎坷,怀才不遇,直到四十三岁时,才有一个公爵让他去给一所修道院的饭厅画装饰画。

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活计,一个普通匠人即可完成。

但是他却倾尽全力去创作,经常一连三、四天画到暮色沉沉也不肯从脚手架上下来。

这幅创作于十四世纪末的壁画,就是现今人所周知的《最后的晚餐》。

2.2006年,我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1千840亿元,全部免除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2000000名学生的学杂费,为37300000名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四百一十个“两基”(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县已有317个县实现目标,西部地区“二基”人口覆盖率由2003年的百分之七十七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六。

中央财政连续3年累计投入九十亿元,用于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投入八十亿元,一亿多中小学生得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高等教育在学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