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院检察院招录公务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

法院检察院招录公务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

法院、检察院招录公务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11)满分:100 分时限:120 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核分人得分第一部分客观题一、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三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选择全对,则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 1 分,共20 分)1 .法律意识的内容包括( )。

A .对法律的基本看法B .对行为合法性的评价C .法律制度D .审判程序2 .公法和私法是( )。

A .前苏联法律的分类B .当代中国法律的分类C .西方法律的分类D .古代中国法律的分类3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决定特赦的权力属于(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C .国务院D .最高人民法院4 .我国宪法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罢工自由C .言论、出版、集会自由D .宗教信仰自由5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

有条例中所列举的违反交通管理行为不够刑事处罚的,可处以( )。

A .15 日以下拘留B .劳动教养C .200 元以下罚款D .警告6 .就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而言( )。

A .行政法就是指的行政法规B .行政法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C .行效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D .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效力不同的法律规范7 .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一切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的是( )。

A .犯罪动机B .犯罪目的C .危害行为D .危害后果8 .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属于从重处罚的情节有( )。

A .累犯B .犯罪既遂C .主犯D .拐卖人口情节特别严重的9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

A .一律适用我国刑法B .除了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一律适用我国刑法C .所犯之罪按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一律适用我国刑法D .如果其本国法律也认为是犯罪的,一律适用我国刑法10 .某甲破门入室行窃,正翻箱倒柜时,闻事主回家的脚步声,慌忙跳窗逃跑。

某甲的行为是( )。

A .犯罪预备B .犯罪中止C .犯罪未遂D .犯罪既遂11 .债的发生根据包括( )。

A .不当得利B .财产继承C .侵权行为D .合同12 .在下列各项中,法律规定必须使用注商册的商品是( )。

A .新闻纸B .服装C .电视机D .药品13 .卢某的妻子去世时,家中有4000 元存款,其中2000 元是半年前卢的岳父去世时,由卢妻继承过来的,现在卢以及卢的岳母都要求继承卢妻的遗产,依继承法规定,该存款( )。

A .卢得4000 元B .卢得2000 元、卢的岳母得2000 元C .卢得3000 元,卢的岳母得1000 元D .卢得1000 元,卢的岳母得3000 元14 .根据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的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机构设置及其人员编制()。

A .由该企业决定B .由该企业的主管部门决定C .由该企业提出方案报请政府主管部门批准D .由国家法律直接规定15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婚姻登记机关对于离婚申请,必须查明( )。

A .双方对于离婚是否确实出于自愿B .双方感情是否确已破裂C .双方对子女问题是否已有适当处理D .双方对财产问题是否已有适当处理16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中,遇到下列哪种情况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

A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B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C .罪行轻微,危害不大的D .罪行较轻,有悔改表现的17 .下列各项情况中,法院应裁定民事执行终结的是( )。

A .申请人表示延期执行B .申请人撤销申请C .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D .追诉扶养费案件中的权利人死亡18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什么时间内提出( )。

A .1 年B .半年C .2 年D .3 个月19 .专属经济区的管辖范围,其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 )。

A .不应超过12 海里B .不应超过3 海里C .不应超过24 海里D .不应超过200 海里20 .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 )。

A .民事关系B .涉外民事关系C .政府之间的合作关系D .国际之间的经济关系二、判断改错题(下列命题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找 ;错误的打 , 并改正;判断1 分,改错1分。

每小题2 分,共20 分)1、就社会主义法制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而言,社会主义法制应当居于首要地位。

( )2、根据我国宪法1988 年修正案的规定,我国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得转让。

( )。

3、宪法集中反映了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 )4、在我国,行政工作人员的职务关系可因罢免、撤职、开除公职等法律事实而变更。

( )5、剥夺政治权利刑既可以附加适用,也可以单独适用。

( )6、遗嘱人立遗嘱以后,丧失了民事行为能力,其遗嘱继续有效。

( )7、环境保护法中所指的环境,仅指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和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

( )8、夫妻的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通过继承所得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 )9、民事诉讼中的管辖,只是划分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范围的权限分工。

()10、在国际法上,赔偿是最严厉的一种国家责任形式。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2 分)1 .法律的渊源2 .诉讼时效3 .言论自由4 .紧急避险四、简答题(每小题5 分,共15 分)l、人民法院实行公开审判有何意义?2、什么是法律部门? 我国有哪些主要法律部门?3、什么是上诉不加刑原则?五、论述题试论犯罪的主观方面。

六、案例分析(8 分)甲丧偶,有四子均己成家各有子女,并与甲分家单过。

一日,甲同长子乙乘车外出,坠入山涧双亡。

甲有一笔财产。

问:1 .此案当如何继承?2 .乙妻和乙子应各得多少?3 .若有证据证明乙先于甲死亡,乙妻和乙子又应各得多少?《法律基础知识》拟真试卷(十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1 10 11 12 13 .C 14 15 16 17 18 19 20二、判断题1 . 社会主义民主是第一位的,决定性的。

2 . 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但所有权不得转让。

3 .√4 . 可因罢免、撤职等法律事实而变更。

5 .√6 .√7 . 不仅指人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和其中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而且还包括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社会因素。

8 .√9 . 是指划分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和不同地区的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范围的权限分工。

10 . 限制主权是最严厉的一种国家责任形式。

三、名词解释1 .法律的渊源是指用以表现法律规范的各种形式,故又称法律规范的形式。

2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请求权,法律规定消灭其胜诉权的制度。

3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的自由。

4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或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法律所保护的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行为。

四、简答题1 .(1)实行公开审判可以把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之下;(2)以利于提高审判工作的质量;(3)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4)也便于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2 .(1)法律部门是调整某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我国法律部门主要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劳动法、婚姻法、诉讼法。

3 .(1)上诉不加刑原则是指: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后,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2)但是,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和自诉人上诉的案件,不在上诉不加刑之列。

五、论述题(1)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以及行为所引起的危害结果的心理状态。

(2)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故意,另一种是间接故意。

(3)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有两种:一种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一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4)行为人的行为虽然造成了一定的损害结果,但行为人在主观上既无故意也无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是意外事件。

对意外事件,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

(5)有些犯罪还须把犯罪目的作为具体犯罪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六、案例分析题(1)法定继承中如果有继承权的几个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且不能确定谁死于后的,应推定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

如几个死亡人辈份不同应推定长辈先死。

(2)甲先死,甲的遗产原则上由其四个儿子均等继承。

乙继承的一份,乙妻得3/ 4,乙子得1/ 4。

(3)乙先死,由乙代位继承其父应继承甲遗产的份额。

然后由乙妻和乙子均等分配乙的遗产,各得1/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