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必兴在2002年国家局科技委会议上的讲话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委员会主任委员潘必兴各位委员:今天,我们召开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委员会第四届第四次会议。
为了与申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年度相衔接,从今年起,我们的会议提前三个月召开。
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评审2002年度国家烟草专卖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二是研究确定我们行业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推荐2003年度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三是讨论研究2003年烟草行业科教工作的思路与工作重点。
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一、2001年科技委会议以来的科教工作情况2001年12月国家局在郑州召开科技委四届三次会议以来,我们认真贯彻2002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局党组提出的“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加快行业技术创新步伐”的工作要求,在各省级局的重视下,依靠包括在座各位科技委委员在内的广大科教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全行业的科教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成功地举办了烟草行业技术创新成果展,展现了烟草行业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提高了烟草行业的整体形象和社会地位。
在国家局的领导及其有关部门的认真组织、北京市局等单位的协助和各省级局及其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半年多的紧张筹备,全国烟草行业技术创新成果展览会于今年5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成功举办。
展览会以“科技创新,降焦减害,关注健康,奉献社会”为展示主题,全面而概括地展示了自1982年组建中国烟草总公司二十来烟草行业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展现了烟草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烟草制品中的科技含量,表现了烟草行业的综合实力和为保护广大卷烟消费者的健康而做出的积极努力。
据不完全统计,烟草行业和社会各界共有4万余人参观了展览,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达到了“卷烟产品科技含量不低、烟草行业对国家贡献不小、烟草行业社会形象不差”的展示目的,对鼓舞行业职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对提高烟草行业的整体形象和社会地位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开始全面启动“制丝工艺技术水平分析及提高质量的集成技术研究推广”工作。
卷烟制丝工艺技术水平不高、工艺管理粗放、卷烟质量稳定性较差、焦油量波动性大等问题一直都是影响我国卷烟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制约我国烟草行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此,国家局在全行业开展了“制丝工艺技术水平分析及提高质量的集成技术研究推广”工作,其主要内容是:以卷烟生产企业为工作对象,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卷烟生产企业制丝工艺技术水平进行分析与诊断,针对不同卷烟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推广近几年来行业内外在制丝工艺技术方面包括打叶复烤与制丝工艺参数优化技术、卷烟生产工序质量评价技术、白肋烟加料与烘焙技术、卷烟控焦技术、提高CO 2膨胀烟丝质量技术、再造烟叶应用技术和降低烟叶消耗技术等7项新技术、新成果;研究并逐步推广小叶组配方技术、叶丝和梗丝在线膨胀新技术(HXD和STS)等两项应用技术。
打算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使卷烟生产企业的卷烟产品质量水平明显上升,质量稳定性明显提高,焦油波动范围明显减小,有关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明显提高。
项目组织采取科技推广的形式进行,由国家局牵头、郑州烟草研究院为主要技术依托单位、卷烟生产企业积极参加相结合。
具体工作由“项目工作组”和“项目技术组”负责,分国家局、省级局和卷烟生产企业三个层次共同实施。
目前,第一批试点企业已列入国家局2002年重点科技开发与推广项目计划。
第一层次国家局级首批试点企业哈尔滨、淮阴、楚雄、常德、龙岩等五家卷烟厂已陆续开展工作,同时初步选定曲靖等十余家卷烟厂作为推广示范企业并做好明年进入试点企业的准备;第二个层次是省级局组织的企业,形式参照国家局层次的操作模式进行;第三个层次由卷烟生产企业自行组织实施。
效果显著的企业可进入推广示范企业、试点企业。
目前许多卷烟企业已分别在国家局、省级局和企业级层次上开展工作并不同程度地取得了成效。
如哈尔滨卷烟厂,该厂作为首批国家局试点企业之一,从今年1月份开始逐步推广7项技术,产品开发水平和科技含量明显提高,上半年实现销量同比增加 5.5亿支( 1.1万箱),增幅为8.14%;单箱税利同比增加553.43元,增幅为73.57%;税利总额同比增加8921万元,增幅为87.69%。
(三)以烟草育种和“无公害”烟叶生产为工作重点,加强优质烟叶生产技术开发与推广工作。
1、烟草育种工作开始启动。
品种是烟叶生产的基础。
今年的第一批科研计划中重点安排了由2个育种中心分别牵头的大协作项目,经费资助共计500万元。
计划到“十五”末期完成5个优质烤烟新品种的育种目标,每个品种要达到年推广种植面积50万亩。
2、“无公害”烟叶生产技术研究即将正式下达计划。
针对目前我国烟草农药使用量大,农药品种多、乱以及高毒、高残留农药仍在部分烟区使用的现状,国家局进行了《“无公害”烟叶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的招标工作。
计划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促使我国烟叶生产逐步探索出一套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残留的“无公害”生产技术途径。
3、优质烟叶生产技术开发初见成效。
主要做了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在福建三明和龙岩、山东省临沂、四川西昌、贵州遵义等烟区建立了科技示范区,作为优质烟叶生产技术的科研开发基地;二是为推广规范的优质烟叶生产技术,建立了云南弥勒、山东莒南等10个标准化示范县,并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全国第三批(共100个)标准化示范县。
(四)不断推进科技管理改革,项目管理进一步规范。
1、科技项目立项制度更加规范。
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国家局科技项目立项已规范成5个程序:资格形式审查、科技委论证、专家评审、国家局各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国家局办公会议审定,并实现了项目的网上申报和管理。
2、建立科技项目招标立项制度。
为了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果,激励科技人员的创造性,促进公平竞争,提高项目科研水平,国家局试行了科技项目的招标立项工作,在促进科研立项机制改革上迈出了新步伐。
经过去年的摸索,今年上半年进行的《低焦油、低CO卷烟产品研制》和《“无公害”烟叶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两个项目的招投标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3、建立项目经费配套制度和经费执行检查制度。
自今年起,为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国家局建立了项目经费配套制度,即:凡是在国家局立项的科研项目,有关省级局均应给予相应额度的配套经费支持,并负责加强对项目的管理。
另外,还建立了项目经费的跟踪检查制度,目前已完成了对郑州院、郑州烟草职工技术培训中心和生理生化基地等3个单位项目经费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
4、修改原国家局科技进步奖励暂行办法,制定颁发了《国家烟草专卖局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五)继续完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体系,不断加大卷烟产品和烟叶原料的质量监督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了对卷烟焦油量的监督抽查工作。
1、质量技术监督体系建设方面。
通过贯彻实施ISO17025国际标准及新的烟草质检机构审查认可办法和评审细则,组织了烟草质检站的实验室认可及制订与实施相关标准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了烟草行业的质量技术监督体系,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水平。
2、卷烟产品质量监督方面。
今年上半年组织了全国卷烟产品市场抽查和全国性统检,卷烟产品抽样平均合格率为98.43%,平均焦油量为14.48毫克,比2001年度焦油量15.2毫克又有新的降低。
全国呈现卷烟焦油量逐渐下降,低焦油卷烟份额逐渐上升的态势。
上半年,国家局与国家质检总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在中国境内销售的8个国家的13 家国外卷烟制造商生产的26个国外卷烟品牌进行了质量监督抽查。
抽检结果表明,其卷烟标识、外观质量、焦油量、烟气烟碱量的检验合格率分别为30.7 %、88.46 %、100 %、100 %,在不合格项中免税烟不合格的比例占81%。
总体上反映出进口卷烟标识不符问题突出,免税烟管理混乱。
3、烟叶质量监督方面。
今年上半年,继续加大了烟叶工商交接中的质量监督工作,并下发了2001年度工商贸易交接烟叶质量技术监督情况的通报,表彰了47个烟叶等级质量好的烟叶产区和5个烟叶质量把关较严的卷烟企业,通报批评了9个烟叶等级合格率低和9个烟叶混等混级严重的烟叶产区,进一步促进了烟叶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的提高。
这项工作已连续开展了三年,三年来等级合格率逐年提高,成绩是值得肯定的。
(六)以国家实施名牌战略为契机,着手培育中国名牌卷烟。
为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国家质检总局从2001年起启动了中国名牌的培育工作。
为推动烟草行业名牌战略的实施,做大做强一批卷烟优势品牌,通过争取,已把卷烟列入到中国名牌评定目录中。
同时,还按照《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了中国卷烟名牌产品评价细则、标准和计算方法,组建了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卷烟专业委员会。
不久前,经过评审,中华、红塔山、云烟、红河、白沙、芙蓉王、大红鹰等7个品牌已被正式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并已公布,这将有力地促进行业“大品牌”战略的实施。
(七)实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提高人员素质,为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今年以来,在继续实施“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中,委托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北方交大开展了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开展了卷烟评吸专家(“国嘴”)、烟叶分级专家(“国手”)以及高级卷烟配方专家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培养一批高水平的、能够参加国际技术交流和合作研究的、在行业科学技术工作中起骨干作用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八)编制、实施2002年科技开发项目计划。
2002年共受理申报国家局科技开发项目材料195项。
经过专家论证和国家局研究,确定2002年(第一批)安排科技开发项目共49项,其中农业类12项、工业类26项、管理信息类6项、软科学类5项。
2002年国家局预算安排科研经费4000万元。
(九)公布了2001年度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进步奖评审结果。
在上届科技委会议上,共评审出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进步奖17项,今年初正式向全行业公布了评审结果。
经过争议期后,国家局正式批准了2001年度国家局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17项,其中:二等奖5项、三等奖12项。
为了加强对科技含量高、实用价值大的获奖项目的宣传,加速其在行业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除了在《中国烟草》、《烟草信息》、《中国烟草科教网》等媒体上进行了宣传报道外,还专门在《烟草科技》上对部分项目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专题报道,为成果推广创造条件。
二、本次科技委会议的几项主要任务(一)评审2002年度国家局科技进步奖。
1、评审项目申请情况。
国家局在上半年发出《关于申报2002年度国家烟草专卖局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通知后,各有关单位积极响应,并在规定时间内共申报了申奖项目22个。
经科技委办公室形式审查,认定其中21个项目符合申报条件,提交本届科技委会议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