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十三五”期间分院(专业群)建设思路
研究报告
分院名称机电学院
研究团队组成舒平生、骆德云、段向军、
曹桂玲、丁友生、潘红恩、毛彩菊、温上樵、
单以才、王春峰、郝秀云、任长春、罗华安、邱亚宇
2015年11月
一、分院现有专业建设概况
1就业情况:请务必填写2015届毕业生的真实就业情况,对口就业率以毕业生真实就业单位和岗位为依据统计计算。

1
二、分院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三、分院省级及以上获奖情况(本部分可自行增删行数)
四、专业群相关产业领域发展现状、趋势及对高职层次人才需求分析
以江苏或长三角地区为主,收集研究专业群相关产业领域发展现状、“十三五”期间的政策导向、发展规划和趋势,相关企业布局和发展水平、“十三五”期间的企业岗位需求和变化趋势等信息;对高职层次人才需求的分析,可从规模和规格两个方面进行描述。

1、江苏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我省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呈逐年提升态势,年均提升1.1个百分点。

其中,苏南地区先进制造业占比达到了45.58%,为全省三大区域之首,不过,苏北地区先进制造业占比提升速度则快于苏南、苏中地区(数据来源:中国江苏网,2015.07)。

2010年以来,江苏规模工业总量一直领跑全国,八大主要行业长期处于国内第一方阵,机械、电子、石化、轻工、纺织、冶金6个行业产值过万亿元,但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任务依然艰巨。

专家指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我省制造业必须要率先实现5个转变。

“由技术跟随战略向自主创新、再向技术超越战略转变;由传统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转变;由低效制造向质量效益型制造转变;由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变。


2、政策导向、发展规划和趋势
《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该规划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并由国务院于2015年5月8日公布。

“中国制造2025”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

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

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实现智能管控。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

组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

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普及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质量诊断、质量持续改进等先进生产管理模式和方法。

积极发
机器人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同时,在汽车、3C、食品、化工、医疗等众多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2015年,公司新厂房破土动工,扩大产能。

3、“十三五”期间的企业岗位需求和变化趋势以及高职层次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自动化水平及智能机器使用率的提升,对就业领域将产生影响。

2013年剑桥大学发起的“未来的雇佣关系,就业将如何受电子化影响”研究项目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工作岗位的失业风险程度取决于专业化分工、职位等级和工作性质。

最基层的操作工种有86%的工作岗位可以被机器替代,辅助劳动力则是受机器人威胁第二大的工种。

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说:“目前中国制造业人才发展主要面临六大问题:一、人才结构不合理和一线人才的流失;二、基础制造领域人才缺失;三、高端制造领域人缺失;四、学科专业不合理、针对性不强问题凸显;五、培养人才的力度不够;六、职业精神培养不足、合格率低。

”他说,要重点加强创新型人才、经营管理型人才、专业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培养规模和人才的质量,为中国制造业服务。

未来针对高职教育,传统工业生产的过细化专业分工,无法适应“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各项新要求,像电子产品组装与测试、数控编程等岗位的人才需求会陆续减少;随着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将持续投入运行,对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会持续增加,且要求更高。

高职教育亟须打破传统专业界限,积极启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依然不会变化,但内涵将更强调素质、更突出技术能力培养。

五、分院(专业群)“十三五”建设思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