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考研真题汇总【不全】.pdf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考研真题汇总【不全】.pdf


1 嵌入式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特征与优缺点; 2 错分偏倚可分为几种?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3 进行疾病的筛检应具备哪些条件; 4 举例说明生物标识物在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作用; 5 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 四 分析题
1 为探讨口服避孕药(OC)与心肌梗塞(MI)的关系,作者在医院中选择了 234 名存活的 心肌梗塞女性病人,同时在人群中随机选择了 1742 名女性对照,询问了两组对象在调查前 服用 OC 的情况,以此来推断 OC 与 MC 之间的关系。数据整理与分析如下:
GWR|公卫人脉,公卫人脉平台,认识报考大学公卫师兄师姐的最佳平台。
EpiMan|公卫论坛,中国最大的公共卫生专业学术论坛。 【考研考博】版独家整理奉献。
1 黄热病不属于国境卫生检疫的传染病。
2 新生儿增加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
3 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中最常见的偏倚是礼貌偏倚。
4 评价疫苗接种效果的关键是接种副反应发生率。
暴露组 非暴露组 合计
发病 60
30
90
未发病 40
70
110
合计 100 100
200
现假设某研究者对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分别采用了真实性不同的两种方法去确定疾病,暴露 组所用方法的正确指数=0.6,假阳性率=0.3;非暴露组所用方法的正确指数=0.5,假阳性率=0.1 问: (1)研究结果会出现何种偏倚?(2)偏倚的大小?(3)偏倚的方向? 2.一项对饮酒者的随访研究,探讨饮酒﹑戒酒与喉癌发病的关系。其真实结果为:人群中 2/3 人仍然为饮酒者,其发病率为 50/10 万人年,戒酒者发病率为 10/10 万人年,戒酒可减少喉 癌发病。假定在调查时的实际饮酒者中只有 50%的人承认饮酒。请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
5 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环境。
三 简答题
1 累计发病率与发病密度有何不同?
2 与检疫收益有关的因素有哪些?
3 简述病例对照研究中的类型及各自的优缺点。
4 试以病毒性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研究为例,简述因果推断的标准。
5 简述病例对照研究与历史性队列研究的区别。
6 简述流行病学研究选择研究对象的主要原则。
四 应用题 中国妇幼保健中心最近接到某妇幼保健院的报告说,该市某医院妇产科 1994 年 1 月-6
GWR|公卫人脉,公卫人脉平台,认识报考大学公卫师兄师姐的最佳平台。
EpiMan|公卫论坛,中国最大的公共卫生专业学术论坛。 【考研考博】版独家整理奉献。
7 随机错分偏倚的结果总是趋于无效假设。 8 队列研究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罕见病的病因研究。 9 疾病筛检方法的灵敏度+假阳性率=1。 10 回忆偏倚是队列研究中最主要的偏倚之一。 三 简答题
4 按表 3 计算阳性预测值为 180/190=94.7%,你认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三、试述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在病原学,传染源,传播途径及血清学特异性诊断指征等四个
方面的异同点。
GWR|公卫人脉,公卫人脉平台,认识报考大学公卫师兄师姐的最佳平台。
EpiMan|公卫论坛,中国最大的公共卫生专业学术论坛。 【考研考博】版独家整理奉献。
流行病学部分
1.”Epidemic”的含义是: A.疾病的发生超过正常水平 B 在一个人群中固定存在的某类疾病 C 同时影响一个国家大部分人群的疾病 D 存现季节性流行的疾病 E 在动物中流行的疾病 2.北京医科大学 1998 年招收硕士研究生试题纸 一 名词解释 1 birth cohort analysis2 cumulative incidence3 migrant epidemiology4 odds ratio5 specificity 6 confounding factor7 McNeyman bias8 compliance9 RCT10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
表 3 苯丙酮尿症筛检方法评价

病儿 非病儿 合计
筛检实验
阳性
180
10
190
阴性
20
190
210
合计
200
200
400
1 计算该筛检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百分位数保留一位小数)。
2 假定苯丙酮尿症换并率为 1‰,那么在 10 万新生儿中会出现多少阳性?
3 用灵敏度,特异度和患病率来表示阳性预测值,即阳性预测值=。。。
7 经食物传播的传染病主要流行特征有哪些?
8 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9 简述分子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0 简述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治要点。
四 分类计算题
1 请评述对一项确定患糖尿病导致胰腺癌发病的研究设计。
已知:一般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 2%,胰腺癌年发病率约为 1/万,按进行队列研究设计 ,
991
158 663
821
合计 64
1065
1129 170 677 847
1)该研究属于何种研究类型?该研究方法主要存在哪些偏倚?
2)通过对表 1 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这一结论是否可靠?
3)通过对表 2 的分析,年龄在该研究中是否为混杂因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4)该研究中采用按 40 岁分层的方法,这种分层分析可能会有什么问题?
EpiMan|公卫论坛,中国最大的公共卫生专业学术论坛。 【考研考博】版独家整理奉献。
下表用于回答第 4 和第 5 题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我国两类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方式为: A 全国统一报告 B 由自愿搞监测的医院报告 C 在规定的监测点或监测区报告 D 在规定的监测点或监测区内,有指定的医生报告 7-15 16.下面哪一条是混杂因子成立的条件之一: A 一定不是所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 B 不能与暴露因素之间有统计学联系 C 不能与疾病间有统计学联系 D 存在有偏倚 E 以上都不对 17.以下哪种传染病不属于人畜共传染患病: A 流行性出血热 B 钩端螺旋体病 C O157 引起的出血性肠炎 D 鼠疫 E 炭疽 18.已知接触某种牌号油漆是发生某种皮肤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在某造船厂开展的现场调 查结果显示:接触这种油漆的喷漆工人中,此病发生率仅比其他工人略高,合理的解释是: A 未随机选择研究对象 B 随访时间不够 C 样本量不足 D 健康工人效应 E 统计方法可能不当 19.推算乙型肝炎的潜伏期,应首选以下哪个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A 新确认的乙肝病人 B 症状典型的乙肝病人 C 由输血感染而致的病人 D 所有乙肝病人 20.推断因果关系时,必须优先满足以下哪个条件? A 暴露因素在病人组中比非病人组多见 B 暴露因素先于疾病的发生而存在 C 消除暴露因素可减少发病的危险性 D 暴露因素能在所有病例中找到 三 分析题 1 为确定高血压控制的重点社区,对甲、乙两社区的高血压进行了普查,甲乙社区的患病率 分别为 25%和 30%,年龄标化处理后,甲乙两社区的患病率分别为 35%和 25%,解释结果 并就确定高血压控制的重点社区给出建议。 2 有人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阴性儿童分班托儿预防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 效果,第一年将 HbsAg 阳性和阴性的儿童混合在一个班内托儿,随访一年后,原 HbsAg 阴 性的儿童,其 HbsAg 阳转率为 20%。第二年作者将上述 HbsAg 仍为阴性儿童和阳性儿童(包 括第一年阳转的儿童)分班托儿,并随访一年,结果原 HbsAg 阴性儿童的 HbsAg 阳转率仅 为 5%,较头一年混班托儿明显为低,因而认为 HbsAg 阳性儿童与阴性儿童分班托儿对预防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有效。试对此结论进行分析评价。 四 问答题 1 举例说明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混杂因素,以及在资料分析时应对的方法。 2 在设计病例对照调查时,应注意那些问题,并举例说明。 3 根据你掌握的流行病学知识,就如何提高我国某一种疾病防治的水平提出建议。
北京医科大学 99 年招收硕士研究生试题纸 一 名词解释
1 incidence density 2 confounder 3 overmatching 4 odds ratio 5 infectivity 6 genetic epidemiologe 7 nonsocomial infection 8 screening 9 carrier 10 frontier health quarantine 二 判断正误 1 爱滋病病人与炭疽病病人不属于甲类传染病,不应强制隔离治疗。 2 消毒与灭菌是相同的概念,只是提法不同。 3 爱滋病病人与 HIV 阳性的者都是该爱滋病的传染源。 4 丁型肝炎是以肠道外传播为主。 5 目前我国发现的性病中以梅毒最多。 6 在人群中进行某疾病筛检时,患病率与筛检阳性预告值呈正比。
表 1 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的关系(未分层) 病例 对照 合计
OC+ 29 135 164
OC合计
205 1607 1812
234 1742 1976 表 2 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的关系(分曾分析)
<40 岁 病例 对照
合计
≥40 岁 病例 对照
合计
OC+ 17
121
138
12
14
26
OC- 47
944
2 假设在一个 10000 名石棉暴露者的吸烟者的队列中,10 年平均年肺癌死亡率是 0.020。如
果:单纯戒烟,其死亡率将降至 0.002,单纯去除石棉暴露降至 0.010,戒烟且去除石棉暴露
的话,将降至 0.001。请评述石棉暴露与吸烟因素在导致肺癌死亡中的作用。
3 高血压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近年来从分子水平发现了一些高血压的候选基
5)如果由你来作此研究,你打算如何设计?
2 有一病例对照研究的真实的测量结果如下:
暴露 非暴露
合计
OR
病例组 40
80
120
2.67
对照组 6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