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电容器基本构造
和分类
塑料薄膜电容( Plastic Film Capacitor )往往被简称为薄膜电容( Film Capacitor )或 FK 电容。
其以塑料薄膜为电介质。
在应用上薄膜电容具有的一些的主要特性:无极性,绝缘阻抗高,频率特性优异 ( 频率响应宽广 ) ,介质损失小。
基於以上的优点,薄膜电容器被大量使用在模拟电路上。
尤其是在信号交连的部份,必须使用频率特性良好,介质损失极低的电容器,方能确保信号在传送时,不致有太大的失真情形发生。
在所有的塑胶薄膜电容当中,又以聚丙烯 (PP) 电容和聚苯乙烯 (PS) 电容的特性最为显着。
1 基本构造:
薄膜电容内部构成方式主要是:以金属箔片(或者是在塑料上进行金属化处理而得的箔片)作为电极板,以塑料作为电介质。
通过绕卷或层叠工艺而得。
箔片和薄膜的不同排列方式又衍生出多种构造方式。
图 1 是薄膜电容得典型示意图。
2 基本分类:
薄膜电容主要分类法有:按电介质分类;按薄膜(介质)和箔片(电极板)的排列方式分类;按结构分类;按线端方式分类。
从电介材质上分类:
从应用特性角度看,关键特性的表现还是缘于其电介质的不同。
按电介质的不同 DIN 41379 对薄膜电容作了如下划分:
T 型:即 PE T -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聚乙烯对苯二酸盐( 或酯 ) )
P 型:即 P P - Polypropylene (聚丙烯)
N 型:即 PE N - 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聚乙烯石脑油)
以 M 作前缀表示为金属化薄膜的电容。
MFP 及 MFT 电容由金属箔片和金属化塑料薄膜构成,并不在 DIN 41379 阐述的范围内。
关于金属化:
金属化薄膜 (Metallized Film) ,其制法是在塑胶薄膜上以真空蒸镀上一层很薄的金属以做为电极。
如此可以省去电极箔的厚度,缩小电容器单位容量
的体积,所以金属化薄膜电容器较容易做成小型,容量大的电容器。
金属化薄
膜电容器所使用的薄膜有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窬等。
例如常见的 MKP 电容,就是金属化聚丙烯膜电容器 (Metailized Polypropylene Film Capacitor) 的简称,而 MKT 则是金属化聚酯电容 (Metailized Polyester) 的简称。
除了卷绕型之外,也有叠层型。
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具有一种自我复原作用 (Self Healing Action) 的特点,即假设电极的微小部份因为电界质脆弱而引起短路时,引起短路部份周围的电极金属,会因当时电容器所带的静电能量或短路电流,而引发更大面积的溶融和蒸发而恢复绝缘,使电容器再度回复电容器的作用。
从结构上分:
从线端方式上分: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期刊杂志或由作者提供,其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有损您利益的行为,我们会立即进行改正并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