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发展阶段》同步练习5.docx

《区域发展阶段》同步练习5.docx

《区域发展阶段》同步练习
B卷(2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30分)
匹兹堡在17世纪后期只是一个皮毛贸易站,1758年被英国殖民者夺取,两个多世纪以來,主要职能几经改易,人地关系也由简单变得复杂.读下图,回答1〜2题.
铁矿—煤炭运输方向—铁矿石运输方向•钢铁工业
1.20世纪50年代后,“钢都”匹兹堡走向衰落,其原因不包插()
A.资源枯竭
B.劳动力素质低
C.企业老化,技术落后
D.环境污染严重
2.匹兹堡再生阶段向“知识城”转化,对我国而临类似困境的工业城市的启示是()
①运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②将无增长潜力的企业搬向郊区③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④治理污染,改造投资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解析二战后,匹兹堡走向衰落主要是受经济、技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老工业区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多,劳动力素质高.
答案l.B 2.C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
B.由资源密集型一技术密集型一资金密集型转变
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一屮度污染一轻度污染的过程
D.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
解析从图中分析可以得知,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是资源密集型一劳动密集型一技术密集型. 这种转变是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变化的.
答案A
4.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解析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有利于加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产业的升级,劳动力需求少,反而加重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主要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答案B
随着人们生态价值观的改变及对自己生活环境质塑的关注,“绿色”作为一个概念成为一个时尚的名词•“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消费”“清洁生产”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据此回答5~6题.
5.“绿色”成为一个很时尚的概念,这是因为()
A.传统农业阶段的过度开垦
B.传统农业阶段的环境污染
C.工业化阶段的环境问题
D.综合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
解析由于工业化阶段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淡薄,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形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在综合发展阶段,人们开始注重环境质量,就出现了“绿色”这种吋尚
概念.
答案c
6. 目前,国家统计局与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部等部门,正在加紧研究适合国情 的“绿色GDP”核算体系,用以衡量经济发展过程屮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这表明()
A. 中国的发展冃标正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B. 中国将不再追求GDP 的增长率
C. 经济的高速增长与环境的日趋恶化已成为当前我国的主要问题
D. 我们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解析 “绿色GDP”的提出,表明我们要树立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突出 的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木”并不是要放弃以经济建设为屮心,而是从以经济建设为屮 心來达到“以人为本”的冃的•也不是单纯追求GDP 的增长率,而是要把重点集中到提高经 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我国当前的主要问题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盅要同 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问题,并不是经济的增长和环境的恶化之间的问题.
答案D
读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生活质量关系图,回答7〜8题.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英镑
7.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时前后生活质量指标是最高的,故应该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控制在P 附近
B. 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牛活质量指标的下降
C. 英国环境污染的加剧在T 吋段之前就已经出现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考虑了健康、安全、环境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年份
质量和经济因素在内的
D.英国环境污染的加剧在T时段Z后才出现
解析英国最先开始工业化,随着工业化的进行随之出现坏境污染,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答案C
8.英国经济发展给我国的启示是()
A.工业化初期可以忽略环境问题,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
B.不能忽视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否则后期治理的代价是昂贵的
C.环境问题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矛盾的
D.为了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我们应该获取尽可能多的财富和产品
解析对于环境问题应边发展边治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答案B
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的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也不同,充分说明了区域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据此完成9〜10题.
9.制约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的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促进因素,发生在()
①船舶被广泛用做交通工具Z后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Z后③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
④工商业得到充分发展之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船舶被广泛用做交通工具Z后,水系由原来的阻隔变成了天然水道;随着农业技术的
提高,黏重的土质改造成水稻土,土壤肥沃.
答案A
10.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现阶段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规模大
B.机械化程度高
C.全国“粮仓”的地位下降
D.粮食商品率极高
解析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均耕地减少,地块较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使得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全国“粮仓”的地位下降.
答案C
下表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11〜13题.
11•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
A.开拓国际市场
B.建立品牌形象
C.吸引国外资金
D.降低生产成本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公司在①②阶段主要目标是打开销售渠道,开拓国际市场,故选A.
答案A
12.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
A.降低劳动成本
B.增强集聚效应
C.便于产品销售
D.便于原料运输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的变化和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属于其海外投资生产阶段,其投资方向应为其产品市场所在地,以实现该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本土化生产,更利于其产品的销售.
答案C
13.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
A.市场
B.资金
C.原料
D.技术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选择,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意大利的制鞋业享誉世界,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技术优势.
答案D
读“2005年我国东部沿海某市各圈层间人口净迁移模式图”,完成14〜15题.
14.可知该市()
A.屮心区和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B.城区边缘区和远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C.城区边缘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
D.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和考生对图示的阅读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心区为人口净迁岀区,近郊区为人口净迁入区;中心区人口净迁出量最大;近郊区人口净迁入量最大.
答案D
15.可推测该市()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解析木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进程.根据图屮的信息判断,近郊区人口迁入暈最大,因此可推测该市岀现郊区城市化现彖.
答案B
二、综合题(20分)
16.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枣庄地处山东省南部,煤炭年产量在1 000万吨左右,其东部煤皿现己日渐枯竭, 环境
质量也逐渐变差.近年来,枣庄的工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材、电力、化工、纺织等部门已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经过环境治理,枣庄面貌已焕然一新,现己成为全国煤城中有名的卫生城市.
材料二枣庄及其附近地区图.
(1)结合材料,说明枣庄市煤炭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2)枣庄市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3)根据区域发展阶段的理论,请你为枣庄市的进一步发展出谋划策.
解析第(1)题,丰富的煤炭资源、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是枣庄市煤炭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第(2)题,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可以确定枣庄已走过区域发展的前两个阶段,正向第三个阶段发展.第(3)题,结合发展屮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2)经历了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现正向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转变.
(3)继续发挥原有的建材、电力、化工、纺织等产业优势;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改进技术工艺,使之成为高水平、高技术、高效益的工业基地;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加强资源管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快污染治理,搞好生态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答对三点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