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应急预案
1 目的
确保安全生产,加强对公司火灾事故处理的综合指挥能力,提高快速反应和协调能力,有效的保障公司及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的减轻火灾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2 范围
适用于各部门火灾的应急处理。
3 职责
3.1 行政部负责组织员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火灾应急、消防演习训练。
3.2 各部门员工应服从应急小组组长统一安排。
4 作业内容
4.1 定义
4.1.1 组长:对应急工作负有最高职务的人员,由生产负责人任职。
4.1.2 火灾: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4.2 火灾的分类:火灾分为A、B、C、D四类
4.2.1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具有有机性物质,一般燃烧时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毛、棉麻、纸张等。
4.2.2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或可溶化固体火灾。如:汽油、酒精、煤油、原油、沥青、石蜡等。
4.2.3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等。
4.2.4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铝镁合金等。
4.3 灭火方法
4.3.1 扑救A类火灾:一般采用水冷却法,但对于忌水的物质,如:布、纸等应尽量减少水渍所造成的损失。对珍贵的图书、档案应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灭火。
4.3.2 扑救B类火灾:首先应确定可染液体的来源,同时将燃烧区域容器内可燃性液体安排至安全地区,并用冷水冷却燃烧区域可燃性液体容器壁,减慢蒸发速度,即使将大剂量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将液体火灾扑灭。
4.3.3 扑救C类火灾:首先关闭可燃气阀门,防止爆炸,然后即使选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4.3.4 扑救D类火灾:镁、铝燃烧时温度非常高,水及其他普通灭火器无效。钠、钾火灾切忌用水扑救,水与钠、钾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和氢,会促进火灾猛烈的发展,应用特殊灭火器进行扑救,如干砂灭火器。
4.4 消防、灭火的基本方法
4.4.1 控制可燃物燃烧的基本原则是控制燃烧的基础或缩小可燃物的范围。
A 以难燃烧或不能燃烧的物质代替易然和可燃性物质(如: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做建筑结构和装修材料)。
B 加强通风,对可燃烧或爆炸的物质采取分开存放、隔离等措施。
C 永防火涂料浸涂可燃性材料,改变其燃烧性能。
D 对性质上相互作用能发生燃烧或爆炸的物质采取分开存放、隔离等措施。
4.4.2 消除火源的基本原则是消除和控制燃烧的火源。
A 危险作业场所,禁止吸烟、动用明火。
B 采用防爆电气设备,安装避雷针,装接地线。
C 进行烘烤、油炸、热处理作业时,严格控制温度,不可超过可燃物质的燃点。
D 经常润滑及其轴承,放置摩擦产生高温。 E 用电设备应安装保险盒(保险开关),防止因电线多路或超负荷引起火灾。
F 存放化学品的仓库,应遮挡阳光。
J 装运化学易燃品时,铁质装运、搬运工具应套上胶皮等绝缘体。
K 对汽车、叉车排气系统,安装防火帽或火星熄灭器。
4.4.3 阻止火势蔓延的基本原则是将正在燃烧的物质和周围未燃烧的可燃性物质隔离或移开,中断可燃性物质的供给,使燃烧因缺少可燃性物质而自然熄灭。其原理是阻止新的可燃条件形成,防止或限制火灾扩大。
A 把火源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物质搬走,使建筑物及场所之间留足防火间距,划分防火分区。
B 在可燃气管道上安装阻火器及水封等,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管道的阀门,以减少和阻止可燃物质进入燃烧区。
C 在能形成爆炸介质(可燃气体、粉尘等)的厂房设置泄压门窗、轻质屋盖、轻质墙体等,设法阻止流散的易燃、可燃性液体。
D 在有压力的容器上安装防爆膜和安全阀。
4.4.4 冷却灭火的基本原则是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可燃性物质上,以降低燃烧的温度至可燃点以下,使燃烧停止。或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可燃性物质上,使其不会因火源的热辐射产生新的火源。冷却灭火方法是灭火的一种主要方法,常用水和二氧化碳做灭火剂冷却降温灭火。灭火剂在灭火过程中不参与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属于物理灭火方法。
4.4.5 窒息灭火方法的基本原则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质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自然熄灭的方法。
A 用沙土、水泥、湿麻袋、湿棉被等不燃或难以燃烧物质覆盖燃烧物。
B 永喷洒雾状水、干粉、泡沫等灭火剂覆盖燃烧物。
C 用水蒸气或氮气、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灌注发生火源的容器、设备。
D 密闭起火建筑、设备和孔洞,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域。
E 把不燃的气体和不燃的液体(如:二氧化碳、氮气等)喷洒到燃烧物区域内或燃烧物上。
4.5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4.5.1 干粉灭火器
A 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时,手提灭火器快速奔赴火场,在距离燃烧处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如在室外,应选择顺风方向喷射。使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时,拔去保险栓,一只手握住喷嘴,将喷嘴对准火焰的根部,另一只手按下压把或提起拉环,干粉即可喷出灭火。喷粉要由近而远,向前平推,左右横扫,不使火焰窜回。有喷射软管的灭火器或储压式灭火器在使用时,一只手应始终压下压把,不能放开,否则就会中断喷射。
B 使用干粉灭火器扑灭可燃或易燃液体火灾时,应对准火焰要部扫射,如果被扑灭的液体火灾呈流淌燃烧时,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并左右扫射,直至把火焰全部扑灭。如果可燃液体在容 器内燃烧,使用者应对准火焰根部左右晃动扫射,使喷射出的干粉覆盖整个容器开口表面;当火焰被感出容器时,使用者仍应继续喷射,直至将火焰全部扑灭。在扑救容器内可燃液体火灾时,应注意不能将喷嘴直接对准液体表面喷射,放置喷流的冲力将可燃性液体溅出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如果当可燃液体在金属容器内燃烧时间过长,容器壁温已高于扑救可燃液体的自然点,此时极易造成灭火器使用后复燃现象,应与泡沫灭火器连用,效果更好。
C 使用干粉灭火器扑救固体可燃物火灾时,应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喷射,并上下、左右扫射。如果条件许可,使用者可以提着灭火器沿着燃烧物的四周边走边射,是干粉灭火剂均匀的喷射在可燃物的表面,直至将火焰扑灭。 4.5.2 泡沫灭火器:使用泡沫灭火器扑救火灾时,要将灭火器平稳的提到火场,注意筒身不宜过度倾斜,一面两种药液混合。后用手指压紧喷嘴口,颠倒筒身,上下摇晃几次,向火源喷射,如是油火,使用手提式化学泡沫灭火器时,应向容器壁喷射,让泡沫覆盖油面使火熄灭。
4.5.3 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火灾时,首先搞清楚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类型。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开启方式不同,如果是手把开启式(鸭嘴式)灭火器,使用时先拔去保险栓,一手持喷筒把手,一手紧压压把,二氧化碳即自行喷出,不用时将手放松即可关闭。螺旋开启式(即手轮式)的二氧化碳灭火器,使用时,首先拔去铅封,翘起喷筒,一手提提把,一手将手轮顺时针方向旋转开启,高压气体即自行喷出。。
4.6 火灾的报警与灭火
4.6.1 发现火灾时,发现人员在第一时间应大声呼喊“起火啦”,并电话通知应急小组。
4.6.2 应急小组成员听到火灾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
4.6.3 应急小组成员判断,如果是一般起火,应急工作组成员立即阻止救火,现场发现人员应协助进行灭火,即使切断电源后,应急工作组按预定的分工进行灭火。
4.6.4 应急工作组成员判断,如果是火灾,应迅速拨打119(报警时要尽量讲清楚起火单位名称、地址、着火部位、着火物质、火情大小、报警人员的姓名及报警使用的电话号码)。由应急工作组成员阻止救灾,并安排人员在主要路口迎候消防车,同时及时切断电源、气源,应急小组按预定的分工灭火、疏散人员、物资等,尽可能减少人员及财产损失。
4.7 人员疏散
4.7.1 接到疏散报警后,由应急小组安排人员打开所有安全通道大门,按疏散路线指示,指导员工按照疏散线路以最快的速度撤出办公区域至安全点集合,如果集合点处于受烟雾污染的区域,疏散工作组成员应另行安排安全集合点并指导人员疏散前往。
4.7.2 确保事故现场周围及疏散路线通道顺畅。
4.7.3 所有人员立即停止工作,关掉机器和设备,通话中电话立即挂机。
4.7.4 所有员工直接前往集合点集合,不要停留在洗手间等地区内,快步走但不要奔跑或推挤他人,撤离时不要取回自身物品。
4.7.5 应急工作组人员应检查各楼层内(特别是洗手间、电梯内)有无被困人员,保证所有人员安全撤离工作区。
4.7.6 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人员清查,统计伤亡,立即报告给应急工作组。
4.7.7 应急工作组将撤离结果报告给安全管理机构组长,安全管理机构组长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寻找和采取救援措施。所有人员根据现场的需要,服从现场指挥的安排,进一步协助灭火工作。
4.7.8 紧急情况结束后并确定安全后由应急组长发出疏散命令,各部门人员在应急组长下达疏散命令之前任何人不得离开集合现场。
4.8 人员急救
4.8.1 应急组从最近处取相应设备或器材赶赴事故现场,并根据安全管理机构组长的指令在外部救援机构到达前展开救灾行动。
4.8.2 如有人员受伤无法展开现场救伤时,立即通知急救中心前来参与救援。
4.8.3 急救方法
A 休克的急救:火场休克是由于严重创伤、烧伤、触电、骨折等剧烈疼痛和大量出血等引起一种威胁受伤人员生命的严重情况。虽然有些伤不能直接当场致死,但如果救治不及时,引起严重休克常常可以使人致命。休克的症状是口唇及面色苍白、四肢发凉、脉搏微弱、呼吸加快、出冷汗、表情淡然、口渴;严重者可能出现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或昏迷,四肢冰凉,脉搏摸不清,血压下降,等现象。
B 在火场现象要尽快发现和救治受伤人员,即使妥善的包扎伤口,减少出血、污染和疼痛。尤其对骨折、大关节伤和大块软组织挫伤,要及时进行良好固定。
C 对急救后的伤员,要安置在安全可靠的地方,让伤员平躺休息,并给予安慰和照顾,消除伤员思想伤的压力。待伤员得到短时间的休息后,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D 对没有昏迷或无内脏损伤的伤员,要多次少饮给予饮品,如热茶水、淡盐水等。此外,冬季要注意保暖,夏季要做好防暑,有条件时要更换潮湿衣服,伤伤员平卧,保持呼吸顺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4.8.4 烧伤急救处理
A 消除热源、灭火、自救互救。烧伤发生时,最好的方法是用冷水冲洗,或伤员自身浸入附近水池浸泡,放置烧伤面积进一步扩大。
B 衣服着火时应立即脱去就水浇灭或就地躺下,滚压灭火。切忌惊慌奔跑,一面风借火旺,也不要站立呼救,以免造成呼吸道烧伤。
C 烧伤经过初步处理后,要及时将伤员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4.9 纠正和完善
4.9.1 火灾事故发生后由行政部组织进行原因分析,写出环境事故调查报告,找出事故原因,由责任部门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管理部门对其效果进行监督、验证。
4.9.2 火灾事故发生后,由行政部将事故登记并保存记录。
5、职责
5.1、由生产负责人、安全员、行政负责人等成立应急小组。生产负责人周卫东同志任应急小组组长。组员: 朱文影 、 王东 、 黄纯锁、 李田友。
5.2、具体分工如下:
周卫东 负责现场,任务是掌握了解事故情况,组织现场抢救。
朱文影 负责组织人员疏导被困人员、维持现场秩序。负责立即同消防、医院、公安部门的联系,说明详细事故地点、事故情况,并派人到路口接应。
李田友 负责现场物资、车辆的调度。
王东 负责现场电气线路及照明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