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古建赏析

广东省古建赏析


六 榕 寺
过了天王殿,便是一个庭园。庭园正中,是一个 色彩艳丽、蔚为壮观的花塔。花塔是六榕寺院中 的舍利塔,是寺中最令人瞩目的建筑。因此塔一 层层的塔角飞檐,宛如吐苞向天开放的枣红色花 瓣,塔刹又酷似花蕊,整座宝塔犹如一支直插蓝 天的巨大花柱;再加上塔身红白相间,色彩斑斓, 所以人们又习惯地称其为花塔。 花塔的平面呈八角形,外观9层,内设暗层8层, 共17层。它是一座仿楼阁式的穿壁绕平座结构的 砖木塔,塔高57.6米,是岭南地区现存最高的宋 代古塔。塔刹为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铸。铜质 刹柱身上有1023尊浮雕小佛,还有彩云缭绕的天 宫宝塔图。千佛铜铸连同顶上的火焰宝珠、双龙 宝珠、九霄盘、覆盘以及八根铁链等各种构件, 重是超过5吨。 值得一提的是,花塔的根基很有特色。由于古时 花塔濒临珠江(旧时珠江宽达2公里),地下水位较 高,为了保护塔基,花塔的建造者们先沿着塔基, 像打井一样用坚固的花岗岩石砌筑9个水井并相 互连环依托,形成一个九井环基,然后在上面建 造高塔。北宋和解放后重修时都发现了这个九井 环基。经科学测量,花塔塔身虽然倾斜了1.7米, 塔基仍然比较稳固。
揭 阳
揭阳学宫
穿过热闹繁华的揭阳进贤步行街,猛然呈现眼前的是古 色古香的揭阳孔庙,让人仿佛身处错乱的时空。位于揭 阳榕城中心韩祠路口东侧的揭阳孔庙,庄严肃穆、飞桷 凌空,被人称为“岭东古建筑的明珠”。 揭阳孔庙自南宋绍兴十年孙乙辟建榕城为县治之都择址 兴建,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对揭阳以至岭东地区 的人文景观都起着很大的影响。孔庙周围如今已发展成 了繁华的商业区,但一进棂星门,心灵马上宁静下来, 环绕孔庙的斑驳古老的围墙都是风雨沧桑的沉淀,让人 感受历史的厚重。这种气氛让人不得不神情凝重起来, 惟恐亵渎了一代先师! 揭阳孔庙除了供祀孔夫子外,也是古代培养莘莘学子的 最高学府,因此人们也称他为“学宫”。
圣 心 大 教 堂
石室圣心大教堂的创建人是法国传教士明稽章。他曾回 法觐见法皇拿破仑三世,得50万法郎专款。圣心大教堂 土动工在1861年8月26日,并在1863年12月8日举行了盛 大的奠基典礼。明稽章还专门从罗马和耶路撒冷运来泥 土一公斤,表达天主教创立于东方之耶路撒冷,兴起于 西方之罗马。现在教堂东侧墙角下"JERUSALEM1863"和 西侧墙角下的"ROME1863"刻字依然清晰可见。 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坐落于广州市区中心一德路。圣心 大教堂于1863年6月18日圣心瞻礼日正式举行奠基典礼 ,故命名圣心大教堂。历时25年始建成,是天主教广州 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一间大教堂。石室圣心大教 堂由法国设计师设计,中国工匠建造而成。 教堂建筑总面积为2754平方米,东西宽35米,南北长 78.69米,由地面到塔尖高58.5米,石室圣心大教堂1861 年耗资40万法郎建立,可与闻名世界的法国巴黎圣母院 相媲美。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大教堂,国内现存最宏伟 的双尖塔哥特式建筑之一,东南亚最大的石结构天主教 建筑,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由 于教堂的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石砌造,所以又 称之为“石室”或“石室耶稣圣心堂”、“石室天主教 堂”。199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 AAAAA级旅游景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家祠
陈家祠堂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陈家祠堂又称 "陈氏书院",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二十 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广东省七十二县的陈姓联 合建造的,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陈家祠堂的建筑 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祠堂 的每进之间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庑巧妙地联接起 来,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祠堂的整体布局上下对 称,殿堂楼阁,虚实相间,气势雄伟。"聚贤堂"是陈家 祠堂中轴线的主殿堂,也是陈家祠整个建筑组合的中心 ,堂的正面是一座宽阔的石露台,周围用嵌有铁花的石 栏板环绕。祠堂建成之初时的聚贤堂是供族人集会之用 ,后来改作宗祠,两边的侧房供书院使用。 陈家祠的建筑以装饰精巧、堂皇富丽而著称于世。木雕 、石雕、砖雕、泥塑、陶塑、铁铸工艺等各种各样的装 饰,遍布在祠堂内外的顶檐、厅堂、院落、廊庑之间。 既有大型的制作,也有玲珑的小作品,装饰风格或粗犷 豪放,或精致纤巧,各具特色,特别是在琉璃瓦脊的塑 造上,更是广罗古典故事,搜集地方风物,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风格独具。建筑中的各种雕刻装饰,主要由 建筑商到省内县组织聘请大批能工巧匠集中到广州制作 。
余荫山房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 角北大街,距广州17千米。余荫山房为清代举人邬彬的 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距今已 有140多年历史。园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珑 、布局精细的艺术特色著称。 余荫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园中亭台楼阁、堂殿轩榭、 桥廊堤栏、山山水水尽纳于方圆三百步之中。园中之砖 雕、木雕、灰雕、石雕等四大雕刻作品丰富多彩,尽显 名园古雅之风。更有古树参天,奇花夺目,顿使满园生 辉。而园中“夹墙竹翠”、“虹桥印月”、“深柳藏珍”、“双 翠迎春”等四大奇观,使游人大开眼界,乐而忘返。 余荫山房园地虽不足2000平方米,但亭桥楼榭,曲径回 栏,荷池石山,名花异卉等,一应俱全。园景可分为东 、西两半部,西半部以长方形石砌荷池为中心,池南有 造型简洁的临池别馆;池北为主厅深柳堂。堂前庭院两侧 有两棵苍劲的炮仗花古藤,花儿怒放时宛若一片红雨, 十分绚丽。深柳堂是园中主题建筑,是装饰艺术与文物 精华所在,堂前两壁满洲窗古色古香,厅上两幅花鸟通 花花罩栩栩如生,侧厢三十二幅桃木扇格画橱,碧纱橱 的几扇紫檀屏风,皆为著名的木雕珍品,珍藏着当时名 人诗画书法。隔莲池相望,有"临池别馆"呼应,夏日凭 栏,风送荷香,令人欲醉。
光孝寺
光孝寺的建筑规模雄伟,为岭南丛 林之冠。它不仅在佛教历史上占有重要 的位置,并且开创了华南建筑史上独有 的风格和流派。光孝寺有山门、天王殿 、大雄宝殿、钟鼓楼、伽蓝殿、六祖殿 、睡佛楼、洗钵泉、东西铁塔、大悲幢 、痉发塔等建筑与历代碑记文物。 建筑群中以大雄宝殿最为雄伟,东 旨时代创建,唐代重修,保持了唐宋的 建筑艺术,殿内采用中间粗、上下略细 的梭形柱,大殿下檐斗拱都是一跳两昂 的重拱六铺作,这种风格是中国著名古 建筑中所仅见的。 六祖殿是北宋祥符元年创建的,内 供六相惠能大师光孝寺门口寺院气势十 分雄伟,殿宇结构工艺威严壮丽,特点 鲜明,具有唐宋风格。大殿右侧为供奉 护法神之伽蓝殿,左侧为六祖典,建于 北宋。大雄宝殿作为光孝寺最主要的建 筑,构筑在高高的台基上,钟、鼓二楼 分建在殿之左右。殿内是新修建的三尊 大佛像,中为释迦牟尼,左右分别是文 殊师利和普贤菩萨,三尊佛像合称为"华 严三圣"。
镇海楼
镇海楼,因楼高五层,俗称五层楼。它坐落在广州市越 秀山上,该楼又名“望海楼”,因当时珠江河道甚宽, 故将“望江”变为“望楼”。又因楼高5层,故又俗称 “五层楼”。楼前碑廊有历代碑刻,右侧陈列有12门古 炮。是广州现存最完好、最具气势,也最富有民族特色 的古建筑,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镇海楼建造于明 洪武十三年(1380年)。当时,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 城,开拓北城800余丈,为壮会城之势,在北城垣最高 处创建了此楼。镇海楼历史上曾五毁五建,现建筑为钢 筋混凝土结构,是1928年重修时由木构架改建成。1929 年成为广州市市立博物馆。1950年改名广州博物馆,分 朝代陈列广州城2000多年发展的文物史料。 镇海楼是广州标志性建筑之一,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楼高25米,呈长方形,阔31米,深16米。下面两层 围墙用红砂岩条石砌造,三层以上为砖墙,外墙逐层收 减,有复檐5层,绿琉璃瓦覆盖,饰有石湾彩釉鳌鱼花 脊,朱墙绿瓦,巍峨壮观,被誉为“岭南第一胜览”。 镇海楼顶层正面高悬“镇海楼”横匾。镇海楼两侧对联 :“千万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 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广 东
KEHAN PHOTOGRAPHY & LIKKI PPT
建 筑
·
13建筑学
林锦辉
131607135
广州市
深圳市 东莞市 惠州市 韶名市 河源市
佛山市
揭阳市 云浮市
中山市
江门市 阳江市
汕尾市
梅州市 潮州市
广 州
中山 纪念堂
中山纪念堂是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 生设计,1929年动工,1931完成。 总体布局采用中国传统的宫殿式风格与近 代西洋平面设计手法结合,由著名建筑师吕彦 直设计。建筑面积为3700平方米,高49米,四 面为4个重檐歇山抱厦,拱托中央八角攒尖式巨 顶。白色花岗岩石为基座和台阶,淡青色大理 石为墙裙、乳黄色贴面砖为墙身,紫红色水磨 大柱上盖宝蓝色琉璃瓦顶,层叠舒卷,显得格 外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前檐下横匾高悬孙中 山手“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 纪念堂内部结构异常坚固,全部用钢架和 钢筋混凝土构成,大堂内空间极大,而中无一 柱遮挡,全由隐蔽在墙壁间的八根大柱支撑, 堪称建筑艺术之杰作。堂内采光通透,装饰丹 彩瑰丽,金碧辉煌,并有11个门口,进出方便 。堂外三面为宽阔石阶,正门石阶前有一座白 色花岗石台基,基座上立着青铜色孙中山全身 像,两旁植翠柏鲜花。像前广场开阔,绿草如 茵,一对花岗岩雕成的云鹤华表,耸立其中, 显得格外雄伟和庄严;四周红棉高屹,绿榕成 荫,宁静又肃穆。
佛 山
清晖园
清晖园是一处始建于明代的古代园林建筑。[1] 位于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地处市中心,故址 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现存建筑主要建 于清嘉庆年间。园取名“清晖”,意为和煦普照之日光 ,喻父母之恩德。园林经龙氏数代龙应时、龙廷槐、龙 元任、龙景灿、龙渚惠等五代人多次修建,逐渐形成了 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岭南园林。清晖园与佛山梁园 、番禺余荫山房(或称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广 东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为省级文物保护 单位。 清晖园全园构筑精巧,布局紧凑。建筑艺术颇高,蔚为 壮观,建筑物形式轻巧灵活,雅读朴素,庭园空间主次 分明,结构清晰。整个园林以尽显岭南庭院雅致古朴的 风格而著称,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景换,并且兼 备岭南建筑与江南园林的特色。现有的清晖园,集明清 文化、岭南古园林建筑、江南园林艺术、珠江三角水乡 特色于一体,是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幻似仙境的迷人胜 地,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