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配套辅导书(物质与世界)【圣才出品】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配套辅导书(物质与世界)【圣才出品】

第一章物质与世界
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1.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见表1-1)
(1)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见表1-1)
表1-1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
(2)辩证唯物主义的重大意义
①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表明,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

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创立,标志着人们对物质的哲学理解的现代转折,并且同现代科学的发展具有一致性。

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构成彻底的唯物主义的出发点,为唯物主义乃至整个哲学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2.时间和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物质与运动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而运动是物质的属性,时间和空
间则是运动着的物质或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①物质是运动的担当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

②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2)运动的定义,特点及存在形式(见表1-2)
表1-2 运动的定义,特点及存在形式
考点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1.人类社会产生的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
(1)人类社会的产生有其自然前提和现实基础。

自然前提是人类社会产生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的基础,则是劳动。

劳动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内在机制和现实基础,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专属于人和人类社会的范畴。

①具体地说,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活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劳动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本性。

②劳动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在向人类社会飞跃的过程中,在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过
程中,劳动是一个决定性的条件。

③劳动不仅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分离开来,同时又把二者联系起来,即劳动不间断地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从而使人类社会能够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劳动是一种物质实践,作为社会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以自然界的存在和人的自然力的存在为基础前提,同时,它有具体的社会形式,即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自然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构成社会运动的基本的物质要素,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两种生产
人自身的生产和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的两个基本因素。

二者在人类历史上“同时并存”并相互作用,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因素。

①任何一个历史阶段,物质生产都必须以一定量的人口为基础。

②物质生产是社会历史的发源地,生产方式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a.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这一特殊机体的物质担当者。

b.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和性质。

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社会结构。

c.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社会形态也必然发生更替,形态的演变是由生产方式的变化所决定的。

d.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并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物质性的特殊标志就是生产方式所体现的物质性,即它们本身固有的“物质变换”和“物质关系”,并最终体现在作为物质力量的生产力上。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标志着社会与自然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考点三:从物质到意识★★★★
表1-3 意识的产生及主要内容
考点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物质形态特点(见表1-4)
表1-4 物质形态特点
2.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及其实践意义(见表1-5)
表1-5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及其实践意义
1.2 考研真题(含典型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物质(南开大学2014年研;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研)
答:物质是指在人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有着无限多样的形态,无穷的变化发展,但归根结底都是客观实在的外在表现,都是物质的外在表现。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根本属性是运动。

2.生产方式(复旦大学2015年研;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