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期末复习用11)

《古典文学》学习笔记整理一、先秦文学(一)《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篇诗歌作品1、“六义”:风、雅、颂;赋、比、兴2、内容:风—15国风(15个地区的民歌),共160篇(文学成就最高)雅—(大雅31、小雅74)105篇颂—(周颂31、鲁颂4、商颂5)40篇3、形式: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即譬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二)楚辞《楚辞》,楚地民歌。

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是其代表人物。

1、屈原作品25篇:《离骚》、《九歌》《九章》等。

2、宋玉的作品:《九辩》;“赋”5篇。

(三)先秦散文(1)先秦历史散文《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2)先秦诸子散文儒家——《论语》、《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

(3)体例《论语》——“语录体”;《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战国策》——“国别体”;《史记》——“纪传体”通史;《汉书》——“纪传体”的断代史。

二、秦汉文学(前206-公元220)(一)汉赋(1)汉赋发展的三阶段1、“骚体赋”(汉初——汉武帝初年的七、八十年间)贾谊的《吊屈原赋》;小赋向大赋过渡时期枚乘的《七发》2、“大赋”(汉武帝——东汉和帝、安帝的200多年间)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3、“小赋”(东汉顺帝——汉末近百年间)蔡邕的《述行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二)汉乐府1、汉乐府汉武帝时的音乐的官署,兼及创作和收集民间诗歌、乐曲,以及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袭用乐府题名仿作的不合乐的作品,统称“乐府诗”。

2、“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辞》3、《古诗十九首》被刘勰称为文人“五言诗之冠冕”(三)散文1、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2、贾谊的《过秦论》;晁错的《论贵粟疏》3、司马迁的《史记》4、东汉班固的《汉书》5、王充的《论衡》三、魏晋南北朝文学(220-589)(一)建安诗歌1、建安诗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王粲、刘桢、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孔融)。

王粲在“七子”中成就最高,被刘勰称为“七子之冠冕”。

2、“建安风骨”汉魏之际的建安(汉献帝年号)时期,以三曹、建安七子等人为代表的文人,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的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其创作具有慷慨悲凉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

3、代表作品曹操:《短歌行》曹丕:《燕歌行》曹丕的《典论·论文》。

曹植:《白马篇》《洛神赋》曹植的《洛神赋》中描写美女的句子有:“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王粲:《七哀诗》。

4、“才比子建,貌比潘安”中,“子建”指曹植;“潘安”指潘岳。

(二)正始诗人“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其中,阮籍与嵇康成就最高。

(三)太康诗人左思(《咏史其二》“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四)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饮酒·其一》“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饮酒·其二》“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风格“自然平淡”,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

(五)谢灵运代表作《登池上楼》中的名句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六)“永明体”永明体是中国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沈约、谢朓等强调声韵格律的诗风,又称新体诗。

(七)鲍照《拟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八)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九)南北朝乐府民歌1、南朝乐府民歌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2、北朝乐府民歌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真实地记录了游牧民族的生活状态,表现出北方民族的刚强爽直,充满了北方的景色和风趣。

《西洲曲》和《木兰辞》,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十)散文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十一)文学理论建安曹植的《典论·论文》强调文章的社会功能:“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四、隋唐文学初唐诗坛1、贞观诗风:产生于贞观时期,唐太宗是贞观文学的领袖。

贞观诗歌的政治性较强,贞观社会积极、健康的政治情况,反映在诗歌中的是贞观君臣建功立业、励精图治、雍容自信的向上的精神风貌。

受南朝文化的影响,贞观诗风由刚健质朴趋向表现技巧的贵族化和宫廷化。

“上官体”是其代表诗风。

2、上官体: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

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3、武后时期的“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其中杜审言在五律方面的成就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4、沈佺期、宋之问沈、宋的诗歌贡献,主要是声律方面,他们把已经成熟的律诗形式肯定下来,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5、王绩王绩在《野望》等诗歌,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而又纯朴疏野的意境。

6、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主张: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其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杨炯的《从军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卢照邻的《长安古意》7、刘希夷的名作《代悲白头吟》: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8、初、盛唐之交的“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

其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9、陈子昂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盛唐诗歌(一)张说、张九龄1、张说(667—730),盛唐前期文坛领袖。

主要功绩:阻遏了文学的浮华倾向。

2、张九龄:张说之后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也是深为时人宗仰的文坛宗匠。

创作主要表现自己如何在穷达进退中保持高洁的人格操守。

代表作:《感遇》十二首;《望月怀远》《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

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

全诗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

因望而怀,寓怀于望。

开头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第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三、四两句承接前两句来说,情人相隔,远在天涯,因而生怨,于是通宵望月而怀相思之苦。

五、六句转写相思的客观情状,因怜光满而灭烛,因夜深怀人,不能入睡,月下露水,润滋披衣。

七、八句写月光如此美好,想抓一把赠给远在天边的“情人”;如此良辰美景,却天涯阻隔,情何以堪?还是做个好梦吧,或许能在梦中相见。

全诗句句扣住“望月”的景色,表达出“怀远”的情感。

(二)孟浩然、王维与山水田园诗派(1)盛唐山水田园诗人(2)山水田园诗派盛唐时期以孟浩然、王维为主要代表,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的诗歌流派。

(3)主要代表作家: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健、祖咏等。

1、孟浩然(689—740)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是唐代大量写作山水景色与隐逸生活的第一人。

他的田园隐逸诗主要风格特色是恬淡淳厚,如《过故人庄》。

2、王维(701—761)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中另一位著名诗人,有“诗佛”之称。

存诗四百余首,有《王右丞集》。

王维的思想与诗歌创作可以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①前期。

他积极仕进,奋发有为,诗歌创作以政治诗、边塞诗为主。

他的边塞诗如《观猎》写将军的游猎活动,基调积极乐观,具有盛唐时代雄壮豪放、积极浪漫的特色。

《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②后期。

由于生活上和政治上的一系列挫折,思想趋于消极,隐遁山林,笃志奉佛,其创作题材也转向了山水田园,追求一种幽暝、恬适而又空灵的静美境界。

《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出一种清幽澄净的意境,寄寓着作者宁静淡泊的心情,形成一种空寂旷淡的艺术风格。

突出特点是“诗中有画”。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四)高适、岑参与边塞诗派1、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描绘壮阔苍凉、绚丽多采的边塞风光,抒写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的诗歌流派。

2、代表作家: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崔灏、王翰等。

4、代表作家与作品①高适存诗200余首有的慨叹身世,抒发怀才不遇;有的反映民生疾苦,同情百姓。

还有一些送别应酬诗。

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燕歌行》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

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②岑参:一生中曾两次出塞有丰富的边塞生活的阅历。

他的边塞诗不仅数量多,而且题材广阔,内容丰富,风格独特。

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逢入京使》《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风格特点:题材新奇,色彩瑰丽,想象奇特而又夸张合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