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田园诗PPT
文学作品的产生大都和时代背景有关,多年时宦时隐的生 活,让秉性真实淳厚的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虚伪和政治的 黑暗,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他 不能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于是从渴望返归田园到最终坚 决地辞官隐居。可以说,他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实际上 是理想与当时政治现实相矛盾、相背道的结果,这也使他 的诗歌中凸现了回归自然、回归田园的一份闲逸,同时也 多了一份乐天知命、安分守己、逃避现实的无奈。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特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 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 陶渊明的诗,可以分为述怀、哲理和田园诗三部分,共约 六十首左右,而田园诗三十首左右,约占一半。陶渊明的 田园诗在中国诗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田园 诗的奠基之作。他继承了古代农事诗的优良传统,扩大了 诗歌题材,并在思想艺术上有新的突破,在玄言诗弥漫的 东晋诗坛上,独树一帜,为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园诗创作著称的诗人和诗作陆续涌现, 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在他的诗里很难找到奇特 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甚至连形容词都很少用。陶渊明 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于常见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 其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 ,然而,如果仅仅是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而是平淡之中 见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在平淡的外表下,陶渊明的诗蕴含着炽热 的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韵味隽永。《劝农》诗,把中国 农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生活进行感观上的美化,从而呈 现出一幅祥和的农作图。耕种,实际都是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 理想获得实现的愉快《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久负盛名,抒发了诗 人回到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作为自然生活的一部分,陶渊明的田园 诗还写到了农业劳动,他的躬耕,是对儒家耽道、庄老玄言的一种反 驳,是对人生价值的积极实践,使他超越了古往今来的任何一位隐士 或诗人,显示出深邃淳厚的民本思想。自耕自食,是理想的社会生活 方式和个人生活方式,陶渊明写田园生活,写自我。
全诗语言平易朴实,多用偶句,对仗工整,琅琅成 诵,富有音乐美。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 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 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 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 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 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 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 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 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 美。
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
一、艺术风格上恬淡自然、醇厚隽永。
二、艺术境界上高远拔俗、天然浑成。主要 体现在情、景、事、理的交融统一上。
三、语言上自然本色、精练传神。
不和
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
当时十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
迫害。
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 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 ”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 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 ,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 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 ,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 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本篇写诗人离开仕途,归隐田园的简朴生活,抒发 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憎恶和归田后的喜悦安适的心情。
这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诗人采用寓情于景,借景 抒情的方法,使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交融 在一起,形成一种艺术境界,使读者通过想象觉得如同 身临其境,感受到一种意境美,从而受到感染。如诗中 我们所感触到的田亩草屋,成荫的榆柳,列植的桃李, 黄昏的远村,依依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颠上的鸡 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经过诗人的点化,都增添了 无穷的情趣,构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它们有近有远,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的生机,有自 然的趣味。将这画面有机地组合起来,便又构成一幅清 新自然,恬静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图景,并从这图景中体 会到诗人那归隐的无穷乐趣和乡居的安适心情,使读者 感受到一种艺术的意境美。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紧密相关。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永嘉之 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 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 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 家经学暂时没落。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烂,意志颓 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 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 水诗盛行一时。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 ,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 的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 距离,因而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 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
《归园田居》为著名诗人陶渊明所作,一共5首诗歌描写了诗人 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在诗人的笔下,田园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