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药保健食品的开发现状及展望

中医药保健食品的开发现状及展望

中医药保健食品的开发现状及展望
信计1082班张亚宁 200811921231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食品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消费品,中医药作为传统的医药卫生和养生文化,是保健食品研制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有效的物质来源,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保健食品可以促进民族产业和中医药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中药;保健;保健食品;现状;发展方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衣、食、住、行最基本的要求的满足;人们开始追求跟高级别的生活;在此基础上,人们对食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健食品应用而生。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食疗和食养的悠久历史和传统,经过几千年的实践,积累了大量的养生保健经验,形成了大量的养生保健药方,建立了独特的保健食品科学。

中医中药作为传统的医药卫生和养生文化,是我国保健食品研制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有效的物质来源,同时,开发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保健食品促进了民族产业和中医药现代化的不断发展。

可以预测,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防止老化、调节免疫、抗氧化和防突变等中药保健食品将受到青睐,一大批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在弄清它们对人体作用机制后,它们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将掺入到各种食品中,制成形形色色有益于健康、可口的保健食品,以天然绿色原料,通过高科技加工生产的中药保健食品将是21世纪黄金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保健食品的开发现状
我国自然条件复杂,地形、土壤、气候多样,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据统计,仅高等植物就有三万多种,在这些丰富的植物中,许多种类具有重要的经济用途,同时它们的作用正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深入而不断被人们所发现。

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定的药用植物有2万种,但只有二百多种作过较详尽的研究,我国中草药种类在6 000种以上、香料植物约350种、油脂植物有800种、酿酒和食用植物约300种。

卫生部先后3次共批准了87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名单,它
们是生产中药类保健食品的重要原料。

中国传统的中药疗法及养生之道,具有防、治结合、极少毒副作用的优势,在国际上日益受到重视,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全世界有40 亿人使用中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

据该组织估计,中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10年内将在世界上全面兴起[3]。

目前,西方国家应用中药的步伐正在加快。

在美国,美国联邦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已经能较为客观看待中药管理,《饮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的出台,在食品与药品之间为中药留下一块生存空间,并承认其保健作用。

此外,美国FDA已批准我国银杏灵等药品在美进行临床试验。

在英国,英国药物管理局多次向我驻英使馆了解中医药管理生产情况,了解中医资格考核标准及中医药教育情况。

英国卫生部曾委托全面研究中药毒性,结果证明绝大多数中药无不良的毒副作用。

此外,法、德、意等国家也出台发展中药产业的政策及中药产业管理体系,都使中药在有关国家和民众中进一步树立了信心。

与此同时,我国中药的出口量大大增加,2006年首次突破10亿美元,而这些中药中绝大多数是以保健品的形式进入国际市场,特别是增强免疫力、减肥、降脂、抗氧化、缓解体力疲劳等作用的中药。

在这方面,中药类保健品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以及可靠的安全保证,并适合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消费时尚。

因此,发挥传统中医药优势,突破瓶颈,克服自身不足,我国的中药制品完全有能力进入国际市场,这不仅是中医药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也是促进中药保健品发展的需求。

但是,医药保健品无论在研究开发或市场开拓等方面尚存在不少间题。

主要体构不合理,功用相似品种太多,具有确切疗效与特色的产品还不能真正满足市场需要。

重复研究、重复生产突出,造成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大量浪费。

对古方研究和老药新用重视不够,对传统剂型的继承发掘与提高亦不够,并在新剂型研制时尚一定程度忽视了中医药理论的指导。

缺乏系统而严格、客观而实质性的可控指标进行开发研究与临床评价,以理化数据和药理数据等客观标准评价尚属起步阶段。

新剂型、新辅料、新技术应用不够,剂型研究与药效研究相结合不够,甚至有如口服液尚盲目追求澄明度等外观而影响产品疗效。

短期行为突出,多是碍于治疗用新药开发投资高、难度大而寻求保健药品或疗效类药品或疗效食品开发,甚至存在“药效评价没谱,毒理试验对付,质量控制马虎,广告电视吹呼”等不正常现象
中药保健食品发展方向
1借中医药理论,开拓中药保健食品的研究
正确认识医药保健品,克服短期行为,决不能
将开发医药保健品作为权宜之计。

广义的医药保健品应包括对机体生理功能起到一定良好作用的药品、疗效食品及医疗器械。

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的保健用药品或疗效食品。

其开发虽亦应遵循“先治疗,后滋补”的基本原则,但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确定开发项目后则应认真对待决不能认为医药保健品比开发治疗品简单,是当前发展医药生产的权宜之计而可以马虎。

必须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医药保健品的研究与开发,并切实搞好中西结合。

开发研究祖国医药保健品应深入研究中医药理论,探索传统方剂规律,切勿脱离中医药理论指导,去寻求所谓“客观指标”,或滑向“中药西化”, “废医存药”。

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是不尽相同的学术体系,不能用纯西医观点研究开发的同时,也应从实际出发突出中医特点。

因目前尚缺少既完全符合中医理论,又符合西医现代科学方法的动物模型、方法及指标,在较多情况下不得不借用西医方法指标研究中药,尚待不断努力逐步建立一些符合中医理论和中药特点的研究方法,以使中药研究开发更科学、更合理、更具特色
2 进一步加强中药保健食品的理论和研究
发挥中医药学的特点和优势, 加强中医整体观理念与辨证论治方法的研究,体现中药保健食品辨证论食与整体调节的理念,并符合中医临床理、法、方、药的要求。

在研究中逐步揭示原料中的活性成分, 结合中药化学研究,开发符合中药性味功用、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的中药保健食品。

此外,通过对有效成分的深入分析研究, 发现一些结构新颖、功效特异的中药保健食品。

3 采用高新技术生产中药保健食品
未来保健食品竞争的核心必将是科技含量,以科学为先导, 发挥传统优势, 满足消费需求,中药保健品企业只有不断更新技术和提高技术含量,使产品从低层次的价格战、广告战中走出来,转向高层次的技术战、服务战,才有能力进军保健食品市场。

中药保健食品行业在生产以高新技术为指导的产品时, 要充分发挥中医传统食疗优势,就要注意把握以下方面:一要具有中国特色, 配方合理, 具有十分明显的整体协调作用, 把传统的食疗学说发扬光大;二要重点发展生物工
程技术、膜分离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微胶囊技术、低温技术、组织化和重组技术等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有力的推动中药保健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三要解决中小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滞后问题, 按中国国情结合国际标准改进装备完善工艺, 与此同时, 积极培养技术人才, 在大专院校设立保健食品专业, 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4.建立完整的评价
体系中药保健食品原料的种植应遵循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生产标准,从产地控制其产品质量,包括对产地的水源、土壤质量、使用的栽培原料等的全面研究和量性分析。

作为应用于中药保健食品中的原料物质其安全性及毒理性必须进行全面具体的评价,为中药保健食品的安全性提供依据。

在中药保健食品生产的各个阶段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包括原料种植、采收、保管、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合成及后加工等工序都采取相应的安全评价措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在保健食品审批过程中,要尽快形成一套完善的验证系统,包括中医现代化系统、中药质量、毒理安全及临床功效评估验证系统、统一的中药实验室分析方法的标准化系统和配套系统,从而保证保健品审批程序更为科学规范,进而与国际接轨。

总之,在人们注重天然、回归自然的今天,与中医同源的食疗理论和实际,将会在更多承袭中医药理论并吸取现代营养学思想的基础上,立足我国的现有资源,以天然的、有益健康的、兼具“食疗”“食养”的中国特色为基点,借助国际上保健食品注重个体化差异和适应性的个性化、系列化潮流,坚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建立同一规范的质量评定标准,大力研究开发第三代保健食品,尽快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被市场广泛接受和认同的产品,并形成产业化的规模效应。

这将会真正为中医食疗营养学带来生机,使中国逐渐形成独特的、有竞争力的保健食品行业。

参考文献:1.左言富.中医药在世界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江苏中医药,2005,26(5):1
2.中药保健食品的优势及发展方向;
3.贵州省中药研究所贵阳冉憋雄<<医药保健品的现状与开发思路>>;
4. <<我国保健食品前景展望>> 鲍晓华( 云南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热带作物系)
5. <<借鉴中药经验, 发展中国的保健食品(综述)>>李小芳王晓玲郑云雁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 10002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