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国文学史考点

外国文学史考点

第一章古希腊文学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至前8世纪(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主要成就:神话(神的故事、英雄传说)、史诗,还有少量叙事诗和教谕诗。

希腊神话的特征:1 希腊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

偏重于神人同形同性,他们不但有人的形象和性格,甚至七情六欲等。

与人的区别:长生不死,无比的法术和智慧,超人的神力。

他们不仅是自然力量的象征,而且也是社会力量的表现。

“神的故事”实际基于人的体验、感受,可以说是“人话”。

2 浓郁的人本主义色彩。

希腊神话“神人合一”神所经历的生活,实际就是人的社会化的生活。

对神的肯定与赞扬,实际也是对人的。

他们的冥界也充满光明、人间气息,不存在“末日审判”的恐怖与神秘。

3地位和影响无可比拟,思想性和艺术性相当高。

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是它的土壤俄林波斯神系:1 相传俄林波斯山上居住了一个神的大家族。

众神之王掌管天上人间,其它神有太阳神阿波罗、月神阿忒弥斯等。

2 他们和人同形同性,有时还和人间美貌男女恋爱,不同之处他们长生不死。

3 希腊众神没有主宰人类的绝对力量,体现了希腊神话的民主性和进步性。

英雄传说:主要有赫刺克勒斯建立十二大功的故事、伊阿宋率众英雄取金羊毛的故事等赫西俄德:教谕诗《工作与时日》(是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规劝弟弟走正直劳动的道路,不要走巧取豪夺的邪路。

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众神名称自己看)《伊利昂纪》(又译《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

一般认为是行吟盲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荷马史诗的思想意义基本思想:人在自然及神斗争的过程中,人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人的决定因素。

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

颂扬了在奴隶制初期形成的这种新的家庭生活伦理道德风尚及一夫一妻制。

艺术价值结构紧凑安排巧妙。

对于两个十年里所发生的事分别只表现其中几十天人物塑造上立体多元化,如希腊主将阿克琉斯诗句流畅自然优美比喻生动形象,借动植物来比喻,后人赞誉为荷马式的比喻柏拉图提出荷马教育了希腊人可谓希腊人的老师如何理解?荷马史诗是古希腊人的经典,其传播形式是吟游诗人的口头传唱,直到公元前6世纪中期才确定下权威的版本,因荷马史诗涵盖了古希腊现实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内容,在印刷术诞生之前,这种口头传唱的形式有效的向古希腊人传播了历史,文学,宗教,神话等方面的文化,这也使得荷马史诗成了古希腊人的活的教材,因此可以说荷马教育了整个希腊人,主要在于他教导希腊人如何理解命运,如何控制欲望,如何处理个人与城邦的利益关系,如何与其他城邦合理竞争等等,在控制个人情感和处理他人的关系中,荷马认为智慧最重要。

第二时期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氏族社会进一步解体、奴隶主城邦逐渐形成时期),史称“大移民时期”。

(一)主要成就:抒情诗、寓言(二)代表作家作品:抒情诗1、萨福:她的诗多半是抒发个人感情的爱情诗,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音乐性强。

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2、品达:他的诗歌主要赞美神和描写体育竞技,风格庄重凝练、具有崇高美。

第三时期公元前6世纪至前4世纪初(希腊奴隶制发展的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雅典时代)。

(一)主要成就: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二)代表作家作品:古希腊戏剧的起源与庆祭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活动有关。

古希腊悲剧三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他们的生活与创作分别标志着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即形成期、繁荣期、衰落(危机)期。

埃斯库罗斯(古希腊悲剧之父)⑴文学地位及贡献:①首创三连剧的悲剧形式;②在悲剧中增加了第二名演员,使对话成为戏剧的主体部分,同时缩减合唱队,基本形成戏剧的结构形式;③首创舞台背景和使用华丽服装。

从此,希腊戏剧不再是合唱抒情诗的分支,而转化为独立的艺术形式。

《俄瑞斯忒亚》《被绑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贡献:①增加了第三个演员,使对话和动作成为戏剧最重要的部分;②人物性格更突出,使戏剧矛盾冲突成为剧情发展的核心因素《俄狄浦斯王》俄底浦斯形象和剧作的主题:受命运惩罚和控制的受难者;苦难命运的首先反抗者(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精神)和集中承受者;理解命运的智者。

俄狄浦斯在得知自己“杀父娶母”的命运之后,在竭力摆脱厄运之中不知不觉间犯了罪,步步走进命运设置的圈套,这里体现的是命运的不可抗拒性;当他下令追查杀害国王的真凶时,他的正直、善良、刚毅的品格反而加速了他的不幸,紧锣密鼓地调查意味着加速了真相揭开的进程,当被告知自己正是那个罪人时,一方面预示着自己想要摆脱命运的抗争与努力也随着以失败告终;另一方面,他正直善良的品性及坚强的独立意识驱使他一查到底,并最终以戳瞎双目和自我流放作为自我惩罚。

此时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抗争精神就具有了悲壮意味,虽然结局是以抗争失败告终,但他在邪恶命运面前不是消极顺从,而是敢于面对现实,勇于自我惩处,这反而实现了对命运的超越。

欧里庇德斯贡献:①扩大戏剧题材,对女性家庭生活的现实命运的关注;②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突出,特别是对女性心理描写细腻,表现了爱不能终其所爱的文学母题《美狄亚》第二节古罗马文学维吉尔:(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其代表作史诗《埃涅阿斯纪》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文人史诗不同于民间史诗,它更多的注入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骑士文学骑士文学产生于12-13世纪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它是本世纪骑士制度盛行时代的产物。

内容是描写骑士的冒险经历、对封建领主的效忠和对封建贵妇人的典雅爱情。

体裁可分为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两种。

骑士抒情诗(最早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斯旺)如“破晓歌”主要描写的是骑士与贵妇夜晚幽会之后,在黎明前分离时依依惜别的情景,有反宗教禁欲主义束缚的作用;骑士传奇(兴旺于法国北方)是一种叙事诗,主要写骑士为获得荣誉、保护宗教,或为赢得贵妇人的爱情而到处冒险,同妖魔鬼怪或异教徒斗争等故事。

(骑士的信条是“忠君、护教、行侠”,行为举止要“文雅知礼”。

)城市市民文学(法国城市最为发达,城市文学的成就也最高)《玫瑰传奇》《列那狐传奇》中世纪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但丁《神曲》维吉尔贝阿特丽齐如何理解但丁世界观的两重性(神曲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但丁世界观的两重性在其扛鼎之作《神曲》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它反映了但丁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神学的矛盾。

作为一个具有人文意识的先驱者,但丁热情歌颂现世生活的意义,他赞颂理性和自由意志,他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提倡文化、尊重知识。

但是,作为新旧时代交替时期的诗人,基督教神学观念、中世纪思想的偏见世界观也时时出现于但丁思想意识中,与人文主义意识常常形成矛盾:①《神曲》中处处洋溢着对现世生活的热忱歌颂,但是但丁又把现世生活看作来世永生的准备;②他揭发教会和僧侣的败行劣迹,但又不整个地反对宗教神学和教会,甚至还把宗教神学置于哲学之上,把信仰置于理性之上。

(例如,他把维吉尔选为他幻游地狱和炼狱的向导,隐喻理性和哲学指引人类认识邪恶的途径,而把贝娅特丽丝作为游历天堂的向导,说明诗人仍然局限于信仰和神学高踞理性和哲学之上,人类只有依靠信仰和神学才能达到至善之境的经院哲学观点);③在听到一对痴情恋人的悲剧性遭遇时,但丁陷入极度痛苦中以致晕厥,但他又将他们放入地狱接受惩戒,却把苦行禁欲派始祖置于荣耀的天堂,从这里可以反映出但丁对中世纪禁欲主义和旧礼教既摈斥又在一定程度上认同的矛盾心理;④在对待封建君主的态度上,他曾义愤填膺地谴责说意大利没有一块干净的土地,但在其政治理想中,皇帝又被视为拯救陷于危难中的意大利的救星,这正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弱小的市民阶层的软弱性、妥协性的反映,为了对抗专横恣肆的教会,最初的人文主义者不得不谋求王权的支持和保护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人文主义文学总体特征1.反对中世纪封建教会鼓吹的以神为本,并主张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2.着力描写现实生活,肯定人的权利,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3.展示人的精神世界,情感特征,欲望要求等成为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艺术追求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分期: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意大利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薄伽丘:代表作《十日谈》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艺术形式。

意大利评论界把他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相媲美,称之为《人曲》。

他虽然对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作出了贡献,但却轻视民间语言和民间诗歌,追求典雅的艺术,其风格带有明显的贵族倾向。

《十日谈》的框架性结构《十日谈》的艺术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框型结构,很规正地把100个故事框在10天这个时间框架里。

10X10的框型结构:它继承了西方叙事文学讲故事的传统,但所讲故事又不是长篇故事,因此不可能采用荷马史诗的长河式叙事结构。

作者发明了用数和数的和谐构成《十日谈》10X10的框型结构。

书名10日,人物10人,每天故事10个,所讲时间10天,4个10,显示了数的和谐与排列的完整。

形成边长为10的正方形,即10X10的框型结构。

这是追求形式美的体现。

用故事中人物讲故事的方式把一百个故事编织起来,构成完整的统一体。

形成特定的空间关系,以日期的先后、讲述顺序的先后形成了特定的时间关系,以故事的因果关系形成了逻辑关系意义从内容上来看,揭露教会的腐败,僧侣的堕落,特别是辛辣讽刺了道貌岸然的禁欲主义。

写青年人的爱情,认为两情相悦是人的天性,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从小说的发展角度来看,开创了西方短篇小说的先河。

完全抛弃了中世纪梦幻的写作手法,采取写实逼真手法。

采用故事套故事的结构拉伯雷:《巨人传》三,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流浪汉小说:产生于16世纪,即西班牙经济衰落,人民日益贫困,社会上冒险风气盛行的时期。

“流浪汉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流浪汉小说的主人公大多为无业游民,大多以主人公活动为线索来描述所见所闻,作品一方面描写了流浪汉的悲惨命运,另一方面又表现了这些不幸者的消极反抗精神。

最著名的是无名氏的《小癞子》塞万提斯:《堂吉诃德》开创了欧洲现代长篇小说的先河,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物形象:堂·吉诃德: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复杂形象。

一方面,他是一个脱离现实、耽于幻想、不自量力、引人发笑的悲剧人物。

塞万提斯通过一系列滑稽可笑的情节描写,把堂吉诃德塑造成一个逆历史潮流的理应受到嘲弄的典型,实则是用笑声给骑士阶层、骑士制度、骑士文学举行了葬礼,预示了封建社会必将灭亡的历史趋势;另一方面,堂吉诃德具有人文主义的理想和勇敢正直的品质,他秉性善良、嫉恶如仇、勇敢无私,他的荒唐行为皆出于善良的动机,表现出为现实理想奋不顾身的斗争精神。

看他行动可笑又可怜,看思想伟大而崇高,他是一个喜剧人物,又是一个理想与现实脱节,高尚动机与无意义行动相矛盾的悲剧性人物,这种复杂而矛盾的性格是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西班牙社会现实矛盾的反映,也是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弱点的反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