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溶性微粒
不溶性微粒系指可流动的、随机存在于静脉注射用药物中不溶于水的微小颗粒。
来源:是外来物质,粒径一般在2~50微米之间,是由药品生产、储存、运输和临床应用等过程的污染,以及药物配伍时的物理或化学性质变化而产生,主要包括:钙、硅等无机微粒,炭黑、纤维、细菌、霉菌、芽孢和结晶体、玻璃屑,以及塑料微粒、橡胶微粒等。
危害:形成肉芽肿,产生局部组织栓塞坏死、静脉炎、肿瘤或肿瘤样反应,甚至引起变态反应危及生命。
方法:光阻法,显微计数法
光阻法测定原理当液体中的微粒通过一窄细检测通道时,与液体流
向垂直的入射光被微粒阻挡而减弱,使得由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降低,
这种信号变化与微粒的截面积大小相关。
仪器组成:取样器、传感器、数据处理器
测量范围:2-100微米,
仪器使用前进行校准,周期为6个月。
试验环境及检测测定前的操作应在洁净工作台或符合要求的洁净
实验室进行,确保无外来微粒引入,供试品溶液不被污染。
玻璃仪器和其他所需的用品均应洁净、无微粒。
所用微粒检查用水(或其他适宜溶剂),使用前须经不大于l.0μm的微孔滤膜滤过,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检查法
静脉用注射液、注射用浓溶液、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取样量均不少于4个,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取相当于无菌制剂的最大规格量4份。
测定前,均需用水将容器外壁洗净,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需将供试品小心翻转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
供试品溶液置于取样器上之前,均需静置2分钟或适当时间进行脱气泡,置搅拌器上搅拌时应避免产生气泡。
(1)标示装量为25ml或25ml以上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取供试品溶液至少测定3次,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l,至少取3个供试品,每个供试品第一次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计算。
(2)标示装量为25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由仪器直接抽取适量溶液,测定至少4个供试品,第一次供试品数据不计,,取后续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计算。
也可在层流净化台上合并至少4个供试品的内容物(使总体积不少于25ml),测定至少4次,每次取样应不少于5ml。
第一次供试品数据不计,取
后续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计算。
根据取样体积与每个容器的标示装置体积,计算每个容器所含的微粒数。
(3)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及供注射用无菌原料药取供试品适量(或原料适量),精密加入适量微粒检査用水(或适宜的溶剂),使内容物溶解后,按“标示装量为25ml以下的静脉用注射液或注射用浓溶液”中的方法测定并计算每个容器(每份)所含的微粒数。
特点及适用性
光阻法不适用于澄清度较低、黏度较大和易析出结晶的制剂,如乳液、胶体、脂质体、混悬液等;也不适用于进入传感器时容易产生气泡的注射剂(如碳酸盐缓冲液制成的制剂)。
对于黏度过高,采用两种方法都无法直接测定的样品,可用适宜的溶剂进行定量稀释,降低黏度后测定。
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环境、样品取样方式、仪器设备、安瓿质量、样品性质(如黏度)、样品稀释倍数等,测定过程应充分考虑。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与其他所需用品洁净无微粒,使用前需小心清洗,现用温热的清洁剂清洁,再用大量的水冲洗除去残留的清洁剂,试验前再用微粒检查用水按从上至下,从外至内的顺序进行清洗。
2. 光阻法测定注射用浓溶液,如黏度太大不便直接测定时,可经适当稀释后,依法测定。
3.光阻法除了不适用于黏度过高、进入传感器时容易产生气泡的制剂,对于一些溶解性差的样品,在管道中与水相混时可能会局部析出沉淀,这不仅会使检查结果偏高,也可能造成管路堵塞,出现这种情况时应考虑采用显微镜计数法。
4.光阻法检测透明液体中与液体折光系数不同的微粒杂质,如果介质不透明,将导致光无法穿过,检测无法进行。
对于此类液体,只有用适宜的溶剂进行稀释达到透明后方可采用光阻法进行检测,否则应考虑采用显微镜计数法。
5.采用光阻法测定小容量静脉用注射液、注射用浓溶液、静脉注射用无菌粉末时,可以采用直接取样法测定,也可以采用多支内容物合并法测定。
直接取样法可考察多支样品检查结果的重现性,体现各容器间的差异,但在测定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操作一致性(如容器翻转次数、取样方式、除气泡方式、搅拌速度等),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当采用合并法取样时,小心打开安瓿,打开安瓿前用水充分清洗,打开后建议采用干净注射器抽取转移的方法以减少瓶口微粒的干扰。
6.光阻法微粒检测器取样头一般为一定长度的不锈钢中空圆管,具有一定的“死体积”,故每个供试品应依法测定至少3次,必须弃去第一次测定数据,取后续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