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灾害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灾害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1、灾害(灾害和自然灾害必考一个)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灾祸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两类。

2、灾害地理学是指运用地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来综合研究自然灾害的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地表自然灾害的地理规律和结构。

★3、灾害的分类①根据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综合成因灾害。

②根据灾害波及的范围:全球性灾害、区域性灾害、微域性灾害。

③根据灾害出现的时间先后:原声灾害、次生灾害。

④根据灾害的属性不同:地质灾害、地貌灾害、气象灾害、水温灾害、土壤灾害、生物灾害。

★4、自然灾害(要说明的内容和第一条一样) 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再过的自然现象和过程,它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是对人类而言则是不正常的。

★5、自然灾害的外在特征①突发性和永久性。

②频繁性与不确定性。

③周期下性和不重复性。

④广泛性与区域性。

★6、自然灾害的内在规律①灾害链(因果链、同源链、互斥链、偶排链、交叉链)。

②边际效应规律(不同介质的交界面)。

③灾害发生时间规律性(灾害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各种周期、时效性、持续后延性、灾害的时间分布规律)。

7、灾害的主客体主体:灾害本身(现象与过程本身)。

客体:受灾害影响的人类。

8、灾害发生的时间规律性①灾害发生在特定的时间。

②各种周期。

③时效性。

④持续后延性。

⑤灾害的时间分布规律)。

9、影响自然灾害发生的因素(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①能量的积累和释放。

②协调破坏。

③分布不均匀。

④沿面运动。

⑤通道引诱。

⑥外因触发。

⑦多因强化。

⑧空间集中。

☆10、灾害地理研究的内容(答题时需要拓展) ①灾害生态系统。

从地理学角度观察,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载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因此,灾害地理研究的内容,包括各类灾类、灾种的区域分异、横向交叉、灾害链及动态变化、认识各种灾类、灾种的特征及形成机制、发展规律、研究灾害地理区域的划分、灾害风险性评价为主要内容。

②区域灾害结构。

各大洲(大洋)和主要国家地区的自然灾害的区域结构的分析,研究区域灾害的整体性、独特性和差异性,认识灾害的特征,进行灾害地理区域的划分、制定灾害的区域规划、研究区域防灾、减灾的措施。

11、地质灾害由于地质作用使地质环境发生突发或渐近的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和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或事件。

12、地质灾害的分类①按空间分布:陆地地质灾害和海洋地质灾害。

②按灾害成因:自然动力型、人为动力型和复合型。

③按地质环境变化速度:突发性和渐进性。

13、人类与灾害的关系(也有笔记称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对立关系:①成灾客体在增多。

②人为破坏作用在增加。

③灾害类型在增加。

④周期在缩短。

⑤分布范围在扩大。

统一关系:①没有人就没有灾害。

②灾害还可以带来某些好处。

③化灾为利。

④大的灾害可以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

14、灾害地理的研究特征①综合性。

②区域性。

③相关性。

④宏观性。

⑤应用性和群众性。

15、灾害地理研究的理论基础①地域分异规律。

全球地域分异规律(四大洋与六大陆)、陆洋地域分异规律(海陆分布)、区域地域分异规律(各种地带性差异)、地方地域分异规律(灾害的系列性与组合性)、局部地域分异规律(阳坡阴坡水热差异)。

②系统结构理论。

自然灾害的研究要求我们应用综合性的研究理论、观点、方法和手段,防灾减灾工作的整体性的方法等显得尤为重要。

③横向交叉观点。

互补相连的两个区域见灾害的互相影响和联系。

主要通过水问、大气、人为等过程来完成,即“遥相关”。

16、地震波的分类①体波(纵波和横波)。

②面波。

17、震级的划分中国地震6级:①小地震(1~3级)。

②有感地震(3~4级)。

③中强地震(4.5~6级)。

④强烈地震(6~7级)。

⑤大地震(7~8级)。

⑥巨大地震(≥8级)。

★填18、地震的类型(话说,这个会考填空或简答)①按成因分:陷落地震、火山地震、构造地震、人工诱发地震。

②按震源深度分:浅源地震(70Km以内)、中原地震(30Km~300Km)、深源地震(300Km以上)。

★简19、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①死亡人数多且灾害多。

②时空分布的广泛性。

③爆发时间短且有周期性。

④难预报。

⑤有利于形成矿藏(石英、黄金)。

20、世界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①全球大地震主要沿全球板块边界集中分布。

②环太平洋地震带。

③欧亚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③洋脊地震带。

④东非裂谷地震带。

★21、中国地震构造特征这个怎么没有人有笔记22、火山高温的地下熔体、流体经过地下通道喷出地表,成为火山喷发,由这些喷发物堆积形成的锥形、穹形或盾状体,则成为火山。

★填23、火山类型①死火山。

②休眠火山。

③活火山。

★24、喷发的类型与区别裂隙式喷发(冰岛型):①形成链状火山。

②没有强烈的爆炸现象。

③喷出物多为基性熔浆。

中心式喷发:①宁静式(夏威夷型)——基性,缓缓流出,温度高,粘度小。

②爆裂式(培雷型)——中性、猛烈爆炸哦同时喷出大量气体和火山碎屑物。

③中间式(斯特朗博利式)——过渡型,持续时间长。

25、火山喷发物类型①气体喷发物。

②火山碎屑流。

③火山碎屑物。

★26、火山与板块构造的关系27、全球火山的分布①环太平洋火山带。

②地中海火山带。

③大西洋海底火山带。

④东非火山带。

★必28、斜坡变形(破坏)体积巨大的表层物质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运动而形成的灾害。

★29、斜坡变形破坏的类型根据物质运动速度和水所起的作用分:①胁迫物质的快速失稳,导致相对整体的土块或岩块向坡下运动(崩塌、塌落和滑移)——水的作用较小。

②岩土体与水的混合物向坡下流动——水的作用较大。

☆30、斜坡变形破坏的影响因素①地形地貌。

②地质构造与新构造运动。

③地层岩性与岩体结构特征。

④地下水。

⑤暴雨和连续降水。

⑥人类活动。

★简31、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育规律①中部地区最发育。

②西部地区较发育。

③东部地区较弱。

★32、崩塌(崩塌、滑坡、泥石流必考一个,自己看着办)在陡峻的山坡上,巨大的岩体、土体或碎屑曾,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常常突然发生沿坡向下剧烈倾倒、散落现象,在坡脚处形成倒石堆或碎屑堆,成为崩塌。

★33、滑坡由岩石、土体或碎屑堆积物构成的山坡体在水和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发生整体滑落的过程称为滑坡。

★34、泥石流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现象。

是由大量土、砂、石块等固体物质和水组成,并以高速前进,具有强大能量和破坏性的一种特殊洪流。

35、崩塌的特点①下落速度快,发生突然。

②崩塌体脱离母岩运动。

③下落过程中,崩塌体自身的整体性遭到破坏。

④崩塌物的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

★36、滑坡的特点尚不明确37、泥石流的特点我也不晓得啊38、崩塌的形成条件①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是崩塌的物质基础。

②地形地貌条件:坡度。

②地质条件:岩性结构和构造。

③气候条件:温差、风化影响的风化。

④触发因素:暴雨、强烈融冰化雪、爆破、地震以及人工开挖坡度角。

★39、滑坡的形成条件(侧重这个)①地形地貌。

②地层岩性。

③地质构造。

④水文地质条件。

⑤人类活动。

40、泥石流的形成条件①固体松散物质的储备丰富。

②坡面坡度与沟谷纵比较大。

③可从高强度降水或冰雪融水获得充足的水源供给。

④人为因素。

★41、滑坡的防治滑坡治理:砍头、压脚、捆腰。

滑坡防治:排、稳、固、挡。

42、地面变形地质灾害广义:指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而使地面形态发生破坏,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现象和过程。

狭义:指地面沉降、地裂缝和地面塌陷等以地面垂直变形破坏或地面标高改变为主的地质灾害。

43、地面变形地质灾害的类型①按地面变形的形成形式的分类: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渗透变形、特殊岩土胀缩变形。

②按地面变形的成因分:内动力地面变形、水动力地面变形、重力地面变形、人类活动。

44、地面沉降发生在较大面积的地表高程降低,地面舒缓变形的现象和持续过程。

45、地面沉降的条件(话说,这个他说要细化,我也不晓得怎么细化的。

)①厚层松散细粒土层的存在。

②长期过垦开采地下流体。

③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④城市建设对地面沉降的影响。

46、地面沉降的特点①区域易发性。

②时间累进性。

③过程渐变性。

④成因复杂性。

⑤难以逆转性。

47、地面沉降的防治合理规划水资源开发利用布局:①取水点尽可能安排在沙砾层厚、粘性土夹层少的地段。

②在粘性涂层多且相变复杂地区,尽量以地表水作为供水水源,减少或不开采地下水。

③减少开采量,尽量采用恒定开采办法,不要形成长期增长的开采局面。

④减少开采强度,使降落漏斗平且缓。

等量置换:主要用于油气田。

采多少补多少。

48、地裂缝地表岩土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现象。

☆49、地裂缝的特征①发育的方向性与延展性。

②灾害的非对称性和不均一性。

③灾害的渐进性。

④周期性。

☆50、地裂缝的类型①按形成动力条件分:内动力形成的地裂缝(构造型)、外动力形成的地裂缝(非构造型)。

②按盈利作用方式分:压性、扭性、张性。

☆51、地裂缝的防治措施①控制人为因素的诱发作用。

②建筑设施避让。

52、地面塌陷指天然洞穴或人工洞室、巷道上覆岩土体失稳突然陷落,导致地面快速下沉、开裂的现象和过程。

53、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岩土体的内部条件:①地下存在空洞。

②洞空周围的状况。

岩土体的外部条件:①自然影响因素(大气降水、河湖近岸地带的侧向倒灌作用、地震)。

②人为活动的影响(采矿啊什么的)。

★54、地面塌陷的防治原则以防为主,及时治理。

55、气象灾害短暂的异常天气现象所引起的灾害现象和过程,即大气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运动变化引起的灾害,如暴雨、雹灾、封在、干旱、台风等。

56、气象灾害的分类据大气物理现象划分:气候异常灾害(低温、寒潮等)、降水异常灾害(干旱、暴雨、雹灾、暴风雪等)、气流运动异常灾害(台风、大风、龙卷风等)、光电异常灾害(雷电灾害等)。

+C8257、气象灾害的特点①经济损失最大。

②波及面最广。

③地带性特点最显著。

④有一定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⑤趋势趋于严重。

★58、我国气象灾害的背景条件(不晓得和哪个题二选一)①地域广阔,南北纬向跨度大。

②地形复杂,地势复杂。

③地势高低差别大。

④海陆分异明显。

④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破坏严重。

★59、台风发展到一定强度时候(大于12级)的热带气旋,在西太平洋地区被称为台风。

在东太平洋和大西洋和澳大利亚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或12级以上被称为飓风。

★简60、台风的形成条件①广阔的暖阳面,海水温度在26.6℃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

②对流层风俗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

③地砖参数大于一定的值(纬度大于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

④热带存在低层扰动,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

61、台风入侵我国的路径(这个,他特别说了一下这个不是重点)①西进型。

②登陆型。

③抛物线型。

62、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