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阳2019全国卷模拟试题2019全国高考化学模拟试卷安徽省蚌埠二中蒋红年邮箱:jhn19807819@ 邮编:233400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Cl-35.5 Fe-56 Cu-64第Ⅰ 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化学与生产、生活、技术、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自行车车架生锈主要是电化学腐蚀B 生活中常见的水晶、玻璃、陶瓷都属于硅酸盐产品C 镁和铝通常用热还原的方法来冶炼D 蛋白质、棉花、淀粉、油脂都是由高分子组成的物质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意在考查考生的环保意识及关心社会、关心人文的素养。
【解题思路】选项A 正确,选项B ,水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属于硅酸盐。
选项C ,镁和铝属于活泼金属,用电解的方法进行制备。
选项D 油脂不属于高分子物质。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A .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 —Cl —OB .-OH 与都表示羟基C .氯化铵的电子式:D .乙酸的分子比例模型为: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识别及表示方法,意在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解题思路】选项A 正确的应为H —O —Cl 。
3. 用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 molFeCl3与沸水反应生成胶体后,含有N A 个Fe (OH )3胶粒B .25℃时,pH=13的氢氧化钡溶液1.0L 溶液中含有的OH -数目为0.2N AC .7.8克过氧化钠(Na 2O 2)固体中阴、阳离子总数为0.3N AD .1.8克重水(D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N A答案:C【命题意图】本题以阿伏伽德罗常数为载体,考察了不同类别物质的组成的有关知识。
【解题思路】A 胶体粒子是多个粒子的集合体,1 molFeCl3最终生成的Fe (OH )3胶粒一定小于1 mol。
B pH=13时c (OH -)=0.1mol/L, 所以1.0L 溶液中含有的OH -数目为0.1N AC 一个Na 2O 2粒子中含有两个Na +和一个O 22-,所以7.8克过氧化钠(Na 2O 2)固体中阴、阳离子总数为0.3N A , 正确。
D1.8克重水(D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8/20) ×10N A =0.9 NA4. 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澄清透明的酸性溶液中:Fe 2+、NH 4+、NO 3-、Cl -B 常温下,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0-12mol/L的溶液中:Na +、NH 4+、SO 42-、HCO 3-C .c(I-) =0.1 mol/L的溶液中:K +、H +、ClO -、SO 42-D 含有大量HCO 3-的溶液:NH 4+、Na +、Mg 2+、I -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离子共存,涉及物质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等,意在考查考生对离子反应实质的理解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A 酸性溶液中NO 3-能把Fe 2+氧化为Fe 3+,所以不能大量共存。
B 常温下,由水电离产生的c(H+)=1.0×10-12mol/L的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碱性,无论是酸性还是碱性溶液中HCO 3-都不能大量存在。
C H+和ClO -会由于生成弱电解质HClO 而不能大量共存。
D 正确。
5. 用下列装置图进行相应的实验,其中正确的是()A. 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B. 用图2装置收集一瓶纯净的NOC. 用图3装置中U 型管两端有液面差且保持不变时证明装置不漏气D. 用图4装置制取并收集氨气答案:C【命题意图】: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实验中仪器的选择与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如过滤、蒸发等、实验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安全知识等。
【解题思路】A. 过滤是用来分离难溶物与溶液的方法。
乙醇和乙酸乙酯为互溶的有机液体,应用分液的方法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B. NO 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常温下反应,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
C. 正确D. 收集氨气的集气瓶不能带瓶塞。
6. 下列有关实验中仪器或试剂选择正确的是()A. 用碱式滴定管准确量取18.60ml 高锰酸钾溶液B. 中和滴定实验中,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标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时选用甲基橙作为滴定终点的指示剂C. 用托盘天平量取2.34克氯化钠D. 用10ml 量筒量取5.6ml 的浓硫酸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基本实验仪器的相关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解题思路】A 高锰酸钾溶液具有氧化性会使碱式滴定管的橡胶管老化B 强碱和弱酸恰好中和时溶液显碱性,甲基橙的变色区间为pH=3.1~4.4显酸性,误差会比较大,应用酚酞作指示剂C 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克,所以无法用托盘天平2.34克氯化钠D 正确7普伐他汀是一种调节血脂的药物,其结构如右图所示(未表示出其空间构型)。
下列关于普伐他汀的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D )A. 分子式为C 23H 34O 7B. 1mol该物质最多与3 molNaOH反应C. 该物质可发生消去反应、酯化、与FeCl 3的显色反应D. 可以与H 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和官能团性质及不饱和度的相关计算等的掌握。
【解题思路】:A. 分子式为C 23H 36O 7B. 羧基和酯基各消耗一个NaOH ,1mol 该物质最多与2molNaOH 反应C. 羟基(-OH )可发生消去反应,羧基(-COOH )和羟基(-OH )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该物质中既没有苯环更没有酚羟基所以不能与FeCl 3发生显色反应D. 该物质含有共轭碳碳双键,发生1、4加成时则得到该产物。
8. 已知25℃时,CaSO 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其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aSO 4(s )=Ca2+(aq)+ SO42-(aq) ΔH,下列有关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B )A .向饱和CaSO 4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Na 2CO 3溶液有CaCO 3沉淀析出,说明K sp (CaCO 3)B .向100 mL该条件下的CaSO 4饱和溶液中,加入400 mL 0.01 mol/L的Na 2SO 4溶液后,无沉淀CaSO 4析出C .升高温度可增大溶液中Ca 2+浓度,说明该过程的ΔHD .升高温度可以使图像的A 点到点B答案:B【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外界条件对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以及沉淀的转化等。
【解题思路】:A. 沉淀转化时不一定就是溶度积小,只要浓度熵大于该温度下的沉淀溶解平衡常数即可。
+--B. 由图示可知,在该条件下,CaSO 4饱和溶液中,c (Ca2) =c(SO2103mol/L,K sp (CaSO4) 4) =3.0×-6=9.0×10. 当向100 mL该条件下的CaSO 4饱和溶液中,加入400 mL 0.01mol/L的Na 2SO 4+---+-溶液后,混合液中c (Ca2) =6.0×104 mol/L,c (SO2103mol/L,溶液中c (Ca2)·c (SO24) =8.6×4)--=5.16×106<K sp (CaSO4) =9.0×106,所以混合液中无沉淀析出。
正确C. 升高温度可增大溶液中Ca 2+浓度,说明该过程为吸热过程,所以ΔH>0D. 升高温度K sp (CaSO4) 变大,所以错误9.. 室温下,已知:①H +(aq) + OH-(aq) = H2O(l) ΔH=akJ•mol-1②NH 3. H2O (aq)= NH4+(aq) + OH-(aq) ΔH=bkJ•mol-1若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 1、V 1的氨水和c 2、V 2的HCl 溶液相混合,下列有关该混合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反应NH 3. H2O (aq)+ H+(aq)= NH4+(aq)+ H2O(l)的焓变ΔH=-(a+b)kJ•mol-1B. 若混合溶液pH <7,则一定有c 1V 1 <c 2V 2C. 若混合溶液pH>7,c (Cl -)> c(NH 4+)>c(OH -)>c(H +)D. 无论溶液呈酸性还是碱性、中性一定有:c (NH 4+)+ c(H +)= c(Cl -)+ c (OH -)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热化学方程式和盐类水解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盖斯定律和盐溶液中的电荷守恒、质子守恒、物料守恒等。
【解题思路】:A. 根据盖斯定律将①②两式相加可得ΔH =(a+b)kJ•mol-1,所以错误。
B. 若c 1V 1 =c2V 2,此时氨水和HCl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H 4Cl ,NH 4Cl 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所以pH <7,即pH <7时不一定有c 1V 1 <c 2V 2,c 1V 1 =c2V 2也可以。
所以错误C. 根据电荷守恒则有c (NH 4+)+ c(H +)= c(Cl -)+ c(OH -),若混合溶液pH>7,c (OH -)>c(H +),所以c (Cl -)<c (NH 4+)。
所以错误D. 电荷守恒定律,正确。
10. 对于在密闭绝热的容器中进行的反应CO 2(g)+2NH 3(g)CO(NH2) 2(s)+H 2O(g) △H <0,该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横坐标所示的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答案:B【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与化学平衡有关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知识点考察全面,设计巧妙。
此类题通常把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结合起来考察,多以图表或表格的方式出现,注重“图文并茂”,考查内容通常包括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计算及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移动方向、转化率及百分含量的大小判断等。
【解题思路】:A. 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温度升高反应正逆速率加快,但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平衡左移,所以升高温度时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但逆反应速率更大在上方。
B. 同时有两个变量时要采取控制变量法。
当其他条件不变只增大压强时,平衡右移CO 2转化率变大;当其他条件不变只升高温度时,平衡逆向移动CO 2转化率变小。
正确C. 与B 类似,错误D. 由于T1>T2,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所以T1时的图像应该在下方11. 由化学能转变的热能或电能仍然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根据下图所示的装置,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装置中Zn 极为负极B .当铜片的质量变化了6.4g 时,a 极上消耗的O 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C .该装置中b 极的电极反应式是:O 2+2H2O+4e-===4OH-D .该装置中b 极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答案:D【命题意图】: 电化学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与其有关的化学电源、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电镀和金属的精炼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也是高考中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