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关于经济果林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的思考郁海东 (上海市林业总站 200072)有机肥在经济果林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关系到果品质量的关键性生产资料。
随着上海市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其他行业转移,农业有效劳动力减少;同时,为符合环保要求,本市畜禽养殖向集约化发展、向外围发展,果园使用原始畜禽粪肥的成本增加、途径减少。
2003年,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三年环保行动计划”,要求对畜禽粪便进行集中处置,鼓励企业利用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政府出资补贴并帮助推广;2004~2005年在果树上开展试点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市财政补贴250元/t;2006~2008年,市绿化局启动“双增双减”项目,加大商品有机肥推广力度;2010~2012年市绿化局再次得到市财政支持,进一步扩大推广范围和覆盖面。
但在推广过程中,农民对商品有机肥的质量褒贬不一。
1 商品有机肥在上海市经济果林上的使用现状1.1 商品有机肥使用方便、省力、肥效高由于商品有机肥经过无害处理,无臭味,其运输、储存、使用均比传统有机肥(农家肥)方便。
农民只需给肥料生产厂家打个电话,厂家就会把肥料送上门,使用时只要拆开包装袋,把有机肥倒出来便可,若用不完,还可储存在仓库里。
同时,商品有机肥经过发酵、加工,肥效比传统农家肥约高3倍。
1.2 增施商品有机肥,有助提高果品质量施用商品有机肥可增加和激活土壤有益微生物,抑制土壤有害微生物的产生,促进土壤养分转化,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增加土壤肥力。
同时,商品有机肥含有的养分较为全面,可直接被植物根系吸收,能明显改善果实品质。
增施商品有机肥,果实不但外观品质好,且口感好、质地细腻,还可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酸度等。
增施商品有机肥,还有助于果树健康生长,增加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和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风险,保障果品安全。
1.3 果农对商品有机肥的接受程度逐年上升由于商品有机肥的独特优势,加上政府财政专项的补贴,提高了农民使用商品有机肥的积极性。
在市、区(县)、乡镇各级技术推广部门的大力推广下,使商品有机肥在经济果林上的使用面积和数量逐年上升。
2006年全市经济果林上仅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1 657 t,使用面积仅113.33 hm2,到2012年,全市经济果林上商品有机肥使用面积达1.888万hm2,使用量达14.3万t,商品有机肥使用覆盖面积已占全市经济果林面积的90.5%。
2 商品有机肥推广中存在的问题2.1 商品有机肥质量不稳定,肥力降低由于商品有机肥生产工艺较传统,入行门槛相对较低,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厂家的商品有机肥质量不稳定、不达标,主要表现为水分超标、pH超标、有机质含量和氮磷钾养分含量不达标、个别重金属含量超标、肥料未充分腐熟、填充料过多、没有按程序进行粉碎和过筛、杂质过多、肥力降低等。
2012年11月,对全市32家有机肥企业的36个样品进行质量抽检发现(其中有4个样在6月抽检),合格率仅为19.4%,在不合格指标中,pH值超标有18个样,占总数的50%;水分超标有13个样,占样品总数的36%;有机质含量不达标有7个样,占总数的19%;3个样品的总养分不达标;4个样品的重金属超标。
这使不少农民对商品有机肥的信任度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有机肥的产业化推广应用。
2.2 商品有机肥竞争无序,部分企业诚信缺失目前,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的规模以中小型为主,由于企业规模小,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能力有限,缺乏对商品有机肥质量的有效控制,更谈不上对商品有机肥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
另外由于行业管理部门在推广有机肥过程中,对有机肥进行统一定价、统一采购,从某种程度上讲,计划经济时代的运行模式,抑制了生产厂家优质优价的竞争,造成有机肥质量良莠不齐。
同时,在有机肥行业发展过程中,管理部门的监管不到位,给部分企业的不诚信行为制造了舞弊空间。
这样不仅给商品有机肥的生产质量埋下了隐患,也影响了商品有机肥的推广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对商品有机肥发展的建议3.1 扩大规模,规范流程,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随着商品有机肥生产和使用的不断扩大,建议提高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准入门槛,淘汰那些生产设施简陋、生产工艺落后、生产规模太小、产品质量问题不断、诚信缺失的企业。
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要适度扩大规模,增加对新设备的投入,规范有机肥制作工艺,研究新产品、新工艺,以满足———————收稿日期:2013-02-16摘 要:有机肥是关系到果品质量的关键性生产资料。
2003年,上海市政府出台“三年环保行动计划”,鼓励企业利用粪便生产商品有机肥,政府出资补贴并帮助推广。
为促进商品有机肥在经济果林中的推广使用,介绍了商品有机肥在经济果林中的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并依此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果林;商品有机肥;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建议(下转第13页)鼓励农业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技人员和退休农业专家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等形式,与农民群众和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形成农业科技推广的投入回报机制。
继续加大“科技特派员”、“科技富民工程”等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推广力度。
3 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3.1 存在的问题3.1.1 管理体制混乱。
镇农技推广服务站不仅要完成区业务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还要服从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从而导致在具体工作中,忽视了农技推广工作应面向广大农民指导农业生产的业务技术特点,使农技人员成了编外的行政干部,造成了农技人员脱岗、离岗现象较严重。
3.1.2 工作经费紧缺。
近几年,基层农技站事业经费和推广经费严重紧缺,财政除每月固定下拔工资外,其它办公费、差旅费、人员培训等资金拨付困难,导致很多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具体表现在: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开展困难;缺乏必要的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
3.1.3 基础设施薄弱。
当前,枫泾镇农技站无固定的办公场所,没有固定的试验示范基地及必备的试验、检测、推广服务设施。
3.1.4 农技人员素质偏低。
据统计,在基层农业岗位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人员中,具有农业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农技人员仅占总数的10%,致使农技人员结构断层、知识老化等问题突出。
3.1.5 政策扶持不够。
政府除解决农技人员基本工资和必要的待遇外,目前,没有其他明显的扶持政策。
3.2 相关对策、建议3.2.1 理顺管理体制,科学设置机构。
理顺管理体制,重点是理顺行政关系,加强工作的协调与组织。
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原则上应实行区乡镇双重管理、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
区级农技推广行政部门负责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机构人事、经费、财产及业务等方面管理,乡镇政府负责协调和监督。
要加强对镇农技人员的管理、指导、监督和业绩考核,保证农技人员能专心致志地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工作;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设置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3.2.2 合理界定职能,保障经费落实。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主要承担农业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动植物病虫害及灾情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的监管与配套服务,农业、渔业和森林、水资源管理,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民的公共培训教育等公益性职能。
市、区要根据当地农技推广工作的需要,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而同步增长。
要切实改变以往经费主要用于“养人”的状况,切实保证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
3.2.3 核定聘用人员,实行竞争上岗。
建议根据本地产业特点、承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核定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编制,实行全员聘用制,一年一聘,聘用期内的工资、福利、养老、医疗、保险等待遇由市、区参照当地同类人员标准制定。
要明确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职能,合理划分公益性和经营性活动。
依照“公开、公正、公平”和“择优录用”的原则,从现在编人员中优先聘用农技人员,要求农技人员具有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或助师级以上职称,具备聘用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及业务能力;从其他人员中聘用的,必须是农技类大专以上的毕业生,且具有相应的业务能力。
建立基层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技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专业知识,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
要切实提高基层他们的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加快培养年轻的农业技术骨干,解决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等问题。
3.2.4 建立健全管理和考核制度。
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的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明确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职责、任务和要求。
基层聘用单位要将考核指标量化、细化,并把农民群众对农技人员的评价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按照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形成长效的管理制度,确保基层农技人员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农技推广工作中。
要形成优胜劣汰机制,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不再继续聘用。
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农技人员管理和考核工作的指导。
果林生产者的不同需求。
建议有关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根据效能制定标准,提出商品有机肥生产企业的准入条件和资格,并有效监管,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促其整改,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企业,应劝其退出,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
3.2 加强对商品有机肥的质量监管和服务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商品有机肥的质量监管,增加对商品有机肥的抽检频次,特别是在大量供肥阶段,要增加抽检次数,并把抽检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生产企业除进行黄牌警告、停产整顿直至淘汰出局外,还要对销售的不合格产品进行追责。
通过质量抽检,严格执法,保障商品有机肥的产品质量。
同时管理部门也应对生产企业加强服务,如帮助企业做好肥效试验,确定合理使用量;对全年有机肥需求量进行预测后及时告知,方便企业按计划生产;及时通告肥料抽检质量;帮助企业了解行业的发展与生产动态;帮助企业建立肥料供需、生产、销售档案,并逐步规范;帮助企业严格生产管理,严格质量控制。
3.3 开发生产新型和专用商品有机肥在果品生产中,果农对肥料的需要是有差异的。
如果品生产企业通过了绿色果品和有机果品的认证,就应使用高效优质的生物菌肥、腐植酸肥料等。
同时,农民也应多使用养分配比更合理、养分含量更高更全、使用和储运更方便的专用型商品有机肥。
因此,有机肥生产企业要不断研制和开发新产品,以满足经济果林生产的发展需要。
****************************************************************************************************************(上接第22页)-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