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护理安全输血制度
一、 确定输血后, 有资质的两名护士持 “临床输血申请单” 和贴好标签的
试管至患者处,当面核对床号、患者姓名、性 别、年龄、住院号、诊断、
血型,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配血要求:一人一次一管。

二、采集血标本时,不能从正在补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 以防影响血型交
叉试验结果。

三、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患者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 送交输血科(血
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四、取血时护士携带病历到血库,与血库人员双方交接核对:
(一) 受血者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血型(包括
Rh 因子)、血液成分、血量、有无凝集反应;

(二) 核对血袋标签: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包括 Rh 因子)、血液
有效期;

(三) 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 凝块。双方核
对无误后,在发血单上签字。

五、血液领回病房后,由两名护士持“输血申请单” 、病历与血袋标签逐项
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 院号、血型(包括 Rh 因子)、血液成分、有
无凝集反应及献血者编码、血型(包括 Rh 因子)、储血号及血液有效期;检
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血液有无溶血及凝块。确认无误后方可输
血。

六、输血时:
(一)输血时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至床旁,用 两种识别患者
的方法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 住院号、血型(包括 Rh 因
子)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严格执行“三查九对”“三查”即查血的有效期、质
量、输血装臵 , 是否完好;“九对”即查对受血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
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结果、
采血日期、种类、血量。

(二)让患者自述姓名,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输注。
(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使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四)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
加入药物。输血前、后静脉滴注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连续输注不同供
血者血液时,两袋血之间用静脉 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五)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
受血者有无输血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 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 治疗和急救,并查
找原因,做好记录。

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 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
维持静脉通 2路,积极配合抢救,并保留剩余的血液及输血器以便查找原
因。

(六)执行后在医嘱单、护理记录单、输血(检测)记录单、输血核对
登记本上双签全名及执行时间,将供血者血袋条形码编号粘贴在输血(检
测)记录单及输血核对登记本 上。
(七)输血完毕后,将血袋及“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送回输血科
(血库) 。

七、护士在采集血标本及输血时,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进行
核对,所有患者除均要使用床头卡、 “腕 带”识别外,清醒患者还应使用
“反问式”的识别方法询问患者姓名。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
重症患者可通过询问家属进行识别。

八、输血反应的预防
(一)血液从血库取出后,勿剧烈震荡,以免红细胞大 量破坏而引起
溶血,库血不能加温,以免血浆蛋白凝固而引 起反应。血液自血库取出后
应在 30min 内输入,避免久放致使血液变质或污染。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血液必须经 二人以上核对
后方可给患者输入。认真查对血袋有无破损、 渗漏,血液有无溶血及凝
块,如血浆变红,血细胞呈暗色, 界限不清,提示可能有溶血,不能使
用。

(三)血液内不可随意加入其他药物,如钙剂、酸性及 碱性药物和高
渗或低渗液体,以防血液凝集或溶解。

(四)输注两个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时,应间隔输入注射用生理盐水,避
免产生免疫反应。

(五)输血时应先慢后快,根据病情及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滴速,对患
有心、肺、肾疾病的患者或年老体弱、婴幼儿等患者输入的速度宜慢。

(六)输血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如有发热、
过敏、溶血等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并保留余血24小时, 以备核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