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弊将带来严重后果!
《宏观经济学》试卷
1. 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
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试卷上(或答题纸上);
.考试形式:开(闭)卷;
1.在宏观经济学创立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一部著作是()。
A.亚当•斯密的《国富论》B.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C.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D.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通论》
2.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
A.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政府债券
B.通用汽车公司增加了500辆汽车的存货
C.通用汽车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
D.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另一条新装配线
3.按照平衡预算理论,政府购买的增加完全由税收的增加来支付,这将
)。
A.既不会导致通胀,也不会导致紧缩,因为它们的影响将正好相互抵消B.将导致衰退,因为税收增加导致的收缩作用比政府购买导致的扩张作
C.将导致经济扩张,因为购买增加导致的扩张效果比税收增加导致的收
D.以上均不正确
4. 若个人收入为500美元,所得税为40美元,个人储蓄为50美元,那么个
)。
A.500美元B.480美元C.470美元D.510美元5. 按照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的说法,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导致()。
A.利率上升,会等量“挤出”私人支出
C.收入和就业增加
D.投资水平上升,因为企业会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
意义上的货币供给包括()。
6. M
1
A.通货和活期存款 B.纸币和铸币
C.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 D.活期存款和货币近似物
7.下列哪项不是政府调整总需求的财政政策手段()。
A.改变政府购买水平B.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C.改变税率D.改变货币发行量
8.下列哪种情况中“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A.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投资需求对利率不敏感
B.货币需求对利率敏感,投资需求对利率也敏感
C.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投资需求对利率也不敏感
D.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投资需求对利率敏感
9.假设一国人口为2000万,就业人数为900万,失业人数为100万,那么,
)。
A.10% B.5% C.11% D.8%
10.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用的货币政策包括()。
A.卖出有价证券B.降低贴现率,放松帖现条件
C.提高法定准备率D.减少税收
11.如果投资对于利率是完全无弹性的,由于货币供给的增加,LM曲线的移
( )。
A.不增加收入,降低利率 B.增加收入,降低利率
C.增加收入,提高利率 D.增加投资,增加收入
12.在既定的劳动需求函数中( )。
A.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减少
B.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
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率增加时,劳动需求增加
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率增加时,劳动需求减少
13.在以下四种情况中,可称为通货膨胀的是:()
A.物价总水平的上升持续了一个星期之后又下降了
B.物价总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年
C.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一年
D.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的价格水平上升而且持续了二年
14.假定经济正遭受通货膨胀,可以由下列哪一种方法部分地或全部地消除
)。
A.增加政府购买B.减少个人收入税
C.以同样数量减少政府购买和税收D.增加同样数量的购买和税收
15.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有利于:()
A.债务人
B. 债权人
C. 工人
D.无法判断
16.金本位制的优点是()。
A. 汇率固定,消除了汇率波动而产生的不确定性
B.该体系中的每一个国家都必须承担干预外汇的义务
C.限制中央银行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国内价格水平上涨的做法予以限
D.以上全部正确。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绝对优势理论是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
B.绝对优势理论不能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
C.比较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来的
D.比较优势理论在理论上更广泛地论证了国际贸易的基础
18.提高经济增长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
A.提高投资产出比率B.建立高度发达的税收机制
C.削减就业人数D.增加人口
19.在经济增长的源泉模型Y=A·f (K, L)中,A表示()。
A.资本B.劳动C.创新D.技术进步
20.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A.价格的波动
B.利率的波动
C.国民收入的波动
D.消费的波动
(共12分)
1.政府为某公司修建专用机场而进行的支付为转移支付。
()
2.资本的边际效率可以理解为就是一个项目的预期投资收益率。
()3.平衡预算理论表明,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相同增长不会对收入产生影响。
)
4.货币供给量增加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
( )
5.在宏观经济均衡时就意味着实现了充分就业。
( )
6.如果资本存量增加,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
( )
7.如果工资下降,长期总供给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
)
8.财政政策的时滞性主要体现在前期,而货币政策的时滞性主要体现在后期。
( )
9.经济学家认为,引起工资推动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的根源都在于经济中的垄断。
( )
10.汇率在国际经济交往中是很重要的,它不仅影响着国内商品与国外商品( )
11.在经济周期收缩阶段,失业率上升。
( )
12.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总水平的长期的波浪式的运动。
( )
18分)
1.为什么当可支配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并不为零?
2.简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3.简述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
12分)
1.试述通货膨胀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18分)
1.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 Y=f(k)=2k-0.5k 2 ,人均储蓄0.3,人口增长率为0.03,求:
(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 值。
(2)与黄金律相对应的人均资本量。
2.设总供给函数为y S =2000+P,总需求函数为y D =2400-P, (1)求供求均衡点。
(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 ,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3)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 ,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4)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 ,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5)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
答案
一、DACDC ADDAB ABBCA DCADC
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1.消费支出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保证生存必需的自发消费;另一部分是由可支配收入决定的引致消费。
当没有可支配收入时仍然有自发消费,因为没有这部分消费支出就无法生存了。
在没有可支配收入时,这部分消费可能来源于过去的储蓄(即现在进行负储蓄),或者借款。
这种情况在短期中是可能的,但在长期中没有可支配收入也就没有消费支出。
2.简述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1)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
(2)如果没有货币流通速度不变这一假设前提,货币政策的作用要打折扣。
(3)外部时滞的影响。
3.非歧视性原则;降低和最终取消贸易壁垒的原则;磋商调节原则。
四、1.答案要点:
(1)通货膨胀的概念
(2)通货膨胀的影响:对产量和就业的影响;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五、1(1)经济均衡增长时,sf(k)=nk 代入数值得:0.3(2k-0.5k2)=0.03k
有:k=3.8
(2)由题意,有:f'(k)=n
于是:2-k=0.03,k=1.97 即为与黄金律相对应的稳态的人均资本量。
2(1)由y
S =y
D
得 2000+P=2400-P 于是 P=200, y
S
=y
D
=2200 即得供求均衡
点
(2)向左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y
D =2160-P 于是, 由y
S
=y
D
有2000+P=2160-P P=80, y
S =y
D
=2080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3)向右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
y D =2640-P 于是, 由y
S
=y
D
有2000+P=2640-P P=320, y
S
=y
D
=2320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
(4)向左平移10%后的总供给方程为: y
S =1800+ P 于是, 由y
S
=y
D
有
1800+P=2400-P P=300 y
S =y
D
=2100
与(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滞胀状态。
(5)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属于常规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