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2019年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6小题)1.下列可印证唐朝时期中印友好往来历史的是()A.遣唐使B.玄奘西行C.鉴真东渡D.唐招提寺2.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①鉴真东渡日本②玄奘西游天竺③日本“遣唐使”来华④郑和下西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

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是()①日本②新罗③天竺④雅典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4.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检索了一下关键词:“日本”、“佛教”、“《东征传绘》”、“唐招提寺”。

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郑成功收复台湾D.戚继光抗倭5.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

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边疆管理B.开凿了丝绸之路C.传播了中国文化D.扩大了唐朝疆域6.“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

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7.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如图反映的史实可用来直接研究唐朝的()A.民族交往B.对外交往C.经济繁荣D.文化昌盛8.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是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正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说到唐朝外交,我们不自觉地就会跳出一个词:开放。

对于开放,人们的印象往往是文化的输入,可是对唐代而言就是凭着开放,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唐文化圈。

下列与唐文化圈形成无关的是()A.册封少数民族首领B.玄奘西行C.遣唐使、鉴真东渡D.新罗留学生涌往长安9.玄奘携带佛经自天竺归来后,根据他的口述,由他弟子记录整理而成的作品是()A.《西游记》B.《西厢记》C.《天竺记》D.《大唐西域记》10.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只有一个年号叫贞观。

下列史实不是发生在贞观年间的有()A.文成公主入吐蕃B.广用贤才,形成“房谋杜断”C.发展生产减轻赋税D.鉴真东渡日本1.(2018•福建)下列可印证唐朝时期中印友好往来历史的是()A.遣唐使B.玄奘西行C.鉴真东渡D.唐招提寺【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分析】本题以唐朝时期中印友好往来的历史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国。

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有关内容。

2.(2018•滨州)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①鉴真东渡日本②玄奘西游天竺③日本“遣唐使”来华④郑和下西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分析】本题以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传播唐朝文化,唐太宗前期,玄奘西游天竺,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唐太宗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经历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日本13次派“遣唐使”来华,①②③是正确的选项;郑和下西洋是明朝的史实。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

3.(2018•临沂)“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

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是()①日本②新罗③天竺④雅典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②④【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分析】本题以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除了日本与唐朝的友好往来外,天竺、新罗和唐朝还进行友好往来,①②③选项符合题意。

雅典是欧洲国家。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唐朝对外交往的有关内容。

4.(2017•深圳)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检索了一下关键词:“日本”、“佛教”、“《东征传绘》”、“唐招提寺”。

他们研究的主题是()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郑成功收复台湾D.戚继光抗倭【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分析】本题以“日本”、“佛教”、“《东征传绘》”、“唐招提寺”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流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鉴真为了弘扬佛法,六次东渡日本,终于第六次东渡成功,时年已66岁。

鉴真到达日本后,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故“日本”、“佛教”、“《东征传绘》”、“唐招提寺”与鉴真东渡有关。

故选: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鉴真贡献的相关知识点.5.(2017•成都)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

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A.加强了边疆管理B.开凿了丝绸之路C.传播了中国文化D.扩大了唐朝疆域【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为弘扬佛法,鉴真六次东渡,终达日本,为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求取佛法,玄奘西行天竺,历时17年,带回大量佛学经典,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为中印中友好往来作出了杰出贡献。

因此鉴真和玄奘的共同贡献是都弘扬传播了佛教文化;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相关知识点。

6.(2016•广东)“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

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分析】本题考查了唐朝开放的交往。

【解答】题目给出的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发生在元朝,与唐朝无关,据此所有含④的BCD三个选项。

故选:A。

【点评】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用的,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7.(2019•广东二模)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

如图反映的史实可用来直接研究唐朝的()A.民族交往B.对外交往C.经济繁荣D.文化昌盛【考点】盛唐的社会气象;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分析】本题以唐朝对外交往的图示,为切入点,考查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知识。

【解答】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图反映的史实可用来直接研究唐朝的对外交往。

唐朝对外交往范围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很多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学习、居住。

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对外开放政策)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促进了中外交流,丰富了唐代文明,提高了唐朝的国际地位,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唐朝对外交往,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8.(2019•中山市模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是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正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说到唐朝外交,我们不自觉地就会跳出一个词:开放。

对于开放,人们的印象往往是文化的输入,可是对唐代而言就是凭着开放,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唐文化圈。

下列与唐文化圈形成无关的是()A.册封少数民族首领B.玄奘西行C.遣唐使、鉴真东渡D.新罗留学生涌往长安【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中外交流相关知识的掌握,鉴真不畏艰险,六次东渡日本。

【解答】据题干“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是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正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说到唐朝外交,我们不自觉地就会跳出一个词:开放。

对于开放,人们的印象往往是文化的输入,可是对唐代而言就是凭着开放,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唐文化圈。

”结合所学可知,与唐文化圈形成无关的是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结合所学可知,鉴真不畏艰险,六次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唐朝高僧奉唐太宗之命西行天竺,求取佛经,促进了中印两国文化的交流。

玄奘口述,辩机记录的游记《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中外交流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9. (2019•河南模拟)玄奘携带佛经自天竺归来后,根据他的口述,由他弟子记录整理而成的作品是()A.《西游记》B.《西厢记》C.《天竺记》D.《大唐西域记》【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唐西域记》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玄奘携带佛经自天竺归来后,根据他的口述,他的弟子记录整理而成《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