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出发甘心奉献
——赤镇小学“师德标兵”王华艳先进事迹王华艳,男,1999年8月参加工作,赤镇小学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
曾担任过少先队辅导员、语文教研组长等职,现为赤镇小学教导副主任兼班主任。
从教以来,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把自己的愿望和抱负全部都倾注在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
该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扎根农村教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校为家,忠于职守。
工作上扎扎实实,勤勤恳恳,锐意进取,顾全大局,勇挑重担,不争名利,教学成绩显著。
关心学生的成长,教育学生成才,见义勇为,爱护集体。
十几年如一日他一直和体弱多病的岳母生活在一起并给予悉心照料。
表现出一名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人格情操,深受学生和家长的爱戴和称赞,堪称教师师德之楷模。
一、锐意进取勇挑重担。
作为一名教师,王华艳同志深知,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他不仅钻研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还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参加成人学习,于2002年8月和2012年7月相继取得了专科和本科学历,以提高自己综合素质。
工作上,听从领导安排,顾全大局,任劳任怨。
2004年9月,我校大孙教学点老教师退休,由于该教学点地处偏僻的山区,交通不便,叫谁都不愿
去,正在校领导一筹莫展的时候,王华艳主动请战,到大孙小学支教,直到布局调整大孙小学没有一名学生时,他才回到中心校。
领导总是把别人干不了或没人干的工作交给他,他总是毫无怨言,欣然接受。
二、用言传身教温暖学生的心灵。
作为教育工作者,他清楚的认识到不仅要教好书,打造优异的教学成绩,更重要的是要育好人,培养身心健康品德优秀的人,真正做到塑造学生灵魂。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都是倾自己所有,爱生胜过子;始终坚持学生高于一切,学生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他的学生韦娟娟,父母离异,父亲常年漂泊在外,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
家中的无助,一度使她心灰意冷,昏昏沉沉消磨时光。
甚至染上了偷偷摸摸的习惯。
所以王华艳始终坚持在学习、生活、经济等多方面关心帮助他,和奶奶一起共同承担培育呵护孩子的责任,帮她缴书费、买文具,将自己孩子还能穿的衣物给她,遇到心情不好时及时和她谈心,帮她树立自律自强的信心。
现在无论是学习上还是为人处事上该生都有明显进步。
2011年春节唐磊同学刚上四年级时,父亲得暴病突然去世,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孩子悲痛欲绝。
当唐磊的母亲含泪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王老师时,他悲痛之余,深深的感到作为班主任,必须承担起父亲的所有责任,加倍呵护、关爱好这个刚刚失去爸爸的孩子。
孩子的衣食住行、身心健
康、学习情况,样样体贴入微。
当天气有变化时,他提醒唐磊增减衣服;当唐磊偏食时,王老师指导孩子如何搭配饮食,才能营养全面;身体不舒服时,陪他去医院看病输液;学习遇到挫折时,给他信心与勇气;心情郁闷时,倾听他的心声,并及时进行心理沟通疏导。
孩子的喜怒哀乐时刻都牵动着王老师的心。
孩子日记中的一句话让人终生感动:“王老师,我一定要拿出最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您,我一定能成为你的骄傲。
三、用精湛的业务素养引领教育教学工作。
多年来,他凭借自己突出的教学能力和优秀的专业技能,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和家长学生的一致赞誉;凭借自己不断的勤奋学习、踏实工作、执着追求,使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上的课必须是引领课”。
他时刻这样严格要求自己。
他的每一节课都是校内公开课,同时也成了其他教师深入探讨交流课堂教学的好机会,成了他带领老师们一起研究高效课堂、进行校本教研的重要平台,起到很好的示范表率作用。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他积极为学校分忧,积极承担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带出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大大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业务发展。
积极带领教师推进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以真情的爱,抚平受伤的心灵
“问题学生”中的大多数是希望自己进步的,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帮助,得到集体的温暖,但常常得到的是教师、家长、同学的冷遇,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由于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于是产生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人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的发展背道而驰的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比如他的学生费贤良,他生活在一个重建家庭,妈妈生下他后就离家出走,也许他们母子还没来得及互相看一眼就匆匆分开了,为了生计,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这个可怜的孩子只好由年逾古稀的爷爷来带,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学习成绩极差,说话结结巴巴、吞吞吐吐、由于长期以来得不到父爱、母爱,心里留下了太大的阴影,过于自卑造成的。
王老师曾下了许多工夫,做了许多苦口婆心、细致入微的工作,但收获不大。
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近,那是一个星期二的下午,他正在电教室检查教案、作业,恍恍惚惚中记得那是第二节下课后一个男生跑到我面前急匆匆地说;“老师、老师,你们班上两个同学抢玩具赛车,那个男生一不小心把另一个男生绊倒,胳膊摔得抬不起来了。
”他扔下手中的教案,跟着这个男孩双手扶着护栏趔趔趄趄地从三楼跑到教室,当时本能反应给双方家长打电话,当时费贤良爷爷满腔怒气地说:“我不去,你们自己处理。
”听到如此态度,他已经没有力气再给他解释什么,竭尽全力地背起这个男生飞奔到离学校最近
的赤镇医院,当我交费时却发现走得匆忙,身上的钱根本不够,赶紧给同事打电话,同事迅速送钱到医院,通过全面检查幸好无大碍,只是骨头脱臼了,打上石膏,打点消炎针,过段时间就好了。
当双方家长在我身边时,只听到费贤良爷爷惭愧地说:“王老师,对不起,今天我的态度很蛮横,请原谅。
”另一个家长说:“对不起,王老师,孩子太调皮了,给你添乱了,我们一定严加管教。
”听到这些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通过这件事,费贤良进步了许多,从此与我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另外一个学生也不再毛手毛脚了,回忆起那天的事觉得乐此不疲。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加,赤镇小学学校也由此形成了一个由三、四十名儿童组成的特殊的群体——留守学生群体。
他们远离了直接监护人的关爱照料,远离了父母的情感抚慰,成为有父母的“孤儿”,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
为了让“留守儿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
他用平日点点滴滴的爱,聚沙成塔,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王老师的班里有45名学生,其中有13名是留守儿童。
王老师认真结合我校提出的“诚心献给他人、信心留给自己、”的理念,和留守儿童打成一片。
孩子们的衣食住行深深的牵挂着他的心。
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孩子们关怀,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爱护。
在教学上她从留守儿童
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生理特点出发、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出发、从满足学生的活动愿望,为留守儿童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出发,多层次的教学组织结构,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多向性、多变化的去安排,以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
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更加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每个星期天他尽量自己去家访,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帮助。
现在,孩子们的心情开朗起来了,性格活泼起来,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他们不再孤独,不再寂寞,他们和所有的孩子一样,在温暖的阳光下一天天健康地成长。
王老师不但在生活上关心,在学习上也要求更加严格。
不定时检查他们的作业,询问老师他们上课的情况。
只要他们的父母一回来,王老师就主动前去家访。
让每一位外出打工的父母都能放心的在外安心的工作。
”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尤其是一名教务主任,他正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去爱每一位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文明、道德氛围,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多给他们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他们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他们的心田,让祖国的花朵们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