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2014-12-25 00:00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P2-16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三个最: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170万年)P2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P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P4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P23、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P24、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和地点: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
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P3-55、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北京人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并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过氏族生活。
山顶洞人还会捕鱼,能走到很远海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死后还要埋葬。
P56、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P5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7、河姆渡人(距今约七千年)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都已经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
河姆渡人栽培水稻,半坡人种粟。
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P7-98、三个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半坡遗址的陶罐里保留有白菜或芥菜的种子,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P7-99、我国早期文字雏形源于半坡彩陶。
P910、大汶口(距今约四五千年)晚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P7-8第三课华夏之祖11、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炎帝、黄帝被尊奉为华夏族的祖先。
P1212、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P1213、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黄帝。
P1314、尧舜禹的“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14第二章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P20-51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15、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
P1516、两个标志: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禹传子,家天下。
P20我国早期国家建立的标志:夏朝的建立。
P2017、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P2018、约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汤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任用贤臣伊尹等,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
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P2119、商朝最后一个暴君纣,荒淫无道,创制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
P2120、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
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
P22-2321、西周实行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内容:周王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P24(《西周等级示意图》)22、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P242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是对周厉王的提醒。
P24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24、青铜业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发展于夏朝,灿烂与商朝,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P2625、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P2626、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P2727、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china)的国家。
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P2728、“五谷”商周已齐备;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青铜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P2729、商朝时出现了人祭和人殉。
P2830、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P27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3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032、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P30—3233、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P31 见注释34、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军大败楚军的城濮之战。
(退避三舍)P3235、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战国形势图》)P3336、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P34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37、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P3738、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P3739、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功能是防洪灌溉,意义或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民。
P3740、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商鞅变法主要内容: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P38—3941、我国封建社会制度形成于战国时期。
P39第八课、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二)42、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
P4143、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P4144、汉字的演变:甲骨文(商)—金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甲金篆隶楷草行)45、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是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
P4246、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有确切时期的记载。
P4247、一年有24个节气始于战国时期。
P4348、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总结了望、闻、问、切四珍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P4350、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了战国时期珍贵的整套编钟。
P4451、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情况表。
时期姓名称谓著作主要思想春秋晚期孔子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其言论由弟子收集在《论语》里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
主张“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战国时期孟子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主张遵循时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战国墨子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春秋末期老子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主张以柔克刚战国时期庄子思想家,战国道家学派代表《庄子》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战国韩非思想家,战国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战国孙武军事家,兵家鼻祖《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52、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P46—47答:思想上: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
2、主张“爱人”。
3、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1、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
2、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
3、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4、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5、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第三章统一国家的建立P56-96第十课“秦王扫六合”53、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P5654、秦统一的条件:1.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2.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抗衡。
3.秦王嬴政的谋略。
55、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创立了一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文化:统一文字(小篆)思想:焚书坑儒(李斯)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派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开发南疆,兴修灵渠56、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民间除医药、占卜、种植的书外,其他都要烧掉,又把暗中批评他的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评价: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消极)加强了思想控制。
(积极)P5857、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P5958、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P5959、灵渠的修建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P5960、秦朝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P60(《秦朝疆域图》)61、如何评价秦始皇?P57、P62答:秦始皇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他顺民心,完成统一,他自称皇帝,总揽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修长城开发南疆,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同时,他又是一个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修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订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总之他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皇帝。
第十一课“伐无道,诛暴秦”6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在大泽乡发动起义,在陈建立了政权。
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
P63-6463、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破釜沉舟),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
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灭亡。
P6464、公元前202年刘邦经四年楚汉战争,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