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科技乐观主义”与“科技悲观主义”

论“科技乐观主义”与“科技悲观主义”

论“科技乐观主义”与“科技悲观主义”
摘要:人类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现代化科技产物,然而,世间万物没有十全十美,科学技术也同样不可避免的披上了双刃剑的外衣。

其利、弊面的效应都十分突出,因此,对于科学技术与人类发展关系上产生了两种思潮,即本文将要谈论到的“科技乐观主义”和“科技悲观主义”。

对于这两种思潮,我们应该全面的、辩证的评价其对社会的作用及其产生的社会后果。

关键词:科学技术;科技乐观主义;科技悲观主义;
纵观历史,科技的发展是一个恒古的话题,科技发展是人类认识、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基本手段和有效工具,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而有效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和水平。

但是,世间万物都有其两面性,科技发展一方面造福于人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也产生了一系列有害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负面效应。

这种种科技所带来的问题甚至灾难已经引发了人们大量的思考,在面对科学技术上主要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乐观主义的,一种是悲观主义。

乐观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长期以来所积累的一些经验与力量,其可以帮助人类更好的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对科技的应用必将推动社会的发展;悲观主义对上述看法深表疑虑,他们确信科技已危及人的自由,希望以回到过去,复归自然的田园方式来解决目前的技术问题。

这两种观点各自片面强调了科技的正面作用及负面影响,但又不失其合理性,一条理性的科技发展之路应是对两者进行辩证评价,借鉴与整合以至于找到能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可持续发展途径。

一、“科技乐观主义”的认识
科技乐观主义实质是“科技崇拜”或“科技救世主义”,其基本特征就是把科技理想化、绝对化或神圣化,视科技进步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

科技乐观主义产生于人类对科技的社会功能有所了解但又缺乏理性认识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远在上古时代,亚里士多德就曾确信技术会使人类生活变得更加优美,并把人类的制造活动分为“教化技艺”与“构造技艺”两种。

虽然科技乐观主义源远流长,但是,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科技乐观主义却直至19世纪才最终形成。

就思想和学术渊源而言,科技乐观主义可以追溯至认识论乐观主义。

历史步入近代以后,接踵而至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共同构建起新型的观念结构,不仅冲击了中世纪的神学思想体系,而且也为科技革命的产生扫清了障碍。

其中,文艺复兴提倡科学、人权和人性,推崇人生与现世的意义;宗教改革反对垄断文化教育的罗马天主教会,追求思想和社会的双重解放;启蒙运动鞭挞愚昧与无知,用平等和自由否定教权、王权及特权。

在此背景下,崇尚知识和理性的思想家应运而生,培根、霍布斯、笛卡儿以及莱布尼茨是典型代表。

上述科技乐观论,或用新科技成就展望未来,或以科技形态代替社会形态,或把新科技革命视为解决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

其实质是“科技崇拜”或“科技救世主义”。

其基本特征是把科技理想化、绝对化或神圣化,视科技进步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

二、“科技悲观主义”的认识
科技悲观主义的主要观点科技悲观主义最早的表现形态主要是从道德、伦理角度来否定技术、贬斥文明。

老庄学派作为古代中国道家的创始学派,把人类的智能完全沉没到道德伦理中去,把“顺物自然”作为人的行动准则。

对能变革自然、带来财富的技艺采取敌视和否定的态度,认为科技扰乱了社会,败坏了人性。

十八世纪法国的卢梭被认为是近代西方第一个全面系统地批驳科学技术进步能够促进社会前进的启蒙思想家。

在卢梭看来,人类早期是处在一种自由平等的“自然状态”之中的,由于冶金和农业两大技术的发明,导致了原始平等的毁灭,引起了人们之间的贪欲、诡诈,以至毁坏了人们的道德。

他竭力主张以自然的、善良的天性代替文明的罪恶,消除智慧和技艺,返归自然。

20世纪50-60年代以来,因科技的失控发展,科技恶果的总爆发,出现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从而产生人、技术、社会与自然之间全面的、剧烈冲突阶段。

本世纪60年代以来,以“罗马俱乐部”为主要代表,包括绿色和平组织、环境保护主义组织等,从生态学角度对加速发展的科技所造成的日趋恶化的人类环境提出质疑。

罗马俱乐部提交的第一份报告《增长的极限》指出,人类困境并不自古就有的,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是由于人创造和发展了科技,而科技的发展又超出了人的控制能力,科技成了一种无政府主义状态,成了一种破坏力量,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造成科技的异化,给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危机。

三、正确认识“科技乐观主义”与“科技悲观主义”并借鉴和发展其合理部分
对科技乐观主义者来说,人类生活的幸福指数完全依赖科技的推动,对科技悲观主义者来说,从战争到环境的污染,这一切的灾难都应归咎到科技身上,他们将人类的一切成功和失败都归功于科技,这显然是非常片面的。

科技本身是中性的,它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加祸于人类,科技是善用还是恶用或误用都取决于人自身。

要真正使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使科技造福于人类,使其负面效应降低到最小限度,就必须发展以人为中心的科学技术,进行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的生产。

人们不能仅仅按照经济效益原则来发展技术。

从事技术活动时,考虑科技上可能,经济上合理的同时,还必须兼顾对人的身心健康是否有利的因素。

科技上可能,经济上合理的项目也不一定就是合目的性的。

因为它可能对人的安全形成威胁,可能对人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可能对人的精神造成损害,这样的科技项目就不是合理的。

偏离人的目的,忽视人自身的本质与价值,科技发展必然最终对人自身造成戕害。

正确的科技发展要具有人文关怀,并非要抑制科技的发展,更不是取消科技。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伟大革命力量。

提出科技发展要具有人文关怀,旨在减少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使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而又不悖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的全面实现的人学宗旨。

综上所述,我们不应该一味地褒奖科技,更不应该不加思索的批判科技,而是应该辩证地、系统地分析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

科技本身是中性的,它可以造福于人类,也可以加祸于人类,至于善用还是恶用或误用都取决于人自身,因此人们应该正确应用科技给人们所带来有利的一面而避免那些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一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