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是城市卫生事业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事关全社会和每一个居民的大事,我国制订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已将推进社区医疗信息化列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九项战略重点之一。
本文从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对社区医疗进行研究,分析社区医疗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尤其是从体制角度去分析社区医疗在我国产生与发展的合理性,并通过对基本医疗与社区医疗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来展望我国社区医疗的未来发展,提出关于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设想与建议。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社区医疗医疗体制目录绪论 (1)一社区医疗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14)(一)社区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14)(二)社区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 (15)(三)开发社区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 (18)二社区医疗体制建设的问题探源 (23)(一)技术层面 (23)(二)目前城市社区医疗服务存在问题的分析 (26)三社区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实现 (29)(一)社区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29)(二)总体设计 (32)(三)代码实现及测试 (36)四社区医疗服务的策略选择 (38)(一)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38)(二)必须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相衔接 (38)(三)必须统一服务项目、统一运行机制、统一管理模式、统一服务规范、统一标志标识 (40)结语 (42)参考文献 (43)论文摘要(中文) (1)论文摘要(英文) (1)后记绪论(一)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1. 研究背景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点,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基本途径,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构筑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努力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落实预防保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金卫工程”是“十二金工程”之一,是在卫生部直接领导下的,在医疗系统全面建设的一项全国性工程,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卫工程”目的是将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和通信集成应用等技术集成于医疗卫生领域,优化医疗保健服务,建立全国性远程医疗信息传输系统,实现医疗机构计算机网络化。
目前,搭建每个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信息系统,从而为整个医疗信息网提供坚实的落脚点是整个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自1999年卫生部等10个部门制订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发展社区服务的具体政策措施和2010年发展目标。
在2002年,卫生部等11个部门更是制订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社区医疗现已成为医疗行业发展的重点,各级医疗机构纷纷加入社区医疗行业。
如大医院专门开设社区服务点对病人进行预诊和分流;各中小型医院或者直接把自己的经营目标调整为社区大众,将自己定位为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2006年《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必须进一步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卫生部将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
1据统计,至2006年,全国95%的地级以上城市、86%的市辖区和一批县级市已开展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全国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近12000个。
在政策的进一步推动下,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在近几年还会加速发展。
我国的医疗费用每年以约 20%的速度增长, 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但现在很多的常见病, 甚至头疼脑热, 人们都去大医院排队。
卫生部门曾经做过一个统计, 2005 年去大医院看病的共有24亿人次, 但真正住院的只有 6000 万人( 包括中小医院的住院人数), 所占比例很小。
这说明大多数人根本不需要到大医院去治疗。
与大医院“门庭若市”相反, 有能力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众多社区医院“门可罗雀”, 这无疑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
而集中了一流人才、设备的大医院, 被大量常见病、多发病缠住, 难以把更多的精力用到治疗疑难重症上去, 以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指出,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 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 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在近两年全国人大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一再明确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三大措施, 即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
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和温家宝总理的报告, 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了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当前, 医疗体制改革仍是社会高度关注、政府高度重视的热点, 也是难点。
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可以完善和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加强信息互通互联,完善信息统计上报制度,提高国家的卫生宏观调控和卫生应急能力。
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随着社区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出现了一些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的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严重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及可持续发展,其瓶颈问题在于国内缺乏统1蓝怀仁:《社区卫生信息化面临的问题》,《现代医院》,2007年6月第7卷第六期,第6页。
一的社区卫生服务业务模型标准、信息分类标准、数据元素标准、数据采集标准和信息运行规范等一系列社区卫生服务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
因而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首要任务是建立和制定社区卫生信息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规范电子健康档案,建设社区卫生信息数据标准和功能规范,逐步实现社区卫生信息的垂直流动和平行流动。
2. 研究目的社区卫生服务数字化管理是指以网络为基础,在传统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上构建数字空间, 以拓展社区卫生服务时间和空间维度。
社区卫生机构应积极开发应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软件, 建立与生活方式相关的电子健康档案、疾病诊疗管理系统、饮食和运动处方及膳食结构分析管理系统等, 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效率, 扩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应通过为居民建立电子个人健康档案, 对居民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 并对每个人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和指导,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从胎儿期开始就对孕妇进行调查, 从婴儿期开始建立档案, 实行终身追踪和查询制。
社区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目标定位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医护人员、社区管理者和患者提供信息服务支持,实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医疗服务质量,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目标要求。
通过推进社区临床和社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降低医疗服务工作中的错误和减轻医生和护理人员的重复性劳动,使临床医生能及时获取完整准确的患者信息,能更集中精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
社区科学化管理是提高社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社区不可能再依赖开处方和增加患者住院天数和检查次数的方法生存和发展,同时,社区科学化管理需要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对医生服务质量和社区工作效率的绩效评估体系。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应用社区卫生管理信息系统,普遍使用单病种费用结合标准和国际疾病分类标准,实现费用和质量控制评估考核系统,其目的是:第一,社区控制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和控制科室成本;第二,卫生管理部门用于社区及地区医疗费用预算和费用结算;第三,社区使用其对社区中医生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对医生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估。
3. 研究意义我国的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表现为地域性强,条块分割,多头开发严重,各系统缺乏统一的信息分类标准和数据元素标准。
因此我们必须加快社区卫生信息化发展,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改革运行机制,增加政府投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对比医院信息化,社区医疗更需要信息化的支持,因为社区医疗管理有其独特的方面。
具体表现如下:(1)社区管理具有目标性,能很清楚地知道就医人群和范围,所以对于居民的健康管理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2)社区管理具有广泛性,我们把社区居民作为一个点,社区作为线,点线交叉就构成了面,这样便于卫生管理单位清楚地知道国民的健康情况,并加以高效地管理。
(3)社区管理具有方便性,社区医疗作为专门服务于国民的医疗机构,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离社区近,方便病人就诊。
本文之所以选择社区医疗信息化服务这一论题进行研究,一方面为了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另一方面还在于为我国的社区医疗信息化建设提供管理上的策略选择。
随着社区医疗服务在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社区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虽然我国广大专家与学者对社区医疗的研究己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但是研究领域比较零散,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完善、独立、可行的理论体系,也很少有这方面的专著供参考。
鉴于此,本文通过查找国内外的有关文献,对社区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归纳总结从技术和管理角度分析了社区医疗发展的合理性。
这不仅对研究社区医疗管理信息系统,而且对我国社区医疗实践与发展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参考,具有较强的理论借鉴意义与现实指导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 国内研究现状香港的社区医疗工作开展已有30年历史,至2006年,全港共有560个社区康复护理中心。
香港社区医疗信息系统(HIN)源于香港医院管理局的1992-2002的10年规划,并已由最初1992年的分布式模式工作站构成的医院信息系统发展为现今的以网络为中心和以社区为基础的香港医疗信息高速公路。
1其建设特点有以下几方面:香港医疗信息高速公路是香港医疗信息网络高速公路,它连接了香港医院管理局及其所属44个医院、57个专科诊所和政府卫生署辖下的门诊所、非政府健康机构(NGO)以及私立医院,病人和市民均可通过通讯线路与之联网。
香港医疗信息高速公路包括基础建设、用户终端服务和应用软件系统三部分。
基础建设的核心为HIN、信息技术和人员的技能与素质;用户终端服务的内容为香港病人总索引(HKPMI)、病人电子病历记录(CPR)和香港病人卡(PCS);应用软件系统主要包括:临床管理系统、医技部门管理系统、行政和决策支持系统、办公室系统、国际网络和内部网络应用系统等。
在我国的社区医疗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吉林省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为实现社区公共卫生管理信息化和规范化,对居民健康实施全过程动态管理,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质量考核,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投入近1000万元,研制开发了一套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于2008年1月24日在长春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