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

(共24分,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峥嵘..(zhēng róng) 欢谑.(xuè) 辚辚.(líng) 青冢.(zhǒng)B、巉.(chán)岩吮.(shǔn)吸干.(gān)云霄崔.(cuī)嵬.(wéi)C、荆杞.(qǐ) 鱼凫.(fú) 喧豗.(huì) 将.(qiāng)进酒D、湍.(tuān)流炊馔.(chuàn) 醅.(pēi)酒扪.(mén)心自问2、根据课文下列书写全正确的是()A、娥眉巅抚膺咨嗟B、烹羊宰牛馔玉岑夫子C、戌边伸恨锄犁D、盘飧撙酒涕泗流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的一项()A、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B、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C、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D、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4、下面诗句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B、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C、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D、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下列句子中相同字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或:所守或匪亲/或从十五北防河B、危:危乎高哉/危樯独夜舟C、复:但愿长醉不复醒/奔流到海不复回D、何:开国何茫然/清泥何盘盘6、对《将进酒》一诗开头四句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黄河之来,势不可挡;第二句写黄河之去,势不可回,一去不返。

B、三、四句叹人生短促,将人生从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是“朝”“暮”间。

C、这四句语带夸张,前两句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后两句是空间范畴的夸张。

两组句子又构成排比。

D、这几句既是比兴——以黄河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是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7、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蜀道难》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旧居之意,透露了对当时社会的隐忧和关切。

B、《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意,全诗基调是昂扬豪迈的。

C、《兵车行》在广阔的背景上再现了时代的苦难,并深刻揭示了苦难的根源——“武皇开边意未已”,即统治者穷兵黩武的开边政策。

D、《登岳阳楼》将作者的忧国伤时之感的凄凉身世表达到了极致,尤其显得“沉郁顿挫”。

8、下面对唐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为()A、初唐时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辞藻,直到“初唐四杰”才有所作为,他们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B、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这时流派纷呈。

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为王维、孟浩然;边塞派的代表诗人为王昌龄、高适、岑参等;另外还有两位大诗人李白、杜甫也属于这一时期。

C、李白是浪漫主义诗风的代表,有“诗仙”之称;杜甫是现实主义诗风的代表,有“诗圣”之称;“大李杜”是李白、杜甫,“小李杜”是李贺、杜牧。

D、唐诗的发展,到盛唐的意境创造,达到意象玲珑,无迹可寻的纯美境界,是一个高峰。

杜甫由写实走向集大成,是又一个高峰。

中唐诗人在盛极难继的情况下,另辟蹊径,或追求怪异,或追求平易,别开天地,又是一个高峰。

而李商隐则使晚唐诗达到了又一个高峰。

二、李杜诗赏析。

(共28分)(一)阅读杜甫《兵车行》节选,完成文后9—11题。

(16分)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9、诗中说“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为什么交不上租税来?《兵车行》全诗中有四句是最好的答案,它们是,,和,。

(4分)10、“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诗人在结尾描绘了一幅如此可怕阴森,叫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的古战场画面,其目的是什么?(4分)11、请翻译“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4分)(二)阅读《旅夜抒怀》,回答12—13题。

(8分)旅夜抒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2、诗歌前两联写景阔大雄浑,这与后文的感情抒发相悖,对此怎么理解。

(4分)13、尾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4—15题。

(8分)送友人入蜀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①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①春流:泛指春天水涨。

②君平:一位有名的占卜家。

14、诗中哪一联具体描写了蜀道的崎岖难行?并析写出了蜀道什么特点?(4分)15、尾联作者是对谁说的?话中包含怎样的情感?(4分)三、现代文阅读理解,完成16—20题。

(共26分)盛唐之音——关于中国古典文艺的札记之一李泽厚盛唐之音本是一个相当含糊的概念,拿诗来说,李白与杜甫都称盛唐,但两种美完全不同。

拿书来说,张旭和颜真卿俱称盛唐,但也是两种不同的美。

实际上,从时间说,杜甫、颜真卿的艺术成熟期和著名代表作都在安史乱后。

从风貌说,他们也不同前人,另开新面。

这两种盛唐在美学上具有大不相同的意义和价值。

如果说,以李白、张旭等人为代表的“盛唐”,是对旧的传统规范和美学标准的冲决和突破,其艺术特征是内容溢出形式,不受形式的束缚拘限,是一种还没有确定形式,无可仿效的天才抒发;那末,以杜甫、颜真卿等人为代表的“盛唐”,则恰恰是对新的社会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其艺术特征是讲求形式,要求形式与内容的严格结合和统一,以树立可供学习和仿效的格式和范本。

如果说,前者更突出反映新兴知识分子的“①”,那么,后者突出的则是他们为其阶级的“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五百年。

”杜甫的诗、颜真卿的字,加上韩愈的文章,都不止领了五百年的风骚,它们确乎为千年的后期封建社会文艺趣味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

他们对后代社会和艺术的密切关系和影响,比前者(李白、张旭)远为巨大。

杜诗、颜字、韩文,是至今影响仍然广泛深远的艺术规范。

这如同魏晋时期曹植的诗,二王的字以及由汉小赋变来的骈文,成为前期封建社会的楷模典范,作为正统,一直影响到晚唐北宋一样。

曹诗、王字、骈体、人物画与杜诗、颜字、散文、山水画,是中国前后期封建社会在文艺领域内的两种显然有异的审美风尚、艺术趣味和正统规范。

……那么,这些实际产生在盛(唐)中(唐)之交成为封建后期的艺术典范的作品又有些甚么共同特征呢?它们一个共同特征是,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一定形式、规格、律令中。

从而,不再是可能而不可习,可至而不可学的“③”,而成为人人可学而至,可习而能的“④”了。

但又保留了前者那种磅礴的气概和情势,只是加上了一种形式上的严密约束和严格规范。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16、依次填入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4分)A、破旧立新天才美人工美B、立新破旧天才美人工美C、破旧立新人工美天才美D、立新破旧人工美天才美17、根据文意给盛唐之音下个定义。

(4分)18、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两种“盛唐”在美学上的意义和价值(每句不超过20字)。

(1)以李白、张旭等为代表的“盛唐”:(4分)(2)以杜甫、颜真卿等为代表的“盛唐”:(4分)19、画线中的“他们”指的是谁?为什么说“他们对后代社会和艺术的密切关系和影响,比前者(李白、张旭)远为巨大”?(6分)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曹诗、王字、骈体、人物画是封建社会前期的艺术正统和典范。

B、“盛唐之音本是一个相当含糊的概念”,“含糊”是因为虽然在盛唐时许多艺术样式蓬勃发展,出现了它的高峰,但细细研究,其形式与风格还是不太一样的,所以“盛唐之音”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C、既然以杜诗、颜字、韩文为代表的“盛唐之音”对后代社会和艺术的密切关系和影响比以李白、张旭日等人为代表的“盛唐之音”远为巨大,可以推断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要比李白大。

D、杜甫的律诗工整严密,有具体的法度,这就是文中说的“把盛唐那种雄豪壮伟的气势情绪纳入规范,即严格地收纳凝炼在一定形式、规格、律令中”的一个明证。

E、“形式上的严密约束和严格规范”势必会影响艺术的表现力,所以杜诗、颜字、韩文应该比较缺乏磅礴的气概和情势。

四、李杜诗歌默写。

(共22分,每格1分)(详见于答题卷)宁波市慈湖中学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测试答题纸班级姓名学号9、,。

,。

(4分)10、目的是:(4分)11、翻译:(4分)12、(4分)13、(4分)14、(4分)15、(4分)三、现代文阅读理解,完成16—20题。

(共26分)16、()(4分)17、盛唐之音:(4分)18、以李白、张旭等为代表的“盛唐”:(4分)以杜甫、颜真卿等为代表的“盛唐”:(4分)19、(6分)20、()(4分)四、李杜诗歌默写。

(共22分,每格1分)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2、人生得意须尽欢,。

,千金散尽还复来。

3、古来圣贤皆寂寞,。

4、日照香炉生紫烟,。

飞流直下三千尺,。

5、故人西辞黄鹤楼,。

,唯见长江天际流。

6、夜发青溪向三峡,。

7、今人不见古时月,。

古人今人若流水,。

8、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9、盘飧市远无兼味,。

肯与邻翁相对饮,。

10、国破山河在,。

感时花溅泪,。

11、,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12、,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B。

2、B。

(A、娥眉巅——峨眉巅,C、戌边——戍边,D、撙酒——樽酒)3、D。

4、C。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5、A。

(倘若,假如/有的人)6、C。

(前两句是空间范畴的夸张,后两句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两组不成排比)7、B。

(语势是昂扬豪迈的,但基调是愤激的)8、C。

二、李杜诗赏析。

9、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10、形象说明“武皇开边意未已”给百姓造成祸害之烈。

11、在边疆战争已血流成海,唐玄宗用武力开拓边疆的心意仍未结束。

12、前四句所写之景虽然雄浑开阔,但雄浑开阔中流露出淡淡的孤寂,景色的阔大,更让诗人引起孤独与凄凉之感。

13、塑造一个孤独寂寞,漂泊异乡,苍老多病,穷愁潦倒的诗人形象。

14、颔联。

“山从人面起”言山之陡峭。

“云傍马头生”说山之高峻。

15、对入蜀友人说的。

作者从人的命运是上天注定的角度劝慰友人应心态平和,不刻意追求仕途,又寄寓着作者在长安政治上受人排挤的深沉感慨。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

16、A。

17、在盛唐时期呈现出来的艺术领域内的风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