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土人作品]大连小窑湾国际商务区景观概念设计
[土人作品]大连小窑湾国际商务区景观概念设计
•水岸
•景观设计特色
•水道
•水湾
• 水院——水街——水城 • 水面聚合、岸线丰富、空间尺 度较小、亲水性强,与开发建设结 合紧密。
•水院
•景观设计特色
水街
水城
•
•2)驳岸处理——丰富的岸线形态中落实到具体实施中就会出现不同的驳岸处理方式:
•4.廊道的特色——绿地廊道、水系廊道、非机动车休憩廊道 •
•
•景观工程设计
•岛链的优点: •4. 形成的内部稳定水系可以维持高水位的通航要求,形成内部的环形航道,满足中小型游 船的内部航行,对外的水上交通集中在岛链外侧的大型港湾内。
•
•岛链的优点: •5. 丰富了景观层次,通过工程技术与植物配置 使硬质、平直的海岸线变得舒缓、自然、充满绿 色;
•
•景观工程设计
•
续性的绿地通廊;
•三级廊道——借用城市道路连续性的带状
•
绿地。
•景观系统总体规划
•水系廊道—— •水是生命之源、活力之源、魅力之源; •人离不开水、亲水,它是城市形象的名片 •通过水系统、水景观打造,提升城市品质。建 立水的体系、廊道。它是生态通廊,生态承载,
边界异质性强。通过它连续性、可塑性很强。
•非机动车步行系统功能
•城市开放空间——人文节点功能
• 5.景观生态的特色
• 小窑湾定位为生态新城,在城市建设中应融合各项生 态意识与技术手段,体现城市生态效益。 • 为打造生态的城市特色,有以下手法:
•可循环使用材 料
•洁净能源应用
•景观设计特色
•热岛效应控制 •雨水收集利用
•雨水收集利用
• 虽然小窑湾有大量的水资源,但主要水体为海水,不宜用于种植灌溉与地下水补充,因 此为了便于后期的经营维护与可持续发展,雨水收集利用必不可少。
•地面公共停车场——结合各公共建筑、大型商业
•
建筑、旅游景点、立体换乘站等入
•
口部分设置,作为对地下停车场的
•
补充。
•立体交通综合点布置——在地铁站结合地上、地
•
下商业、公交站点、地面及地下公
•
共停车场形成立体交通综合点,方
•
便人流交叉换乘,增加商业展开面,
•
形成活力节点,并形成交通出入口、
•
换乘平台及商业、娱乐界面的立体
析,并结合景观元素的特性确定步行系统中的不同舒
适水平:
•高舒适度:沿内湾、内湖等开敞滨水空间,景观视
•
线开敞、坡度平缓,非常适宜非机动车
•
方式的游憩,定为高舒适度等级;
•中舒适度:沿内河、城市中心区及临城市滨海景观
•
路的非机动车廊道,受空间、干扰、坡
•
度所限,定为中舒适度等级。
•景观设计特色
•廊道结合
•地下空间利用
•CBD核心景观区地下空间利用:
•1.水街对地下空间的景观设计:
• 由于水街的水位低于建筑地下一层楼面标高, 当引入水街时可将地下一层由封闭状态打开,形成 开敞的地下商业步行街,增加了商业展开面,提升 土地开发价值。
•地下空间利用
•CBD核心景观区地下空间利用:
•2.立体交通对地下空间的景观设计: • 由于核心区的高强度开发及地铁的设置,要求 对层状的地上、地下开发展开竖向立体交通联系: • 利用地铁换乘 • 利用步行竖向交通井
•景观系统总体规划
•3) 将景观廊道融于用地内部与建设开发相结合,既可以减少机动车交通对廊道的隔断,同 时形成连续的独立步行系统、营造小尺度景观环境,实现廊道的各项景观功能,通过景观资源 提升土地价值,创造城市开发效益。
•商业服务功 能
•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功 能
•旅游休闲功能
•市政服务功能(雨洪管理 )
•
景观。
•景观系统总体规划
•公共交通节点出入口景观
•功能:位于立体交通换乘地面出入口、兼顾疏散与休 憩功能,结合商业设计临时停留场所,场地面积较大、 景观宜人,需设置一定数量的休息坐凳和配套设施。
•特点:公交节点出入口一般位于绿地通廊的交汇点或 绿廊与机动车道的交汇点,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入口标 志的作用。
[土人作品]大连小窑湾国际 商务区景观概念设计
•RONG ·融·溶特色——形成山、水与城市、人的和谐关系
•原生态风貌的山势 •海湾特色元素的水体
•景观设计特色
•依附于城市道路的绿
地
•
及
•被城市道路隔断的绿
地
•在用地中延续的 • 生态绿地
•RONG—交融——山水景观的交融
•
和谐、融洽
•RONG—溶解——将山水景观溶解于城市景观 中, •
•雨水收集利用
•雨水收集方式一:屋面雨水收集
• 对于高密度建设的城市,屋面雨水收集大幅提高 了对降水资源的利用,同时可以提供良好的屋顶景观 效果。基本收集过程如下:
•雨水收集利用
•雨水收集方式二:场地雨水收集
•下凹式绿地集水:
• 通过草沟等形式收集场地中的径 流雨水。 • • 当雨水流过地表浅沟,污染物在 过滤、渗透、吸收及生物降解的联合 作用下被去除,植被同时也降低了雨 水流速,使颗粒物得到沉淀,达到控 制雨水径流水质的目的。
• 2.雨水收集口的大小均要进行计算, 以满足其所在地块的供水量,从而达到环 保节约的目的。
• 3.根据场平条件、道路竖向和管网综 合,每个地块在临城市道路侧设置集水井 与市政管网连接,收集雨水回用。
•雨水回收利用与市政管网的连接示意
•生态能源利用
•太阳能利用: •1.屋面的太阳能利用: •光伏——光电池-蓄电池-市电补充系统, 满足部分生活用电的需求,并 考虑与可 以与市政电网并网使用。
•可再生材料利用
• 包括由可循环利用材料——钢材、玻璃、纸制品等,废弃材料——废砖石等重新利用制
作的城市家具、小品、标识。
•6.景观空间的特色
• 景观应作为三维的空间感受被溶解于城市中、渗透 在周边界面里,可以结合城市地下空间利用,形成立体 的景观系统。
•地形景观与地下空间 •——结合雕塑主题公园 形成独立的艺术设计与展 示空间
•可用作太阳能利用的建筑屋面示意
•生态能源利用
•风能利用: •1. 风力发电可行性: •小窑湾有常年稳定的风力资源,有条件加以利 用•2. 风力发电选址建议 • 风力达到每秒5米风速时,风力发电才能发 挥经济效益,因此应在小窑湾口迎风面展开布置
。
•可用作太阳能利用的建筑屋面示意
•热岛效应处理
•成因: •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大面积铺地的强烈 光反射,各种铺装材料的光反射是产生热岛 效应的主要原因。 •处理措施: •1.减少人为热能的释放,尽量将民用煤改为 液化气、天然气并扩大供热面积; •2.保护并啬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 •3.增加植被覆盖,包括绿色屋顶; •4.主干道应尽量和夏季盛行风方向一致; •5.使用透水混凝土。
•太阳能热水——建筑的屋顶的太阳能热水 系统,利用太阳的能量,提供生活热水或 采暖热水。
•太阳能蒸馏——利用太阳热力蒸发,净化 出饮用水,从而达到节省用水的目的。
•可用作太阳能利用的建筑屋面示意
•生态能源利用
•太阳能利用: •2. 太阳能照明的利用: •光伏街灯照明——结合光伏发电的设计, 形成光伏—城市电力补充街灯照明系统, 满足街道照明需求; • 光伏街灯设置间距一般为15-20米间 隔。
•营造有魅力有鲜明特色的城市。 •按区域和功能可以分为:
•内城水系——位于CBD核心景观区,烘托商业气
•
氛,增加商业开发价值;
•内湖水系——坐落有大量文化建筑,依水形成
•
城市文化主轴;
•河道水系——两侧河道兼顾了雨洪管理与景观
•
游憩功能,线性感强,两岸景观
•
建筑加强了河道水系景观的参与
性;
•内湾水系——由岛链形成的内湾水位平稳、岸
•径流模拟
•径流模拟——显示出填海部分的用地南高北
•
低,有大量的地表径流穿过用
•
地汇集在规划河道与内湖的位
•
置,有收集利用的条件;
•市政排水模拟
•市政排水模拟——显示城市建成后大部分
•
地表径流会被市政道路管网
•
就近截流后有组织排走,造
•
成自然降水资源的浪费;
•雨水收集利用
•建立综合的雨水收集及利用系统: •1.屋面雨水收集 •2.场地雨水收集 •3.道路雨水收集
•雨水收集利用
•雨•水收集方式二:场地雨水收 集
•雨水渗透:
• 雨水渗透的目的包括将雨水回灌地下,补充涵养 地下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地面沉淀、减少水涝 等。
•集水井示意
•渗水地面示意
•雨水收集利用
•雨水收集方式二:场地雨水收集
•透水铺装:
•1、道路铺装材料大量选用渗水材料。
•2、道牙设计:车行道与人行道交界处采用混凝
1) 廊道的结合体现了小窑湾山水相融的设计
理念与指状渗透的空间布局;
•
•通过Leabharlann 道体系将山的要素、滨海的要素、城市的要素以及人的要素整
体联系起来融为一体。
•景观系统总体规划
•景观系统总体规划
•2) 廊道的结合将改变城市景观被当作隔离绿化和形象工程的印象,提供可达、可 赏、可游的城市亲人尺度景观,同时廊道的结合,增强了廊道在城市用地中的连贯 性,为雨洪管理、生态延续、原生态渗透提供必要条件。
•景观工程设计
•既有规划研究:
• 既有规划水系只在内湖两端设坝,对景观水位进行 设计;
• 既有规划建议的防浪堤位于滨海岸线最前端,虽然 部分阻挡了海潮、海浪的侵袭,但仍不能完全解决河道 、内湖水系的海浪和潮汐问题;
• 为了适应水位的不断变化,滨水岸线出现了大量硬 质高台驳岸,截断了海水与大地的生态联系,阻挡了人 与水的亲密接触,降低了海水的利用价值,浪费了场地 特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