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第三单元过关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絮.说(xù)粗拙.(zhuó)震悚.(sǒng)诘.问(jié)B.涎.水(xián)蹒.跚(mán)荒僻.(pì)愧怍.(zuò)C.尴尬.(gà)晌.午(shǎng)哀悼.(dào)头颅.(lú)D.滞.笨(zhì)惶.急(huáng)憎.恶(zèng)门槛.(kǎn)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霹雳烦琐肿胀微不足到B.书斋取谛镶嵌大庭广众C.糟糕烦燥醒悟自言自语D.微颔酌油厚道言外之意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B.“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C.在京剧《霸王别姬》中,梅兰芳以栩栩如生....的表演,成功塑造了重情重义的虞姬形象。
D.由于他刻苦练字,锲而不舍,所以他的书法艺术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看了媒体发布的收视率报告,我们才知道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到底有多火。
B.人生,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
C.大诗人苏轼曾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D.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5.找出下面句子的主干,正确的一项是()(2分)跨入新世纪以后,杨绛在整理钱锺书遗稿之余,又创作了《怀念陈衡哲》《我在启明上学》等多篇忆旧散文。
A.跨入新世纪杨绛整理钱锺书遗稿。
B.新世纪创作多篇散文。
C.杨绛又创作了《怀念陈衡哲》《我在启明上学》。
D.杨绛创作散文。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呐喊》,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保姆的文章。
文章通过对阿长的一些琐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情。
B.《台阶》围绕“台阶”组织材料,使造屋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对被人尊敬的热切渴望。
C.以善良体察善良,《老王》中,作者杨绛以自己一颗善良的心去体会老王这样一个普通、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人。
D.《卖油翁》通过刻画陈尧咨和卖油翁两个人物形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必骄傲。
7.结合小说《骆驼祥子》,完成练习。
(3分)(1)好的封面,或传递书的整体内容,或呈现代表人物,或展示主题情感……或兼而有之,请从下列三幅画中选择一幅合适的画作为小说《骆驼祥子》的封面,并结合小说内容阐述理由。
我选择__________图,理由:________________。
A B C(2)在祥子的心目中,可投奔、依靠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小福子,一个是能原谅他、帮助他,被他称为“圣人”的______________。
8.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10分)目前,中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为此,某校七年级(3)班以“正确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召开了一次班会。
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请简要写出本次班会的意义。
(2分)(2)请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出三条合理化建议。
(3分)(3)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你补全所缺的环节。
(3分)环节一:开场白环节二:________________环节三:________________ 环节四:小组辩论会环节五:家长代表发言环节六:________________(4)你的同桌小明上课时玩手机,老师及时发现并制止后,小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此你将如何劝说他?(2分)二、阅读探究(40分)(一)文言文阅读。
(11分)【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4分)(1)康肃忿然..曰______________(2)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______(3)夫没者岂苟.然哉______________(4)见舟而畏.之______________10.翻译下面句子。
(2分)(1)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11.【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12.【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2分)(二)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问题。
(14分)谁被冤枉了①午休时,冯兰被教数学的马老师叫进了办公室。
马老师满脸愠怒,将两本数学作业扔到冯兰面前□一本是冯兰的,另一本是同桌王琳的。
冯兰翻开自己本子的同时,马老师也翻开了王琳的作业本,冯兰对照着一看,吃了一惊:“咦,怎么会这样?”②马老师盯着冯兰,说:“做对了还能理解,竟然错得一模一样!请你解释解释!”③“我,我没抄袭……”④“这么说是王琳抄袭你?”面对老师的训斥,冯兰的泪水夺眶而出:“我真的没抄……”⑤“那老师冤枉你了,就算王琳抄你的吧。
希望你有朝一日能有正确答案给王琳抄……”马老师的话特别刺耳,冯兰心里五味杂陈。
昨天下午,自己被老师喊去,作业本是托王琳代交的,出现这样的情况,肯定是王琳抄了自己的。
可说了谁信?王琳是班里数一数二的优等生,会抄自己这个后进生的作业?⑥放学路上,王琳从后面追上冯兰,对冯兰轻声说:“冯兰,对不起……是我抄袭了你的作业……这阵子我妈生病住院,我除了伺候我妈之外,还要做许多家务,没时间做作业,所以就……”冯兰说:“原来是这样,不过我的答案又不正确……”⑦“冯兰,其实你很聪明,只要你用心,我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答案一定会正确的!”王琳说着,拉起冯兰一只手,“我妈一时半会儿好不了,你再让我抄一段时间,好吗?”⑧冯兰惊异地在她脸上打量良久后才“嗯”了一声。
分手后,冯兰咀嚼着王琳的话,心里美滋滋的:优等生居然也有抄后进生作业的时候。
转而又想,自己责任重大,不然马老师又要怀疑、教训自己了。
冯兰攥了攥拳头,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数学成绩提上去!⑨那天,冯兰在放学前就做完了数学作业,自信地将作业本塞给了王琳。
第二天第一节课后,马老师就虎着脸来到教室,把王琳和冯兰叫了过去。
二人一进办公室的门,马老师就在作业本上重重一拍,说:“王琳,你怎么搞的?问题出在哪儿,你自己看去!”见马老师很生气,冯兰觉得是自己连累了王琳,正想说出实情,却被王琳拉回了教室。
王琳把作业本翻开指给冯兰看:“喏,漏掉一个条件。
”冯兰悔恨地在头上猛捶:“该死!该死!粗心!粗心!”⑩出了这事,冯兰发誓,一定要做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她更加努力了,作业答案的正确率渐渐有了提升。
期末考试,冯兰的数学成绩奇迹般地跃入第一梯队,竟然比王琳还多3分!⑪冯兰简直不敢相信,她激动地拥抱了王琳一下,说:“看马老师还门缝里看人不?老是冤枉我……”王琳说:“冯兰,其实真正被冤枉的是马老师。
”原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激,果然激出了冯兰的倔劲儿。
听着听着,冯兰的眼睛湿润了……13.在第①段“□”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分)14.冯兰的情绪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功后的)激动→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⑨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作简要分析。
(3分)16.对“谁被冤枉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A.从结构上说,用疑问方式制造叙事的悬念,也构成了叙事的主要线索。
B.从结构上说,用疑问方式引出被冤枉的人和事,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C.从内容上说,冯兰没抄作业而马老师故意教训她,冯兰确实被冤枉了。
D.从内容上说,冯兰不懂马老师要提高她成绩的做法,她冤枉马老师了。
17.根据文意,在结尾段横线处写上恰当的内容。
(3分)(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5分)温暖的劈柴肖复兴①那一年,父亲病故,我从北大荒回到北京,还不到三十岁,还没有结婚。
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母亲已经老了。
那时候,我还年轻,心像长了草,总觉得家狭窄憋屈,一有空就想往外跑,好像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可以让自己散心,也能让自己成材,便常常毫不犹豫地把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地甩在家里。
母亲从来不说什么,由着我的性子,随我没笼头的马驹子似的到处乱逛,在她的眼里,孩子的事,甭管什么事,总是大的。
②都说年轻时不懂得爱情,其实,年轻时最不懂得的是父母。
③那时候,我在一所中学里当老师。
有一次,放寒假了,我没有想到有时间了,可以在家里多陪陪已经年迈的母亲,相反觉得好不容易放假了,打开了笼子的鸟,还不可劲儿地飞,便利用假期和伙伴们到河北兴隆的山区玩了一个多星期。
④回来的那天,到家已经是晚上了。
推门进屋,屋里黑洞洞的,没亮灯。
正纳闷儿,听见一个老爷子的声音:“是复兴回来了吧?”然后听见火柴噌噌响了好几声,大概是返潮,终于一闪一闪的,点亮了炉膛里的劈柴。
正值冬天,我这才感到屋里一股凉飕飕的寒气。
⑤说话的是邻居赵大爷,年龄比母亲还要大几岁,身板很结实。
我摸到开关,打开了电灯,才看见母亲蜷缩在床上的被子里。
赵大爷对我说:“你妈两天没出门了,我担心她一个人在家出什么事,进你家一看,老太太感冒躺在床上起不来了,炉子也灭了,这么冷的天,人哪儿受得了呀。
这不赶紧找劈柴生火,连灯都没顾得上开。
”⑥炉火很快就生着了,火苗噌噌往上蹿,屋子里暖和起来,被子里的母亲也稍稍舒展了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