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
四年级语文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
主题概括
《芙蓉楼送辛渐》通过对清晨( 远山 )、 ( 秋雨 )的描写,烘托出送别友人的 ( 依依不舍 )之情。后两句表明诗人 ( 品行高洁,为官清正,绝不随波逐流 ) 的人生信念。
四年级语文下册
芙蓉楼送辛渐
寒
平 读古诗前两句,说说诗句的意思。
雨
明
连
送 寒雨:透着寒意的雨:点明季节
江
客
夜
楚 平明:天刚亮:点明时间
入
山 孤: 诗意: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
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
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思考问题
结合画面和诗意想一想:诗人的心情 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四年级语文下册
芙蓉楼送辛渐
课堂引入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自古以来就是 最永恒、最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 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 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 也不例外。
古多 初
以情
美 的 话 题
来 就 是 最 永 恒
自 古 伤 离 别 ,
读 感
、离
最别
凄自 知
离 别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盛唐著名 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 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 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代表作:《从 军行七首》《出塞》《闺怨》等。
fú róng
芙蓉
luò
洛阳
lú
壶
词语解释
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下临长江。 吴:镇江在古代属于吴地。 平明:天刚亮。 楚山:泛指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山。长江中下游 北岸在古代属于楚地范围。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读出诗人要做一 感
个光明磊落人的
决心。
知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多 诗
以情
美 的 话 题
来 就 是 最 永 恒
自 古 伤 离 别 ,
文 总
、离
最别
凄自 结
离 别
寒孤 景
结构梳理
亲友 冰心 情
开朗的胸怀 坚强的性格
初
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自由读诗,把 读
古诗读正确、读 感
流利。
知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思考问题
如何理解题目 “芙蓉楼送辛渐”?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 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 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 手,并作下此诗。在芙蓉楼送别辛渐。
思考问题
诗人和辛渐会说些什么?
感谢您的惦念,我王 昌龄为官一世,风清 月朗。如洛阳的亲友 向您打听我的情况, 就请转告他们,我的 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 一样纯洁,未受功名 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您千万保重身体。此地 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 有什么口信需要我捎给 您的家人吗?
前两句读出诗人 初
的不舍。后两句 读
伤感
孤独
不舍
天气的寒冷让人感到寒意和伤感,更 让人伤心与不舍的是与朋友的离别。
洛
一
阳
片
亲
冰
友
心
如
在
相
玉
问
壶
,
。
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再想想诗句 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诗意: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 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 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